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与信仰讲演录
2008-2
广西师范大学
张荣明
321
无
本书根据作者在南开大学教授“中国思想与信仰”课程的录音整理而成,系统地讲述了中国思想和信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各个历史时期宗教信仰的主要流派及特色,尤其是从心理学视角对宗教信仰作了全面分析。作者指出,宗教信仰的核心要素不是信神,而是追求无知无欲;宗教信仰的主要功能是维护信徒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宗教信仰的心理学取向是体验道或涅磐——人类共同而遥远的无意识记忆。 本书既有对历史上宗教信仰问题的深入阐述,也有对当今人们日常生活中各种心理现象的生动剖析。
张荣明,1956年生于天津。1973年初中毕业后下乡当农民,1977年进工厂当工人,1979年考入天津师范大学历史系,1983年获天津师范大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1995年获南开大学博士学位。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国际多元文化综合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从事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和政治与宗教关系研究。主要著作有《殷周政治与宗教》、《中国的国教》、《权力的谎言:中国传统的政治宗教》、《西周诸王年代研究》等。
第一讲 信仰是否永恒不变 一、原始信仰是怎样的 二、上古时代的血缘信仰 三、中古时代的地缘信仰 四、近代以来信仰的变化 五、信仰是一种精神现象第二讲 信仰是不是麻醉人们的鸦片 一、关于宗教信仰的种种理论 二、为社会还是为个人 三、是自我救度还是依赖神灵 四、尝试性的回答第三讲 中国的古典信仰 一、原始信仰的遗存 二、商周时代的上帝信仰 三、商周宗教信仰的古典性质第四讲 春秋战国:一个信仰沦落的时代 一、信仰的沦落 二、思想的自由 三、心灵的物语第五讲 中古政治信仰的重建 一、秦时唯物主义信仰的惨痛教训 二、惨痛之后的反思 三、董仲舒的政治神学第六讲 方仙道与黄老道信仰 一、方仙道的流行 二、生命信仰理论的萌芽 三、论生死 四、论形神 五、论真人第七讲 太平道和五斗米道信仰 一、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兴起 二、《太平经》是部什么书 三、论治世 四、论修道第八讲 外丹道教信仰 一、外丹道教的流行 二、外丹道教信神吗 三、修道的途径 四、早期道士的特点第九讲 灵宝派道教信仰 一、符篆道教与灵宝派 二、神秘的天国世界 三、天界的神灵 四、元始天尊 五、《元始灵书》 六、诵经与超度 七、灵宝派道教信仰的特点第十讲 佛教是如何在中国立足的 一、为何佛教在两汉时期传入中国 二、最初对佛教的理解 三、沙门应否礼敬君王 四、中国是否需要外来文化 五、中国佛教史上的“法难”第十一讲 净土宗佛教信仰 一、何为净土宗 二、此岸的苦难及其根源 三、幸福的彼岸世界 四、救世主——阿弥陀佛 五、如何获得阿弥陀佛的拯救第十二讲 天台宗佛教信仰 一、何为天台宗 二、修道的若干阶段 三、入定的体验 四、修道的结果 五、修道过程与心理结构第十三讲 禅宗佛教信仰 一、何为禅宗 二、慧能与《坛经》 三、“三无二不”修行法 四、顿悟与渐悟 五、自度与他度第十四讲 禅思想的奥秘 一、“三科法门”到底指什么 二、“自性含万法”的奥秘 三、答非所问的语言策略 四、佛是什么第十五讲 世俗佛教信仰 一、以孝为本 二、天堂地狱 三、修行得道 四、教主柳本尊第十六讲 世俗道教信仰 一、《太上感应篇》的流传 二、《太上感应篇》的内容 三、《太上感应篇图说》中的故事 四、世俗道教信仰的特点第十七讲 秘密宗教信仰 一、秘密宗教的起源 二、孙真空与南无教 三、佛祖与众生 四、得救的途径 五、秘密宗教信仰的“秘密”第十八讲 内丹道教信仰 一、内丹道教的渊源 二、内丹道教基本知识 三、洗净心灵 四、低级丹法 五、高级丹法第十九讲 政教合一的三一教信仰 一、从理学到三一教 二、以儒为本 三、道一教三 四、世俗生活 五、入世与出世 六、别具特色的修行方法 七、三一教的特点第二十讲 文化的革命与传统信仰的衰落 一、新文化思想 二、“文化大革命”第二十一讲 20世纪晚期大众信仰的新趋向 一、气功思潮 二、生命信仰的复苏附录 一、治学心得:探索的历程 二、主要著作及简介 三、主要论文后记
第一讲 信仰是否永恒不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宗教现象已经司空见惯了。假期旅游的时候,无论是到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还是到青岛崂山、辽宁千山,我们都会看到数不胜数的宗教建筑和宗教遗迹,见到僧人和道士的行踪。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宗教是某种被自我认定的东西。对一个宗教信徒来说,宗教是神圣的信仰;对一个不信教的人来说,宗教是迷信,是愚昧者的归属。对某些宗教信徒来说,自己信奉的宗教与别人信奉的宗教不同,只有自己信奉的宗教是神圣的,而别人信奉的宗教是“外道”。 我们今天所说的“宗教”一词,来源于西文religion。什么是宗教?西方学术界有不同意见,存在着激烈的争论。争论虽然很激烈,但各种主张之间有一个共同的内核,这个内核就是信仰或信念。在古代社会中,多数宗教表现为对神灵的信仰,当然也有不信神的宗教,但它同样有一个信念,即相信通过一定的手段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中国古代没有“宗教”这个词,但有一个与宗教大体对等的概念,这就是“道”。 什么是“道”?“道”就是道术、方术,是为实现某一个既定目标而采用的技术手段。秦汉以后中国本土宗教自发兴起,于是有了方仙道、太平道、五斗米道等。方仙道就是学习成为神仙的技术,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就是通过符水咒说达到治病救命,甚至永生不死的法术。当然,这一概念与《道德经》中的“道”有关,但也不完全相同。在古代,人们把宗教的实践活动称为“修道”。任何“道”都包含着传播色彩,对“道”的传播称为“传道”,也被称为“教”。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在名师们手中,这门艺术往往呈现出丰富的色彩,放射出迷人的光芒。 在当下的中国,学术著作往往呈现出严肃的面孔,给人的感觉经常是严峻的、冰冷的,因此,学术著作总是很难理想地实现自身的接受过程,学术的普及因之受到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学术真的就只有人们意料的那副脸孔么? 我们想作一些积极的探索与尝试。《大学名师讲课实录》丛书因此而出世。 您也许没有机会去聆听这些名师讲课,但有了这样的“讲课实录”在手,就相当于旁听名师讲课,应该是可以弥补一些遗憾的。 本书既有对历史上宗教信仰问题的深入阐述,也有对当今人们日常生活中各种心理现象的生动剖析。
无
一直对信仰的问题抱有困惑,希望从师者的讲论中能领悟到一些。。。。。。。
好!GOOD,不阅不欢!!!
学术性很强,很有用。而且一点都不枯燥。
跟随着古人思想与信仰的足迹,一页页读过来,不经意间历经千载……当我抬头仰望星空,抑或静室沉思时,一切都显得如此陌生,生逢此世,信仰依旧是个大问题。
还好,看看无妨
内容略微有些失望,不是自己想要的那种。但是整体还可以。
有点晦涩看不太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