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食货金瓶梅

侯会 广西师大
出版时间:

2007  

出版社:

广西师大  

作者:

侯会  

页数:

325  

Tag标签:

无  

前言

  《金瓶梅》:一部晚明社会“食货志”  还是在读小学的时候,家里书少,经常翻看的,是一册姐姐的语文课本。那是她读书的那所中学自编的教材,所选篇目跟一般统编教材不同。例如选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一般教材大多是《背影》《荷塘月色》,这本教材却额外选了一篇《加尔东尼市场》。  朱自清先生于上世纪50年代旅欧期间,曾在英国住了七个月。加尔东尼市场是伦敦的一家旧货市场,朱先生以他那一贯的亲切笔调絮絮而谈,讲述他在市场中闲逛、购物的乐趣。说到旧书及一些有趣的小玩意儿,还捎带提到价格。像一套莎士比亚全集,“只花了九便士,才合五六毛钱”;“一个铜狮子镇纸……要价三先令(二元余),还了一先令,没买成”。最后提到一册“大大的厚厚的”贺年片样本,“问价钱才四便士,合两毛多”。“回国来让太太小姐孩子们瞧瞧,都爱不释手;让她们猜价儿,至少说四元钱。我忍不住要想,逛那么一趟加尔东尼,也算值得了。”  如今想来,朱自清散文亲切如口出的文字风格,正是他的平民思想、平民情感的自然流露——文学固然以谈理想、抒壮怀为高,然而没有“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天籁之音,没有细数柴米油盐的生活之味,文学也便失去了多样性,甚至失去了生活的基础和生命力。  这篇《加尔东尼市场》至少让我们知道,朱自清先生这位大文学家的内心,不仅为父亲的背影感动过,不只被荷塘的美色陶醉过,也不单因社会的不公而感愤激动过;其中也有对平凡生活乐趣的寻求,甚至不乏因旧货“捡漏”而引发的小小欣悦与满足。我们并未因此减少对先生的尊敬,反而觉得朱先生的一颗心与市井小民息息相通,与我们贴得更近。  一位西方学者总结说:“一部西方小说史,就是一部不断淡化英雄的历史。”此话不仅是对小说而言,也可以理解为对整个文学发展历程的总括:那应是一个脱离圣雄豪杰的神话传奇、不断向平民生活靠拢的过程。朱自清先生的文字,已经让我们体会到了这一点。  其实中国的传统文学又何尝不是如此。明代“四大奇书”中,《西游记》说佛论道,离世俗生活甚远,可以存而不论。《三国演义》讲述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略,让下层读者须仰视才见,不免脖子发酸。至《水浒传》讲说民间英雄豪杰的传奇,已经向市井读者大大跨进了一步,不过打虎的武松、拔杨的鲁智深,到底还是身边难觅的超人。至世情小说《金瓶梅》,才开创长篇小说专写市井人物的先河,读者在书中常常能发现左邻右舍的影子,却很难再见割据的雄主、超凡的英雄——作者视点放得越低,文学进步的脚步就越大。这可能就是学者把《金瓶梅》推为“白话小说里程碑”甚至是“真正的小说”的重要原因吧。  详细讨论《金瓶梅》的思想、艺术、文学史地位等,不是这本小书所能胜任的。不妨就让我们选择一个小话题,谈谈《金瓶梅》中的柴钱米价,了解一下古代底层百姓的日常生活,以我们平日打工挣钱、养家糊口的平常心,来体谅古人,观照人生,也不失为寻求阅读之乐的一种角度和尝试。  4月里的一天,在山东清河县富商西门庆家中,“五娘”潘金莲斗牌赢了三钱银子,她又撺掇有钱的“六娘”李瓶儿添出七钱银子,让仆人兴儿买来一只烧鸭、两只鸡、一钱银子下饭(佐餐菜肴)、一坛子金华酒、一瓶白酒,另有一钱银子的果馅凉糕。兴儿的妻子把这桌价值一两银子的酒席整顿好,众妻妾在花园卷棚下开怀畅饮、大快朵颐,又拿了酒菜,到假山亭子内下棋投壶、赏花观景,度过了悠闲快活的一天——这是明代小说《金瓶梅》第五十二回中的一个场景。  这一篇看似琐碎的饮食账,让每天难离柴米油盐的读者嗅到浓浓的生活气息,被真实的生活细节所吸引,不知不觉地融入小说人物的生活中去。这正是《金瓶梅》的魅力所在。   的确,《金瓶梅》是一部让人啧喷称奇的小说,它在明万历年间问世后,吸引了众多名人学者的关注,却又遭遇了毁誉不一的尴尬局面。大文豪袁宏道说:“伏枕略观,云霞满纸,胜于枚生《七发》多矣。”(《袁中郎全集》)文学家谢肇涮也盛称“(书中人物)不徒肖其貌,且并其神传之。信稗官之上乘,炉锤之妙手也”(《小草斋文集·金瓶梅跋》)。清代小说评论家张竹坡干脆把《金瓶梅》誉为天下“第一奇书”,放在“四大奇书”之首(另三部是《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但批评的声音也不绝于耳。明人沈德符认为此书不宜流传,一旦刻板印行,则“家传户到,坏人心术”,刻印者也将“以刀锥博泥犁(因贪图小利而下地狱)”(《万历野获编》)。清人袁照则直接批评:“(《金瓶梅》)鄙秽百端,不堪入目。”(《袁石公遗事录》)连初版的序作者“东吴弄珠客”也不得不承认:“《金瓶梅》,秽书也。”   说它是“秽书”,主要因为书中有一些十分露骨的性事描写,这让“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的士大夫们难以接受,也遭到民间世俗舆论的普遍抵制。既然如此,这样一部“秽书”又是如何出炉的呢?学者分析说,一是受16世纪人欲横流的淫糜社会风气的熏染,二是被当时追求个性解放、挣脱礼教束缚的文化思潮所激发,三是受商业化娱乐机制的推动。对此,学者们撰有专文专著,作了洋洋洒洒的论述,本书不拟多谈。笔者要说的是,其实书中的色情文字东鳞西爪、篇幅有限,合起来不过一两万字,且与小说情节油水相隔,结合并不紧密。因此将其悉数删除后,并不影响情节的连贯及阅读的顺畅——今天一些严肃的出版者,也正是如此处理的。   当人们的日艮球紧盯着《金瓶梅》中的“色情”主题时,却往往忽略了书中的另一个更重要的主题——“金钱”。小说的男主角西门庆是个商人,小说家所处的时代,又是商品经济迅速崛起的明代后期,所以金钱成为小说中的重要话题,也便不足为怪。   我们今天能读到的所有中国传统小说中,没有哪一部像《金瓶梅》这样,以全副精力关注着市井百姓的经济生活。书中经济信息之多,堪称中国小说之最,在世界小说苑中,恐怕也是首屈一指。作者在书中千百次提到物价、工价,不但西门庆做一笔买卖、置一所宅院、收一笔贿赂、送一份厚礼等“大事”记述得价值详明,就是书中人物沽酒、裁衣、剃头、磨镜、买汗巾、称瓜子,乃至赏赐厨役、打发轿夫等细事,也都笔笔叙及,言必称价,银两的计算甚至细致到几钱几分。   我们前面所举潘金莲请客的文字,只是书中一个极平常的例子。而从这个角度看,《金瓶梅》不仅是一部文学名著,同时又可视为一部小说体的百姓“食货志”了。   “食货志”原指史书中的一种文章体例,是记述某一朝代财经状况的专题文章。在“二十四史”中,最早设“食货志”的是班固的《汉书》。而自班固首开体例,后世的官修正史也多列有“食贷志”专章。   “食货”的“食”指的是粮食,“货”则指布帛、财物等。“食货”是老百姓赖以生存的生活物质基础,也是国民经济的要素。一个国家,一个政权,其主要的任务就是解决老百姓的吃穿问题。搞好经济,处理好“食货”问题,让老百姓吃饱穿暖,也就成了最大的国家政治。明代阳明心学有个命题:“百姓日用即道。”(《王心斋先生遗集·语录》)——什么是“道”?什么是治国执政的方针大略?那不是什么玄而又玄的东西,说到底,让百姓有吃有穿、和谐安定,这就是最大的治国之“道”。   鉴古知今,是史学研究的出发点,也是文学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史书的“食货志”是从大处着眼,记述一朝一代经济发展及财经政策,重在评述帝王将相在经济活动中的得失。至于百姓的经济活动、生活细节,史书却无暇涉及,也不屑一顾。要了解百姓的柴米油盐、生活细事,就来读读《金瓶梅》这类的小说吧。   小说也是历史,是生动细腻的百姓生活史,记录着老百姓的吃饭穿衣、婚丧嫁娶、喜怒哀乐等种种活动和情态。尤其像《金瓶梅》这类的“世情小说”,镜头对准市井底层,写读者身边的普通人、寻常事,关注他们的衣食住行、生活琐事。因此,作为涉及经济金融信息最多的作品,《金瓶梅》也便成为人们了解封建社会底层百姓生存状态的生动读本。毛泽东同志曾提议出版《金瓶梅》,就是出于让人们深刻了解封建社会的目的——这也是本书的写作初衷。   不过有一件事不能不事先厘清,即《金瓶梅》所反映的时代断限问题。   《金瓶梅》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北宋政和至宣和年间,也就是公元12世纪初的十五六年里。不过小说作者兰陵笑笑生是明代人,大约生活于嘉靖(1522—1566)、隆庆(1567—1572)、万历(1573—1619)年间。小说借古讽今之意甚明,书中人物、故事的取材及讽刺指向,自然应是明代嘉万时期的人物时事。具体而言,《金瓶梅》今存的最早版本是带有“东吴弄珠客”万历四十五年(1617)序的《金瓶梅词话》,则小说所反映的,应即16世纪末、17世纪初这一段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及经济信息。   在以下的章节里,我们将一同关注《金瓶梅》中一些有意思的话题。例如,作为彼时的市井百姓,他们的经济生活与今天有何不同?他们使用何种货币?当时的物价水平如何?各阶层人士的日常花销、衣食住行又是怎样?尤其像西门庆那样的商人,整天跟金钱打交道,他的金钱观念如何?他的钱是怎么挣的,又是怎么花的?在那样一个人文环境中,人的思想性格的形成,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对于书中出现的众多人物形象,我们也将试着从“食货”的角度,来推求他们的性格成因、人性善恶。   就让我们戴上“食货”的眼镜,一同走进《金瓶梅》吧。

内容概要

  《食货金瓶梅:从吃饭穿衣看晚明人性》作者侯会,奇书《金瓶梅》,历来为论者所称道。中国寥寥几部古典长篇小说中,没有一部能像《金瓶梅》这样,完全站在市井百姓的立场,用百姓的思想去体悟,用百姓的感情去爱憎,用百姓的语言去讲述。然读者诸君目光多投注于人物的悲欢离合、情节的起伏跌宕,对于隐藏于故事深层、人性背后的经济动因,或未能予以足够关注。《金瓶梅》书中经济信息之多,堪称中国小说之最。不但西门庆做一笔买卖、置一所宅院、收一笔贿赂、送一份厚礼等“大事”记述得价值详明,就是书中人物沽酒、裁衣、剃头、磨镜、买汗巾、称瓜子,乃至赏赐厨役、打发轿夫等细事,也都笔笔叙及,言必称价,银两的计算甚至细致到几钱几分。《食货金瓶梅:从吃饭穿衣看晚明人性》从食货着手,漫谈《金瓶梅》中的柴钱米价、人事纠葛,以我们平日打工挣钱、养家糊口的平常心,来体谅古人,观照人生,触摸晚明市井百姓的世俗生活。从西门庆的生财与散财之道,“穷”金莲与“富”瓶儿的生死纠葛,到透过钱眼看去的众奴才与众帮闲的丑恶嘴脸,在金钱面前,一切虚伪的假饰都被揭去,赤裸裸的人性展露无遗。而西门庆受金钱与女色欲望推动的发家与毁灭之路,尤为引人遐思与深省。责编解读:他是时代的弄潮儿:当急剧发展的商品经济对封建农耕经济日益侵蚀,金钱成为衡量一切的准绳时,拥有大量财富的商人西门庆,遨游于官场与商场之间,神闲气定,志得意满。他成了那个时代的英雄,成为市民乃至士大夫们羡慕追捧与忌妒谩骂的对象。  在西门庆这类商人看来,土地占据大量资本,但种地成本高、收效慢,靠天吃饭,没有保证,远不如商业投资获利丰、来钱快。因此,西门庆有许多头衔,商人、官僚、恶霸、市侩,唯独不能说他是地主。在以农耕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西门庆的经济金融理念是很前卫的。  商人作为新兴阶层,在晚明社会正处于上升阶段,他们有着无穷的欲望,表现为不加节制地去攫取金钱和女色。正是这种欲望,给了他们开拓进取的力量。但也正是这种不加节制的欲望,导致了他们的毁灭。

作者简介

  侯会,1949年生,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市古代小说研究会副会长。从事小说研究多年,于《文学遗产》、《文艺研究》、《明清小说研究》、台湾《中山大学学报》、日本《小说研究动态》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并撰有《水浒源流新证》、《中华文学五千年》、《世界文学五千年》等专著。

书籍目录

  写在前面  《金瓶梅》:一部晚明社会“食货志”   辑一 西门庆一家的“幸福生活”  白银一两价几何  餍甘饫肥谈饮食  穿绸挂缎说衣饰  交通、起居及其他  再多说几句  辑二 “经济大鳄”西门庆  千万富翁的商业收益——西门庆如何赚钱之一  行贿支盐与偷税获利——西门庆如何赚钱之二  借官生财与放债取息 ——西门庆如何赚钱之三  财色双得的“纳妾工程”——西门庆如何赚钱之四  “小气”的西门庆——西门庆如何花钱之一  “大方”的西门庆——西门庆如何花钱之二  层次丰富的投资——西门庆如何花钱之三  莫非是鳄鱼的眼泪——替西门庆说两句话  一个难下定评的人——再替西门庆说两句话  辑三 “穷”金莲与“富”瓶儿的生死纠葛  潘金莲营造“强汗世界”  李瓶儿的再嫁波折  “使钱撒漫”的富婆  关于一件金鬏髻的考量  潘金莲:别人的天堂,是她的地狱  李瓶儿:风光之后是悲凄  “唯有感恩并积恨,千年万载不成尘”  一件皮袄引发的战争  她在金钱面前保持了自尊  辑四 商人之家的堂上妻妾  辑五 透过钱眼儿看奴才  辑六 门里门外众生相  代结束语  是谁动了苗员外的“奶酷”  附录一  《十五贯》系元代话本考  附录二  疑《水浒传》前半部撰于明宣德初年  后记


编辑推荐

  详细描述了西门庆一家的经济生活,大到西门庆的各种生意,小到各房妻妾的日用起居,通过作者的描述,古人的日常生活历历在目,触手可及。《食货金瓶梅:从吃饭穿衣看晚明人性》作者从经济的角度解读《金瓶梅》中的人物性格与世情百态,为我们打开了认识小说人物的另一扇窗户。西门庆对家人的吝啬,潘金莲的人穷志不短,李瓶儿的慷慨大方,众帮闲的厚颜无耻,在金钱面前,人物的深层性格暴露无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食货金瓶梅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