第一图书网

世界著名建筑的故事

董继平 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作者:

董继平  

页数:

155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自古以来,人们就开始把人文融入到建筑中。早在几千年前的尼罗河畔,埃及法老就开始建造并竖立起了一枚枚方尖碑。这些埃及的统治者以太阳神为尊,将方尖碑作为太阳光线的象征。他们的人文在于宗教和信仰。在他们的人文中,那方尖碑可以刺破积累的乌云,消除异化力量。而到了罗马时期,罗马皇帝对方尖碑的痴迷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们不仅费尽九牛二二虎之力从埃及弄来了各种方尖碑,而且还自制了不少。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教皇一心要把公元37年来到罗马后便沉睡了1500多年的方尖碑竖立在圣彼得广场上,可是凭当时的有限技术,就连大师米开朗琪罗也束手无策。最后还是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建筑师丰塔纳挺身而出,靠自己的巧妙灵机才得以解决。他们的人文在于象征,或者纪念。

作者简介

董继平,重庆人,获得过国际加拿大研究奖(1991),后毕业于美国依阿华大学“国际作家班”(1993),被授予“依阿华大学荣誉作家”。译有外国诗歌十数部、美术及建筑画册三十余部、自然文学多部。现涉足人文与建筑文字。

书籍目录

第一部 时光的掠影 方尖碑传奇 欢乐之源:喷泉趣谈 盛开的水花:世界经典喷泉第二部 法兰西之光 欧洲最后的都市乡村:蒙马特 蒙巴纳斯的盛宴:巴黎文化咖啡馆 日维尼:莫奈的两个花园第三部 摩天狂想曲 现代巴别塔:摩天大楼的故事 摩天大楼与大众文化 星条旗下的梦想:纽约摩天大楼的往世今生 建造里程碑:帝国大厦的故事

章节摘录

  第一部 时光的掠影  方尖碑传奇  如果你漫步埃及卢克索的古代神庙遗址、意大利罗马的许许多多广场、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畔的维多利亚堤岸、美国纽约的中央公园、法国巴黎的协和广场,你都会发现一座座四方形纪念碑——高大挺拔,十分醒目,与周围的建筑物相比,犹如鹤立鸡群,当你走近基座,不得不抬头仰望,那便是大名鼎鼎的方尖碑。这方尖碑颇有来历,几千年前诞生于古埃及,随着时光流转,慢慢从尼罗河畔流传到世界各地。如今在许多世界名城的公共场所,尤其是在大众休闲、散步的广场上,你总能见到方尖碑那耸立的身影。  尼罗河畔,象征阳光的方尖碑  在古埃及,方尖碑象征着阳光光线,人们认为这种纪念碑丁刺破乌云,逢凶化吉,还认为太阳神就居住在里面。  方尖碑是一种高大的四边形纪念碑,通常由一块巨石切割而成。1911年出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这样写道:“现存最早的神庙方尖碑,是(古埃及)第十二王朝时竖立在太阳之城的森乌塞特一世(公元前1917—前1872)方尖碑”(高约20.7米)。  古埃及人把方尖碑称为“Tejen”,原意为“保护”或“防卫”。他们认为,这种针状的方尖碑能刺破云层,消解有形或无形的暴风雨所聚集的负性力量,于是便将其安置在神庙前面,作为石化的光线之象征。而现在英语中的“方尖碑”(obelisk)一词,则源于希腊语中的“obeliskos”(原意为“用于烧烤的叉子”)。方尖碑通常为四边形独立形体,由两大部分组成:碑身与尖顶。碑身是一块长长的巨石,且底部大于顶端,由下朝上逐渐变细,笔直竖起,顶端为金字塔形,象征着阳光光线,古埃及人常常用黄金片将其覆盖起来,据说那闪耀的金光便可刺破乌云,逢凶化吉。碑身通常四面都刻有铭文,有的金字塔形尖顶的某些部分还刻有浅浮雕。  古埃及人通常将方尖碑成双成对地置于太阳神——“拉”的神庙前面的开阔地中心。


编辑推荐

  一幢建筑的内涵其实更为丰富,它的创意、历史和传承,都构成了它的人文内核。可以说,人文是建筑的强大支撑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世界著名建筑的故事 PDF格式下载



书内容很好,就是《世界著名建筑的故事》封皮和页脚都有折痕,感觉不是很新,不过内容很吸引我


没想到竟然在年三十收到,比一开始预计的快啊


很有趣,值得看


作者对国外建筑的研究很深入细致,将浪漫的人文气息融入到钢筋混凝构造的建筑中,用建筑背后的传奇故事来解码建筑颇具匠心,对建筑背后的东西挖掘得很深。而且文字没有一般翻译作品的生涩,让建筑一下子变得亲切起来了,慢慢读,感觉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故事,收获比较多。


感觉放了很久的感觉,看看再说吧


字太小了,不适合孩子看。


随手翻翻还是不错的


看大家对这本书的评论简直是激情四溢的赞美之词一大堆,我就不去附和了。书的内容不多,插图也都还清晰,文字什么的也还算好吧。。。书名《世界建筑的故事》和起初我买书时的理解的建筑的故事有点不一样,但是闲时阅读一下也还不错。


纸质什么是不用说的,一向不错的,内容也不错,就是后面的部分写的是现代建筑,对这个并不是很感兴趣,有点失望了。


内容看上去不错哦,不过最近考试没时间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