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南询录校注

邓豁渠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  

出版社: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作者:

邓豁渠  

页数:

166  

译者:

邓红 注解  

Tag标签:

无  

前言

  一、邓豁渠的生平  邓豁渠,名鹤,号太湖,四川省成都府内江县(今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人。豁渠许是落发后的僧名。  邓豁渠为乡人赵大洲(1508-1582年,名贞吉)的学生。大洲在学问上属王心斋:徐波石(赵大洲)之阳明后学体系,为泰州学派的重要传人。所以邓豁渠也算得上是阳明后学中的一个人物,从他在各地流浪时和阳明学派中人广泛交往,颇得照拂这一点也能看出。只是邓豁渠的所作所为在时人看来颇为怪诞,于是具有强烈卫道精神的耿天台(即耿定向,1524~1593年,字在伦,号天台,耿定理之兄)撰写了《里中三异传》(载《耿天台先生文集》卷十六),将他和何心隐、方山人并列,称为三“异人”。其实,人们并不完全这样认为,譬如李卓吾对邓豁渠就非常尊崇。在《明儒学案》的《泰州学案·序》巾也有关于邓豁渠及何心隐、方山人的长篇传记,此篇传记虽与《里中三异传》多有重复,却少了“狂”、“怪诞”、“异人”之类的言辞。  邓豁渠的生平大致如下:  他比其师、同是内江县人、曾任内阁大学士的赵大洲年长十岁。家为内江右族。少时学习成绩优秀,补县学诸生,为生员。

内容概要

《南询录》一书国内早佚,仅日本“内阁文库”有收藏。 《南询录》作者邓豁渠是明代王阳明弟子王艮为代表的泰州学派的重要人物。 《南询录》“直指性命,直书其所自得。以圣求之者,谓其言圣道;以佛求之者,谓其言佛道;以仙求之者,谓其言仙道”。 为方便阅读,书后特收录与作者邓豁渠相关的资料数篇。

书籍目录

《南询录》校注记(代前言) 一、邓豁渠的生平 二、邓豁渠的思想和《南询录》 三、《南询录》校注始末 四、关于本书的附录《南询录》校注 叙南询录(李贽) 南询录自叙(邓豁渠) 南询录 刻《南询录》跋语(何继高)记录邓豁渠生平的文献资料 里中三异传(耿定向) 明儒学案·泰州学案(黄宗羲) 焚书(李贽) 又答石阳太守 复邓石阳 又答耿中丞 明史·赵贞吉传(张廷玉 等) 答胡庐山督学书(赵大洲) 与邓豁渠山人(罗念庵)研究邓豁渠的两篇论文 异人邓豁渠略传(岛田虔次) 邓豁渠的出现及其背景(荒木见悟)后记

章节摘录

  《南询录》校注  叙南询录  李贽  豁渠上人,姓邓,蜀之内江人也。蜀人多为我言:“上人初为诸生,即以诸生鸣。其自抱负也已甚,平生未尝轻以实学推许前辈,故亦不肯谬以其身,从诸生后强谈学,以为名高。虽蜀有太洲先生者,文章气节,伟然可睹,上人亦未以实学许之。以故,师事赵老者,在朝盈朝,居乡满乡,上人竟不屑往焉。此其负也,其倔强也如此。其尤可笑者:赵老以内翰而为诸生谈圣学于东壁,上人以诸生而为诸生讲举业于西序,彼此一间耳,朝夕声相闻,初不待倾耳而后听也,虽赵老与其徒亦咸谓邓豁已矣,无所复望之矣。然邓豁卒以心师赵老而禀学焉。”吾以是观之,上人虽欲不闻道,不可得也;虽欲不出家、不远游、不弃功名妻子,以求善友,抑又安可得耶!吾谓上人之终必得道也,无惑也。今《南询录》具在,学者试取而读焉。观其间关万里,辛苦跋涉,以求必得,介如石,硬如铁,三十年于兹矣。虽孔之发愤忘食,不知老之将至,何以加焉!予甚愧焉,以彼其志万分,一我无有也,故复录而叙之以自警,且以警诸共学者。中间所云“茅舍独坐,鸡犬明心”,虽日水到渠成,而其端实自赵老发之。吾固哀其志,而决其有成,又以见赵老之真能得士也。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南询录校注 PDF格式下载



非常难得的资料。


好书,注解有些错误。


资料汇集的不是很多,比想象的单薄些。。。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