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文明
2005-8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曹卫东
135
无
文化与文明之间存在怎样的瓜葛?它们在不同语境中被人们使用时所呈现的优先权的不同蕴含着怎样的历史与社会意义?它们对我们现在的生活又会有怎样的启发?本书尝试着通过对文化和文明这两个关键词的思想史意义进行追溯而对这几个问题作出解答。
曹卫东,1968年5月生于江苏阜宁,博士,曾在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学习,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主要从事德国思想史、法兰克福学派及中德文化关系的教学研究工作,著有《交往理性与诗学话语》(2001)、《中国文学在德国》(2002)、《雪落美因河》(2002)、《权力的他者》(2004)等;编有《霍克海默文集》(第1卷,2003)、《哈贝马斯文集》(第1—4卷,2001—2005)等。
1/一、赫尔德:文化观念的确立1/1.光明、仁爱的一生4/2.反思“文明”7/3.文学作为民族文化的表征13/4.语言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17/5.义化史的哲学建构29/6.结语33/二、马修·阿诺德:作为对抗文明的文化救赎33/1.从“迷途的狂欢者”到社会政治批评家36/2.来自“异邦”的“文化”概念39/3.何谓文化?43/4.文化对抗:非利士主义47/5.文化对抗:自由主义51/6.文化融合:对文明的救赎之策58/7.结语60/三、阿尔弗莱德·韦伯:文化与文明的对立61/1.文化社会学的开山先驱63/2.何为文化社会学?65/3.对文化与文明对抗的首次系统阐释73/4.“另一种现代化道路”及其启示75/5.结语76/四、埃利亚斯:在“礼貌”与“教养”之间76/1.循着文明的脚步79/2.从“礼貌”到“文明”80/(1)十字军东征之后“礼貌”概念的浮现83/(2)文艺复兴时期宫廷社会的“礼貌”86/(3)“文明”与专制国家的社会发生学起源90/(4)“文明”的发展趋势和规律92/3.“文化”:作为德意志民族的关键词93/(1)知识与教养94/(2)法、德市民阶层政治参与程度的历史区别96/(3)“教养”与趣味:以歌德与腓特烈大帝为例100/(4)“文明”与“文化”:不只是“礼貌”与“教养”之争105/4.结语107/五、哈贝马斯:现代性语境下文化问题的阐发者107/1.现代性哲学话语的言说者109/2.从公共领域理论到交往行为理论119/3.文学公共领域与文化现代性的发生126/4.交往行为理论与文化的有效性要求132/5.结语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