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论
2004-5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振助
332
无
《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论》特点: 第一,选题新颖,具有挑战性。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指出,大学的根本使命就是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更加密切,大学已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成为社会发展的发动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区域化和高等教育地区化的出现,高等教育与区域如何良性互动发展的问题亟待研究。目前,此类研究尚不多见,系统研究更为缺乏,因此本选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一定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第二,构架严密,具有逻辑性。全书分为3部分,共8章,从理论到实证再到策略。理论部分(第一、二章)阐述了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的理论基础、国际经验;实证部分(第三、四、五、六、七章)厘清了中国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的挑战与机遇、互动发展模式、非均衡特点及互动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同时,剖析了互动过程中存在的组织、机制、制度等问题;策略部分(第八章)从组织、机制、制度创新的角度提出了中国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的若干策略。二三个部分条理清楚,论证严密,一气呵成。 第三,观点独到,具有指导性。就互动组织创新,提出“发挥研究型大学作用,衍生大批知识型企业”、“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实现由政府体制内办学向政府体制内与体制外企业、社会共同办学的格局,缓解高校教育资源紧缺的矛盾,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就互动机制创新,提出“高校、政府、企业等各互动主体要树立共同成长的观念,激发互动内驱力”、“建立以股份制为载体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以市场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多元筹资机制,以股权、证券为纽带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以‘才’为核心的人才流动机制”;就互动制度创新,提出“建立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立交桥、建立弹性学习制度和多元化学位制度等有利于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教育制度”等。这些观点,对建立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的保障机制、政策选择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四,视野开阔,具有立体性。《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论》突破了就教育论教育的研究定式,从社会、经济、教育协调发展的高度,研究互动发展问题。如从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哲学、高等学校职能、高等教育产业属性)与经济发展理论(新增长理论、非均衡发展理论及城市化理论)两个维度,研究了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的若干理论基础;从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两者互动发展的协调性三个层面对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的非均衡特点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
导论第一章 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的理论基础第一节 高等教育职能及产业属性第二节 区域发展理论第三节 城市化理论第二章 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的国际比较第一节 历史演变第二节 运作模式第三节 运作机制第四节 发展趋势第三章 中国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的宏观环境第一节 时代挑战第二节 市场需求第三节 政策环境第四章 中国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的基本模式第一节 产学合作教育模式第二节 校企科研合作模式第五章 中国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的非均衡研究第一节 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的非均衡分析第二节 区域发展水平的非均衡分析第三节 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协调性的非均衡分析第四节 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潜力的非均衡分析第六章 中国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的新趋势第七章 中国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的问题研究第八章 中国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的策略研究主要参考文献
4.区域联合与融合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 虽然每个区域都有相对独立的利益,但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的存在,由于经济发展分工协作的需要,每个区域又必须相互依赖,通过联合与融合实现共同发展。这种联合有助于减少区域间的冲突,减少区域间壁垒,促进分工协作;有助于扩大要素流动范围,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有助于资源互补;有助于共同管理和综合开发;有助于融合经济、文化、政治。 (三)非均衡理论视角:高等教育是打破区域平衡,实现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的关键所在 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有相应的高等教育系统与之配合,为其提供智力支撑。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布局结构、功能发挥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水平,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布局,影响区域的技术创新能力,成为区域经济实现梯度转移的关键所在。 高等教育具有教学、科研、服务三大职能。高等教育机构一方面通过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成为科技创新和提升区域产业结构的主要力量,另一方面通过教学成为高科技人才的主要提供者、劳动力整体素质提升的主力军,从而有效地降低效率工资。不同质量的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相差极大。据美国统计测算,小学毕业的劳动效率为0.48,中学毕业的劳动效率为1.08,大学毕业的劳动效率为3.00。另外,区域内各类高等教育资源通过整合,形成一个与区域互动发展的高等教育系统,发挥系统的整体优势,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对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产生很大影响。首先,区域经济发展的梯度格局(如我国东部发达、中部欠发达、西部落后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形成,导致不同地区在人才需求的总量、规格与结构上存在很大差异,这对区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与专业结构产生很大影响。这就要求区域高等教育灵活机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格局,提升区域综合实力。其次,受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影响,高等教育的资源分布、结构、层次也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也要求高梯度区域的高等教育与低梯度区域开展一些跨区域的合作,以发挥增长极和增长点的辐射作用。再次,在不同的单位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也存在协调或不协调的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区域发展政策积极引导,促进两者协调发展。 ……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