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文心雕龙》二十二讲

周振甫 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2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作者:

周振甫  

页数:

24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体系严密、“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对文学的起源、文体类别、神思、风格、修辞、鉴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作者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在五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没有间断对《文心雕龙》的研究。其两部专著《文心雕龙注释》和《文心雕龙今译》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好评。本书对《文心雕龙》中的文艺理论与批评作了全面中肯的研究,是了解和研究《文心雕龙》理想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周振甫(1911—2000),浙江平湖人。著名学者,古典诗词、文论专家,资深编辑家。1931年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跟随当时著名国学家钱基博先生学习治学。1932年秋,入上海开明书店任《辞通》校对,后任编辑。1951年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1971年借调到中华书局,参加《明史》点校工作。1975年正式调入中华书局,任编辑、编审。

书籍目录

第一讲 我与《文心雕龙》第二讲 谈《文心雕龙》第三讲 《文心雕龙》论文德第四讲 谈刘勰论“文之枢纽”第五讲 《文心雕龙》的《原道》第六讲 刘勰《原道》献疑第七讲 刘勰论“神思”第八讲 释刘勰的“风骨”与“奇正”第九讲 谈风骨第十讲 刘勰论“物色”第十一讲 刘勰论文讲气第十二讲 试论刘勰的宗经、辨骚问题第十三讲 《文心雕龙》的声律论第十四讲 谈刘勰的“变乎骚”第十五讲 从《时序》看刘勰的创作论第十六讲 谈《文心雕龙》中论说和抒情的写作第十七讲 刘勰谈创作构思第十八讲 刘勰的文学论第十九讲 《文心雕龙》的美学思想第二十讲 《文心雕龙》与《文选》的同一错误第二十一讲 《刘子》与《文心雕龙》思想的差异第二十二讲 刘勰论文的局限性

章节摘录

附之卷末,尘山露海,倘有稗乎?民国二十五年六月,开明书店编辑部。”这是锡琛先生最早用宋本《太平御览》中所引《文心雕龙》来校,补正范注谓“汝阳王不知何帝子”之疏漏。锡琛先生在这篇《校记》里不署名,读者不知道锡琛先生最早用宋本《太平御览》来校《文心雕龙》,也不知道锡琛先生曾校正范注。谨在这里加以指明。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62年重印范注,后附《校记》,对《文心雕龙》全书,皆用宋本《太平御览》所引《文心雕龙》文作校,但没有锡琛先生《校记》,全文列前,这是难得的。解放后,开明书店并入中国青年出版社,我也转去了。1961年,《人民日报》的《新闻业务》编者丛林中先生找我选译《文心雕龙》。按照他的要求,译文要便于和原文对照,起到句解作用,简化注释,因此把段落分得短些,译文就排在正文下,简注附后。为了便于阅读,在每篇前加一些说明。在这年《新闻业务》第5期上开始发表,直到1963年第8期止。译文发表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室约我注释《文心雕龙》,不要译文。这个注释,自然比选译的简详详些,又把选译前的“说明”,改为注后的《说明》,也加详了。又写了《例言》和《前言》。接着,中华书局文学编辑室要我把选译交给他们。注释和选译都在“文化大革命”前交去了。“文化大革命”后,1978年4月,在昆明召开古典文学理论学会,我因选译过《文心雕龙》,也被邀了。在这以前,四川大学杨明照先生曾在文章中指出我在选译中的错误。按我的选译,主要依靠范注,如《总术》篇:“动用挥扇,何必穷初终之韵。”


编辑推荐

《二十二讲》:有文采而风骨不够的,好像野鸡。野鸡具备各种色彩,可是飞不高飞不远,一飞只有百步,是由于肌肉丰满而骨力不足。有风骨而没有文采,好比鹰隼,可以飞到天上,这是由于骨劲气猛。这说明风骨高过文采。理想的作品既有风骨而又有义采,好比凤凰,既能飞到天上,又具有照耀的文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文心雕龙》二十二讲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肯定不错的,文心雕龙就是很有意思的一本书。


这本书是导师推荐我看的。包装很好,快递哥哥很负责。内容更不必说了,我是周振甫先生的粉丝。


周振甫著作,是语文教师学习的绝好教材


一直仰慕这本书,如今正好遇到有一本有大师讲解的,甚好。语文课里会有许多这方面的分析,读后可更好领悟汉语的语言魅力。


好懂,但缺少原文和对照注释,稍有遗憾。


加强学习
1


内容很好,值得阅读和收藏。


很好。那个《哈扎尔辞典》是阳本,网上查了下,觉得有意思。


质量很好,希望自己在寒假看完啦


还未过目,预计不错。


大家的书越品越有味


常读书,肚子才踏实。读此书,就是这感觉。建议:喜欢古文的朋友购买。对此无兴趣,此书也无益。


一本很值得看的书。。。


对于中国大于文学,本人极力学习,中华民族的古老智慧,已经越来越成为我心理的支撑。这次,买了 账本关于《文心雕龙》的书,特别是出于对振甫先生的推崇,使我没有什么犹豫。再过几年,书价不定长到什么程度呢,赶紧买下算了。没有什么好说的啦。


文学理论专著,文学爱好者不妨读读。


还没看,但很喜欢,准备寒假潜心读


不是自己想看的那一种。


值得一读,书不厚,读起来轻松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