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农村水景观建设

陈菁,吕萍 著 河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0  

出版社:

河海大学出版社  

作者:

陈菁,吕萍 著  

页数:

112  

内容概要

  《新农村与水丛书:农村水景观建设》汇集了作者陈菁、吕萍对农村水景观的认识与理解,借鉴了国外农村水景观建设的理念与经验,探索了一套适用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农村水景观建设与营造的理论与技术,《新农村与水丛书:农村水景观建设》对迫切需要理论指导的我国新农村建设将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概述第一节 农村水景观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一、农村水景观建设是“村容整洁”的必然需要二、农村水景观建设有助于实现“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三、农村水景观建设有助于促进“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四、农村水景观营造是社会公平的体现五、农村水景观恢复与建设有利于优化城乡人才结构第二节 国内外水景观的研究动态一、景观二、农村景观三、水景观四、农村水景观第二章 农村水景观建设的基本理论第一节 农村河流水体的功能一、供水灌溉功能二、蓄洪除涝功能三、生态功能四、景观功能五、其它功能第二节 景观生态学一、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內容二、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目的三、景观的生态学特点四、农村水景观的景观生态学解析第三节 生态基础设施一、基础设施及生态基础设施的概念二、农村水景观的生态基础功能第四节 景观安全格局一、景观安全格局的內涵二、农村水景观的安全格局第五节 反规划理论一、反规划理论的内涵二、农村水景观的反规划途径第三章 农村水景观的特征分析第一节 农村水景观建设的影响因素一、村庄区位条件二、发展模式三、经济发展水平四、人文素质第二节 农村水景观的景观要素一、物质要素二、文化要素第四章 农村水景观建设的内容及模式第一节 农村水景观建设的内容一、水环境治理二、景观护坡的设计三、护岸形式选择四、水景意境的构建五、观景点的选择第二节 农村水景观建设的模式一、按功能划分二、按性质划分第三节 农村水利工程中的水景观第五章 岗圩过渡区应用实例——南京李岗头村农村水景观建设第一节 场地表述一、区位与交通二、土地利用三、水系分布四、经济发展五、人文景观第二节 场地过程分析一、自然非生物过程二、生物过程三、人文过程第三节 场地评价一、关于防洪功能二、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三、关于视觉感知和文化体验四、关于村庄的可持续发展第四节 景观决策一、水环境治理方案二、水景观总体布局三、景观长廊四、景观节点设计第六章 平原水网地区应用实例——常熟董浜镇第一节 水系整理一、水系特色二、水系存在的主要问題三、水系整理的內容四、水系整理工程第二节 湿地恢复与建设一、湿地设计二、湿地植物配置第三节 水景观营造一、水景观营造的原则二、水景观营造第四节 飞地的景观分析与构想附录 新农村水景观研究调研问卷

章节摘录

  其实,风水学是在借助大自然的运转和形象说道理、讲规律,是人们在抵御自然界侵袭、选择适宜的生活环境中所形成的习惯性认识。风水产生于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社会,是人们渴望把自身和谐地统一于自然之间而采取的一种自我完善手段。风水学的产生,既满足了人类保护自身安全的生存需求,又适应了人们对自然山水的审美需求。风水的核心内容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风水对于居住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对基址的选择,即追求一种能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得到满足的地形条件;第二,是对居处布置形态的处理,包括自然环境的利用和创造,房屋的朝向,出入口,道路,供水,排水等因素的安排;第三是在上述基础上添加的某种符号,即满足人们避凶就吉的心理需求。风水的内容涉及阳光、水、空气、土壤、声音、色彩、电磁场等诸多环境因素及其综合效应,其中,水是重要的因素,是财富和福气的象征。  水孕育了人类文明,支撑着生命的存在,因此对山水的热爱和向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山水都已出离其自身的物质意义而被赋予了象征意义,人们常将河流比作母亲。风水之于精神的需求,更体现在对潜意识的激发上,虽然风水理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蒙上愚昧、迷信的色彩,但许多事实都显示了风水理论的威力,许多现象无法用现代的地理、气象等自然科学的理论加以解释,只能从人们的心理需求寻找答案。所谓“信则有”,即是指信念能够激起人们潜在的意识,产生心理暗示,从而影响人的活动,特别是当某种被认为有大吉之兆的现象出现时,便会增强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之情,这种情绪会为人们提供动力,提高抗挫折能力。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农村水景观建设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