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计算机应用基础

郁杨 编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2  

出版社: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作者:

郁杨 编  

页数:

388  

内容概要

  《高职高专专业基础课教材新系:计算机应用基础》结合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以 计算机初学者信息素质的培养为切入点,精心设置课程内容,突出案例教学 、任务驱动等教学改革的特点,根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大纲及教学要求进行 设计。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基础,中文Windows XP操作系统,办公软件Word 2003、Excel 2003、PowerPoint 2003的使用,计算机网络基础,多媒体技 术应用基础等,并配有相应的练习和实训。 《高职高专专业基础课教材新系:计算机应用基础》既可作为各类职业院校、成人高等院校学生学习计 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各类培训和自学的参考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微型计算机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1.1 信息化社会 1.2 认识微型计算机 1.3 微型计算机构成 1.4 微型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 1.5 计算机软件及其使用 1.6 汉字输入方法 1.7 数制与编码 1.8 数据安全和管理 本章小结 关键概念 课堂讨论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计算机操作系统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2.1 操作系统Windows XP 2.2 窗口的组成 2.3 文件管理 2.4 文件与文件夹的操作 2.5 Windows XP的常用设置 2.6 应用程序的使用和管理 2.7 Windows XP附件程序及应用 本章小结 关键概念 课堂讨论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Word 2003文字处理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3.1 认识Word文字处理软件 3.2 设置Word文档基本格式 3.3 编辑Word长文档 3.4 制作Word表格 3.5 美化Word文档 本章小结 关键概念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Excel 2003电子表格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4.1 输入与保存数据 4.2 编辑数据——编辑学生学籍成绩表的数据 4.3 管理工作表 4.4 格式化数据 4.5 格式化表格 4.6 数据计算 4.7 数据处理 4.8 创建图表 4.9 打印工作表 本章小结 关键概念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PowerPoint 2003演示文稿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5.1 PowerPoint 2003的基本操作 5.2 演示文稿的修饰 5.3 插入图形对象 5.4 插入媒体信息 5.5 设置放映效果 5.6 演示文稿的输出 本章小结 关键概念 课堂讨论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6.1 网页浏览 6.2 电子邮件传递 6.3 局域网 6.4 网络硬件 6.5 联网 6.6 Internet常用服务配置与应用 本章小结 关键概念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多媒体技术应用基础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7.1 多媒体技术简介 7.2 音频处理 7.3 图像处理 本章小结 关键概念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任务分析) 了解什么是信息化,什么是信息化社会,并且通过学习计算机的特点、种类,从而认识到计算机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相关知识) 一、信息以及信息化社会 1.信息 信息是人们进行各种活动所需的或所获得的知识,是指描述物体的符号、数字、字符等。其主要特点有: (1)信息无处不在 信息同物质和能源一样,是人们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我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环境中,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或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 (2)可传递性和共享性 信息具有可传递性,例如可以把甲地的信息通过电话、书信、电子邮件等方式传递到乙地。信息可以存储,可以用文字符号记录在纸上,也可以用文字、声音或图像符号记录在磁带、磁盘或光盘上。存储的信息可以过一段时间甚至很长时间以后再共享利用。 (3)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因此,它不能独立存在,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又必须记载于某种物体上。 (4)信息的可处理性 信息是可以加工处理的。它可以压缩、存储、有序化,也可以转换形态。在流通使用过程中,经过综合、分析等处理,原有信息可以实现增值,可以更有效地服务于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领域。 2.信息化社会 在日常生活中,商品上的条形码、收款台上的扫描器、电视屏上的气象预报、办公室的程控电话、银行里的信用卡、激光照排印刷的报刊书籍等,人们都已感触到信息化社会脉搏的跳动。如果把其他各个领域、各种形式,特别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传播的信息,例如电视、广播、电话、电传等信息都估算在内,这个信息的增长速度真可以用“爆炸”来形容了。 为了克服“信息爆炸”给人们带来的困难,解决信息增长与利用的矛盾,各国竞相采取措施,如:建立和完善各种信息机构;发展信息技术,不断提高信息加工处理能力;开展信息科学研究,寻求信息工作最佳化的途径等。总之,“信息爆炸”必然引发信息革命。信息革命以信息的利用为中心,通过改进信息的处理和传播,用计算机来辅助人的脑力劳动,从而促进工业社会向信息化社会演变。 18世纪下半叶蒸汽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开创了人类利用机械代替体力劳动的时代,从而带来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创造了工业革命的物质文明。而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的发明,则标志着一个新的信息革命时代的来临,开创了利用机械代替部分脑力劳动的时代,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再一次飞跃。


编辑推荐

《计算机应用基础》既可作为各类职业院校、成人高等院校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各类培训和自学的参考书。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计算机应用基础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