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东部典型地区下部岩石圈组成、结构和层圈相互作用

路凤香,吴其反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武汉)
出版时间:

2005-11  

出版社: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武汉)  

作者:

路凤香,吴其反  

页数:

195  

字数:

340000  

内容概要

对下部岩石圈的层圈相互作用的研究,认为不同的地幔域在不同的时间里深部作用的重要表现是层圈相互作用的差别,一般来说造山带活动期间,深部作用及岩浆起源主要受控于壳-幔的相互作用;大陆克拉通稳定期间深部作用及岩浆起源主要受控于深部熔/流体-岩石圈的相互作用;在大陆和大洋岩石圈的拉张期间,深部作用及岩浆起源主要受控于软流层-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在考虑中国东部下部岩石圈组成、结构和层圈相互作用的空间格局方面,编者在地区上从原来仅侧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扩展到两侧的造山带,包括燕山造山带和秦岭造山带。目的是比较古老克拉通和造山琏对中-新生代世厚岩石圈减薄事件的响应,以便从空个侧面进一步认识这一事件的性质。本书共八章,包括:中国东部典型地区下部岩石圈的层圈相互作用、中国东部地壳结构及重要断裂的发现、中国东部下部岩石圈结构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国东部典型地区下部岩石圈孤层圈相互作用 1.1 序 1.2 中国东部岩石圈/软流圈过渡带(L/A过渡带)的存在与依据 1.3 研究区显生宙以来层圈相互作用的类型 1.4 典型地区显生宙以来的地幔演化 1.5 结语第二章 中国东部地壳结构及重要断裂的发现 2.1 区域策略和磁场图 2.2 中国东部断裂构造分布特征 2.3 归州-丹东隐伏断裂的发现 2.4 归州-丹东断裂、郯庐断裂空间分布特征 2.5 现代地震分布特征及其与断裂构造的关系 2.6 主要结论第三章 中国东部下部岩石圈结构 3.1 下部岩石圈结构特征 3.2 策略场反映的莫霍面 3.3 热流值计算的居里面 3.4 苏鲁地区高压变质岩带的重磁异常特征 3.5 苏鲁地区的深部结构:应用航磁反演的成果 3.6 主要结论第四章 燕山造山带中生代火山作用及壳-幔相互作用 4.1 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4.2 燕山造山带早侏罗世火山岩 4.3 燕山造山带中-晚侏罗世火山岩 4.4 燕山造山带晚侏罗世火山岩 4.5 燕山造山带早白垩世火山岩第五章 凌源-建昌盆地火山-沉积作用特征及深部动力学背景 5.1 序言 5.2 区域地质背景 5.3 燕辽地区火山-沉积作用及岩相特征 5.4 凌源-建昌盆地火山-沉积层序地层格架 5.5 盆地火山活动旋回 5.6 浅部变形特征及其深部背景分析 5.7 火山-沉积盆地演化的深部意义第六章 华北克拉通壳幔相互作用及早期下地壳演化 ……第七章 华北克拉通新生代地幔不均一性及其根源第八章 秦岭造山带中生代岩石圈下部组成与结构结束语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东部典型地区下部岩石圈组成、结构和层圈相互作用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