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合订本贰辑)
2007-9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瑞琳
189
无
《温故》是历史文化读物。 它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这就是所谓的“温故而知新”。《温故》大体上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1)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2)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3)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温故(合订本贰辑)是《温故(之五)》《温故(之六)》《温故(之七)》《温故(之八)》的合订本。
特稿 姜东平 一份档案与一个生命回眸 傅国涌 1949年: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选择 邵 建 1926年胡适的“越界旅行”人物 吴兴文 花果飘零哪是家——1948年后的董作宾、杨联陞与钱端升 顾训中 成舍我与《立报》 张昌华 非黑非白张君劢 沈昌文 口述 张冠生 整理 沈昌文初涉出版业记忆 梁小民 我的“长征”经历 朱正琳 做了一回“牛鬼蛇神”风物 谢声显 拜谒密宗古诗 杜欣欣 阴阳界惊魂记现场 徐宗懋 魂断巴丹半岛聚焦 汪修荣 顾颉刚与鲁迅的恩恩怨怨文本 胡胜华 梁漱溟与毛泽东的交往——读《梁漱溟自述文录》史海浮言 谢 泳 关于费孝通的一件小事 魏邦良 同饮了一杯酒 潘光哲 从一个学术评鉴的故事说起
《温故》(2辑)是《温故》(之五)《温故》(之六)《温故》(之七)《温故》(之八)的合订本。
无
今天刚收到书,随手翻看,即被吸引住。对历史的喜爱总让人无端怀疑。这些文章对过去的追忆,揭示一个个不知是不是真实的故事,让人感慨万千。其实历史是没有办法评价其的对错,因此历史人物也必然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了解这些历史和历史人物,本身的价值在于全面认知这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不是要去评价谁是谁非。过去了,就让它过去,何必要粉饰或诋毁过去?即便他们中有人影响过历史的进程,但毕竟过去。可是还是要“以史为鉴”。支持《温故》。
文风朴实,难得好文章,就是合订本老是没有第一辑的,很麻烦,还有第二和第三第四辑开本不一样,书架放在一起很不好看
文如其意,真正不错的好书,需要慢慢阅读,慢慢品味,而不是快餐式的那些网络小说。
不能说书中说的或者表述的都是对的或者赞同的,因为每个人看待历史的观点和结论都不会一样。
但是,的确是有思想性的优秀的难得的“正经书”。
文章的文字,都是即优美、又忧伤。内容客观,真实!让人伤感和沉重!!
书的包装、印刷和纸张的质量很好,装帧典雅,值得收藏!厚厚的一本,拿在手里很有感觉,就是沉了一些。
希望能越办越好,至少也要保持同等质量,不要急功近利!
现在关于描述历史的好书和好文字越来越少了,尤其是能让文字和内容都达到一定高度的就更加少和稀缺。
把历史的真相尽可能的还原给后后人,是对自己与子孙负责,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本杂志的功劳不小
可惜合订集第一部缺货。期待中。
《温故》第二辑读过,对于历史现象的温故知新,确实有其价值。当然许多文字随后又收录于相关专著,更可以看出其价值之所在。
这种方法曾有山东尝试过,即《经济学家茶座》系列一炮打响,引发了相关系列的开发。不过,山东的成功运行在于当时经济学正在放下身段,与平民大众接近,从高深莫测的数据中走出,一时间,经济学成为了主沉浮的趋向(这也是对的,过去长期忽略之),从另一方面说,也发现经济学界的媚俗现象开始张扬。
《温故》的立意很好,扎实走了几年,很有收藏的必要。类似的刊物还有湖南的《书屋》。过去一直读,但近年忙于琐务,始忍下心来弃绝。
看这本书,虽然有些晦涩难懂,但是他给我一种新的视野,在其他书报刊上找不到的东西,80后的一代,应该去了解那段历史。
可能是因为快没货的原因,书的装帧有点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