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湖南科技大学

中国教育报刊社 编 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作者:

中国教育报刊社 编  

页数:

232  

前言

  巍巍学府,栉风沐雨;薪火相传,弦歌不辍。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已有百余年的历程,其发展坎坷曲折,历尽艰辛,但始终背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执着前行。一批批为中华民族独立、自由、解放,为新中国建立、发展奉献智慧乃至生命的先驱,一位位杰出的思想家、革命家、科学家,一代代中华英才从大学校园中走出;领袖风采,大师风范,精英魅力,铸就了大学校园无数不朽的篇章。  历史使校园的人文积淀日益深厚,也使校园更加色彩斑斓。代代学人治学问、求真理,大师学者辛勤耕耘、传道授业解惑,使莘莘学子在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受到先进文化、先进思想的熏陶,接受精神的洗礼,成为思想健康、行为积极、不畏挑战,勇担国家建设发展重任的人,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栋梁。  中国的高等学校虽风格各异,但教书育人、追求真理、严谨治学、团结协作、与时俱进的大学精神是它们共同的特征。高等学校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着。  《漫游中国大学》丛书,以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字,触摸大学历史的厚重承载,展示我国高等学校的办学传统、人文精神、文化内涵和卓越贡献,十分有意义,也十分有价值。  希望广大读者能在《漫游中国大学》中获得启迪,在漫步中体验,在沉思中升华,进入崇高的境界。

内容概要

  六十年来,学校在立足基层、服务基层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高素质科技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教师教育基地和应用科学技术研究基地,为社会培养输送了近10万名肯干、实干、能干的复合型应用性高级专业人才,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正是秉承了韶山精神,六十年来,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设了3107亩生态型山水型校园,固定资产原值增加到了12亿多元,拥有了一支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科研实力不断增强,教学水平稳步提高,从原来两个规模较小的单科性学院,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规模较大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  正是秉承了韶山精神,六十年来,一代代科大人承前启后,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矢志不移,在取得了一项项可喜成绩的同时,凝练了“唯实惟新、至诚致志”的科大精神,学校呈现出“人心齐、人气旺、风气正、事业兴”的良好局面。  六十年甲子轮回,砥砺进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继续弘扬韶山精神,坚定信念,敢为人先,团结奋斗,无私奉献,开拓创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彰显办学特色,切实增强核心竞争力,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为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书籍目录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弘扬韶山精神韶山精神的感历之旅一 敢教日月换新天/7一个“金盆养鲤”的地方/9千年文庙和昭潭书院/12跟随着毛泽东前进/17大炼钢铁/23弯弯曲曲的围墙/27总书记题写校名/32“黄色”的白球鞋/37一路相连一墙之隔/43唯实惟新至诚致志/47抚触历史的门/51二 万类霜天竟自由/57难忘露天电影院/59樱花烂漫百花香/64明湖荡漾书声朗/7l思想“启迪”人生“启航“/76”校园生态“点亮成长“心灯”/80从“挑战杯”说开去…一/85”芳菲”“青春”谱华章/90从“三下乡”到“常下乡”/95”爱心之旅”接力棒/100校园里那一抹玫瑰红/105我的青春我做主/109点燃激情传递梦想/113三 芙蓉国里尽朝晖/119来之不易的“优秀“/121“扬长教育”的探索/126塑造理想信念/131心忧天下/135设备也要健康/139多学科交叉融合/143不肯“回头看”/147痴迷璀璨唐诗/150架起高校服务社会的桥梁/155与瓦斯搏斗的煤矿“大夫”/160我的事业在海洋/164不断奋斗的“强”人/168我申请继续支教/173星海潮音/175四 无限风光在险峰/183经济学教授的经济账/185打开学生心灵之门/189”就业爸爸”皇晓东/194凿开混沌得乌金/19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05从筒子楼到博教楼/209助推“两型社会”建设/212大门朝东旭日升/216附录/221作者感言/225后记/229

章节摘录

  一 敢教日月换新天  一个“金盆养鲤”的地方  湘江北去,在著名的潇湘八景——昭山下留下一个幽深的河湾,对岸就是“有如画图”的湘潭九华,美丽的湖南科技大学坐落其中。  自古以来,九华这一带就是老百姓眼中的风水宝地。她后有山枕,西望韶山;前有水抱,东临湘江;北接长沙河西岳麓山,南靠湘潭市区,南通北达。这里有万亩良田一望无际,“稻熟千层浪,荷香十里浓,金果挂满树,鲤跃跳龙门”。九华整个地形仿佛一个金盆,是一个“金盆养鲤”的好地方。  当我们的目光从这片土地上掠过,可以看到,历史曾留下过许多沧桑的印记、动人的传说。1981年出土的商代青铜酒器——豕尊,就见证着九华悠久的历史、繁荣的过去及祖先的足迹。  九华,地处湘潭的北郊,多少年来一直是这座城市的后勤服务基地。  战时,这里曾是练兵跑马、囤积给养、战场厮杀的所在。三国时,吴国和蜀国隔江而治;晋时著名将领陶侃曾在湘潭驻兵;唐末黄巢起义,两度挥师进入湘潭;南宋时岳飞、李纲、辛弃疾、文天祥等以湘潭为据点抵抗过金人的南侵;明初,元军与红巾军、朱元璋与陈友谅在湘潭反复混战;清初,南明、张献忠、吴三桂与清军在此处厮杀;尤其是1854年4月,湘军在湘潭湘江上与太平军发生了一场恶战,万炮轰鸣,火烛数十里,江流尽赤,尸堆成山,战争之惨烈为湘潭历史上之最,可说是中国近代军事史上的一场“赤壁之战”。从此,包括九华在内的整个湘潭成为了湘军打败太平天国的后方根据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湖南科技大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