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儒家文化的困境

萧功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6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萧功秦  

页数:

174  

字数:

14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从近代中国正统士大夫的文化心理、认识心理与社会心理三个层面上展开分析,考察他们对于异质文化的排斥态度、极端保守和少数先觉者内心的苦闷与压抑。 作者认为,近代儒家文化缺乏一种在西方挑战面前,进行自我更新的内部机制,难以实现从传统观念向近代观念的历史转变,从而只能继续以传统为自我中心的文化心理和陈旧的认识思维框架,来被动地处理种种事态与危局。由于观念与现实的严重悖离,近代儒家文化从而陷入自身难以摆脱的困境。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章 近代中西文化冲突的历史背景 1-1 华夏文化圈与外部世界 1-2 中央集权与华夷国际秩序 1-3 拒绝向天子跪拜的蛮夷 1-4 一个深深沉睡的古老民族第二章 正统士大夫是怎样认知西方事物的 2-1 研究士大夫群体认识心理的意义 2-2 认识心理中的两种机制 2-3 中国传统概念思维的三个特点 2-4 强制性附会:认知西方事物的途径, 2-5 评介西学的价值尺度——来自圣学的投影 2-6 观念与现实的悖离第三章 一位清朝公使眼中的西洋文明 3-1 身处异域的国粹派 3-2 为什么中国士大夫不必讲求西学? 3-3 豪商大贾居宅中的书香世家子弟 3-4 传统文化心理与思维方式之间的相互强化关系第四章 洋务派的危机意识 4-1 从忧惧感到危机感 4-2 危机意识与避害反应 4-3 洋务派与明治维新派:对西方挑战的不同态度 4-4 两难的抉择第五章 对洋务思潮的反动:愤怒的清议派的崛起 5-1 保守的清议派对洋务窳败现象的反省 5-2 应付心理困境的新途径:文饰作用与曲解作用 5-3 正统派士大夫的迁怒心理及其表现 5-4 消极心理防御战术的畸变趋势 5-5 清议派与天津教案:不祥的先兆第六章 国粹主义的最后一战——幻觉中的胜利与现实的悲剧 6-1 在苦难与屈辱中激发的幻想 6-2 天神下凡的消息鼓舞着愤怒的勇士们 6-3 国粹派士大夫“颇冀神怪”的社会心理 6-4 在权力之塔顶端:满朝心醉的人们 6-5 庚子事变:千古未有的奇闻 6-6 一个古老文化的近代悲剧结束语附录 追求思想者的坦荡之乐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儒家文化的困境 PDF格式下载



萧功秦老师的这本著作曾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作为“走向未来”丛书中的一本,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过。此次,算是重新粉墨登场了,从该书的学术价值而言,的确值得再版;从该书的现实意义而言,虽然已经过了20多年,该书所研究并力图解答的问题依然具有重大的警世意义。一般而言,在解释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为何一直迟迟无法走上现代化道路,甚至日本作为中国的后学晚辈(日本的明智维新和中国的洋务运动几乎是同时开始的)还能后来居上的问题。中国学者和民间都有一个几乎公式化的答案,那就是;政府腐败无能、作为社会精英的儒家士大夫阶层封闭保守。但如果继续追问下去,儒家士大夫阶层封闭保守的具体内在原因又是什么?那大概有90%以上的人会语焉不详了。萧功秦老师在解释这个老问题上,采取了新方法从而得出了比较独特的新解释。所谓“新方法”指的是该书采用了心理学的方法从中国士大夫的文化心理、认识心理和社会心理三个层面上展开了分析,分析他们对外部西方文化一味采取消极封闭保守态度的原因。但是如何认识当时人的心理呢?这就必须言之有物,而非流于泛泛空谈了。该书作者直接从当时国人的著作入手,从中勾勒出当时中国人的思想状态:保守派顽固不化、耳目闭塞;具有一定世界眼光的洋务派则由于不掌握社会舆论的主动,所以在发展洋务上往往首鼠两端、左右为难。这就是一个两难的困境:“西化”过头则会被骂为汉奸,保守过头则足以误国的道路。“新解释”就是归结到一个具体的制度性原因,作者认为:近代儒家文化缺乏一种在西方挑战面前,进行自我更新的内部机制,难以实现从传统观念向近代观念的历史转变,从而只能继续以传统为自我中心的文化心理和陈旧的认识思维框架,来被动地处理种种事态与危局。由于观念与现实的严重悖离,近代儒家文化从而陷入自身难以摆脱的困境。在这方面,作者以我们的近邻日本和中国进行了对比(主要见该书第88-96页),其中的一个数据足以为让读者震动。从1865到1894年甲午战争,中国江南制造局翻译的诸多西方书籍在30年里总共只卖了1万多册。日本的土地只为中国的1/25、人口为1/12,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的一本书竟然销售了25万册。这个数据对比难道不说明,当时中国在求知西方上和日本有着多大的差距啊。所以后来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也在情理之中了,毕竟如鲁迅所说“凡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看客。”中国在鸦片战争后,99%以上的中国人就这样做了“毫无意义的示众的看客”,其深层的原因让我们抚今追昔岂不值得再三总结,以免再蹈覆辙?


从社会心里,文化心里与认识心里3个层面展开分析了近代中国正统士大夫,分析他们对于异质文化的排斥态度,极端保守和少数先觉者内心的苦闷与压抑。很值得现代思考,特别是改革30年来所走过的坎坷。。。。。。


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历史,角度很独特


这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很喜欢!已经阅读三遍!


分析的比较好,道出了那时的一些约束思想的东西。文化的冲击发出火花,要认真的对待。


质量还行,不错,只是送货用了5天>


书可以。但文章内容一般,缺乏史见。


这本书是萧功秦先生的早期著作,学术水准一般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