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肖笛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4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肖笛  

页数:

12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主要内容包括:语文阅读教学为什么要整合信息技术、时代发展的要求、教育法规的要求、依据教育理论、依据信息技术的特点、依据语文阅读教学的规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点的确定等等。

书籍目录

导语语文阅读教学为什么要整合信息技术一、时代发展的要求二、教育法规的要求三、依据教育理论四、依据信息技术的特点(一)现代信息技术的第一个特点是:传递的信息量大,速度快(二)现代信息技术的第二个特点是:材料呈现形声化,表现手法多样化(三)现代信息技术的第三个特点是:计算机网络教学的互动性五、依据语文阅读教学的规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点的确定一、理想状态下的教学设计(一)常规教学状态下的教学设计(二)理想教学状态下的教学设计二、整合点的选择(一)选择理想教学状态下的教学设计(二)常规教学状态下的教学媒体、手段能否支撑理想教学状态下教学设计的步骤(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整合点的选择三、教学环境的选择(一)什么是教学环境(二)目前有哪些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三)选择怎样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如何保持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

章节摘录

  2.第二个环节:整体阅读、感知文本  现代阅读教学论研究专家刘守立先生指出:“阅读心理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认识的心理发展过程”,即浏览语言文字,形成整体印象,然后揣摩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最后再回到文章整体上去,获得发展了的整体印象。多媒体环境下的阅读教学同样要遵循阅读的规律:整体一部分整体。学生每拿到一篇文章,总有先睹为快的心理,在阅读教学的开始阶段,就要顺应学生的这种心理,让学生先对文章的大致内容有个整体感知,初步把握文章大意,在整体感知文章的背景下再对文章中的字、词、句进行理解和解读。这就有助于学生迅速进入阅读状态,融入文章;有助于学生更迅速、更准确地对文章重点内容的把握与理解;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3.第三个环节:呈现信息、突破难点  小学语文阅读教材大多浅显易懂,但对一些学习内容,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不能较快或较好地理解,因而难以开展抽象思维活动;一些综合性较强、时空跨越较大、变化较为复杂的内容,学生一时难以接受和理解;还有一些以学生现有的经历难于认识、体会的情感等。这些基本上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对于这些难点,在常规教学状态下老师通常采用板书,或加重语气反复强调来予以突出。而多媒体技术很容易地化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单,变生疏为熟悉。比如:可以采用变化字体及颜色,设置动画,制作课件展示过程,模拟真实情境等多种技术手段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例如:《海底世界》(苏教版三年级)一文的重难点是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思维、理解能力的培养阶段,对这些概括性强的知识理解并不深刻,对海底世界也并不了解。在教学中,仅靠语言的理解既枯燥又难懂,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则可轻易地突破这些难点。如:在第二自然段用多媒体课件模拟海底动物的声音,让学生体会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多种多样,感受“宁静”海底世界中有动物在“窃窃私语”的神秘有趣。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