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现代性赋格

童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童明  

页数:

21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赋格是一种多声部对位的音乐结构。“现代性”(回答什么是现代价值、现代思维的哲学思想)并非只有启蒙形成的现代思想体系一种,而是多义、多声部的相互衍生,以复调式在历史上拓展,宛如音乐中的赋格。 《现代性赋格》融当代文论思辨于散文篇章,力求实现诗性的思辨与思辨的诗性,复现19世纪欧洲现代化的历史语境,重温经典文学作品的启示,进入“现代性”的复调式思考,以期唤醒与现代体系形成对位张力的人文美学现代性。对于仍在寻找现代意识的中国,欧洲现代化的历史(包括其中的文学史)所能提供的借鉴,不可忽视。 全书按四篇展开,其中的各章可作为独立散文,但能彼此呼应,呈现多声部赋格。“启蒙篇”以启蒙为线索,引出现代体系和后现代思辨策略的对位声部;“法兰西篇”与“俄罗斯篇”相互对照,呈现发达状况和不发达状况下对现代体系两种不尽相同的反应;“尼采篇”则是从整个西方思想史的大格局对现代体系的思辨和应答。

作者简介

童明,原名刘军,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英语系教授。出生于西安,曾留学英国和美国,1980年代初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任译员,1992年获美国马萨诸塞大学英美文学博士。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过多种论文和散文,涉及西方文论、美国文学、欧洲文学、文化飞散等各种专题。在国内出版的主要著作有《美国文学史》(2008年英文增订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文化透视英语教程》(与何其莘合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书籍目录

题内题外 启蒙篇 第一章 启蒙(上):现代计划的轨迹 第二章 启蒙(下):后现代的思辨法兰西篇 第三章 波德莱尔忧郁的理想 第四章 福楼拜的美学判断俄罗斯篇 第五章 欧洲现代化和彼得堡幻想曲 第六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人尼采篇 第七章 尼采式转折(上):悲剧之力 第八章 尼采式转折(下):别忘了音乐,苏格拉底参考文献索引鸣谢

章节摘录

插图:


编辑推荐

《现代性赋格:19世纪欧洲文学名著启示录》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什么是启蒙?”不是问一次就一劳永逸的问题。启蒙要一直继续,但是,某一种启蒙是可以质疑的。后现代的顿悟,其实是对历史的渐悟。“忧郁”是辛酸苦乐的凝聚;“忧郁”接通“理想”、触及纯灵的那一瞬间,“一行波德莱尔”浑然而成。世界意义上的现代化终于抵达中国,“资资”有味的时尚也接踵而至。郝麦们滔滔不绝,活像福楼拜小说里写的模样。陀思妥耶夫斯基“刻画了人类灵魂的所有层次”,对话的主体在冲突之中激荡情感和思想,呼应往返,成为音乐式的复调。苏格拉底代表着逻辑思维和艺术思维的分离。尼采把“苏格拉底”这个符号做修辞改造,“作为音乐家的苏格拉底”就成了历史性转折的新符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现代性赋格 PDF格式下载



从现代性的角度解读欧洲文学名著,读之很受启发。


童明对现代美学很明白。利用欧洲名著解读得比较深入浅出!!!


童明先生的书教会我重新思考,思考我之前所思所考.非常喜欢,拿起来就再放不下了.


目前只对英国文学有兴趣,法国和俄罗斯还欠缺涉猎


对于想详细了解外国文学的人,应该是本不错的书~~


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启迪心里


译过木心先生作品的人器识果非一般。


很佩服刘姓作者,论文当散文写,不受拘束自由!


学文学的都该收藏


书很不错,搞活动的时候买的,很划算!!


完全值得拥有。


读起来很轻松但却不失内涵


很好的书,只八块多钱得来,很值。很有品质。


童先生的书,专业水准很高,很受启发!
行文流畅,读来满室清香。


打开了一些思路,挺好。


读起来挺好的……


搞特价买的 可是还没看 翻了翻 还不错


内容极具思想性和艺术性,读起来很舒适,购买的时候刚好打折,很喜欢。


分四个部分探讨现代性,
启蒙、法兰西篇、俄罗斯篇和尼采。
条理还算清晰,
不过似乎有些掉书袋的嫌疑。


19世纪是欧洲文学发展的颠峰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大作家,也涌现了一批世界名著,而且是一批人文思想性很强的作品。此书比较深噢,一般读者不易理解。


第一章启蒙 总论性质,大致了解了所谓的启蒙 现代 后现代这样的名词。


又是启蒙运动,我要变成文艺青年了啊


要说有多少创见,也不见的。我看还是综合各家之见,再插几句评论,如此而已。
当然,散文化的笔调,读起来还是很流畅的。对于不是搞文学研究的人,毕竟没有专家涉猎之广,所以,看看也是有益于增长见识的。
书质也不错。封面很喜欢。


看惯了国内一板一眼的论文写作模式,这些来自国外的散文式论文的论述,至少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当然,其中不少观点很有启发。


不少书是发表过的论文再续集出版而已。


专业书籍,读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的介绍时还不错,还有对圣彼得堡的涅瓦大街的描述很吸引人,其他的看不懂。


写得很有见地。


这本书是和季羡林大师那套书一起寄到的,书虽然没有外面的塑料封皮,但是纸张和印刷都不错,应该是正版的书,先赞一个~
书的内容不知道咋么样,还没有看,内容以后再评吧,呵呵~


精深。


不过看下去要有耐心的


内容很好,不过读起来有点不容易!


这书是写现代性的。从欧洲文学变化中寻找现代性的反映。书材料比较丰富,但是,从文学评论来说,不是一本特别值得推荐的书。


中国人在西方讲西方,对于在西方讲东方者来说,已显出其不一样的水平与追求。这本书不乏精辟的言论:穿越是理解生命真相必需的过程,悲剧舞台缩短这个过程,让我们在音乐的激励之下,直观悲剧人物在惊骇的瞬间完成穿越。观看悲剧而能进入喜悦的肯定,需要健康的心智和文化。实际生活中,一个高尚的人需要几十年锲而不舍的追寻,穿越许多的事。这些话是不是正是为我们的编剧们写的?


还不错,就是书里面的有一些污迹!


很好.永远崇拜刘老师的学问。


童明先生的很发人深省的的作品, 值得一读,


  Page 29
  “后现代理论以谱系的……叙述……”同时,后现代理论批评反思“体系”的现代理论。
  “谱系”和“体系”有什么区别?
  
  Page 36
  权利如何自下而上?如何无意识?
  
  *
  科学(工具)理性日盛,悲剧精神(人文关怀)日淡。要找回人文关怀、诗的智慧。然而当下的中国是否适合开始做这项工作?在中国社会建设亟需的工科技术仍不够完备发达的情势下,是否有能力分心搞人文关怀?又,人文关怀还是建立在工具理性之上的,还是可以与其“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而互不干扰的?
  华盛顿还是哪位说过:“现在我们不得不打仗,我们的下一代就可以不打仗,学工科商科、努力发展经济、建设家园;下下代就可以学习自然科学;再下一代就可以学习人文科学;四代后他们就可以研究文史哲这些灵性的学问了。”或许我们不得不将这个工作留待后人。(然而我本人也做不了理工建设……)
  
  *
  少时轻狂之作《冰帝学园的冬季过客》,犯了如下错误:
  “浪漫主义传统中的‘我’,是诗人自己,次品不过是自怜自恋之作。不会隐藏在精心制作的面具之后,用文中的一切表现‘我’。”
  
  *
  车氏之《怎么办》与陀氏之《地下人笔记》的比较引发了我的回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是高中时某位忧郁的政治老师的最爱,曾向我推荐————尚未读过。高考后,父亲的导师周叔莲爷爷跟我说:“你有时间,就去读一下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一本书,叫《怎么办》。”我应承着,一岁将过,熏风夏日又至,我仍未读,然而一直奇怪着因何周爷爷向我推荐它。叫我引以为鉴?叫我参考学习————考虑到周爷爷的年岁,并非没有可能……
  
  *
  地下人具有自虐和虐人的欲望,在这两种欲望中渗透着无力的求助。地下人对她,不是爱。原谅我又想起了一个人……
  
  Page 155
  “穿越必然是既痛苦又喜悦的经历,是人类情感的极致,持平常心者与之无缘”
  不敢苟同。
  持平常心者无法体验穿越与交融,crossing-over & crossing.为什么不能冷静地关照历史?因为达不到共情?然若事事共情,岂不又陷入滥情?且,对于历史的观察体验愈多,平常心愈盛,所谓见多识广,不至于大惊小怪。岂不是一个人开始尚可穿越与交融,之后反而不能了?
  
  Page 158
  “符合逻辑而违背生命、压抑人性”
  自省,曾经作为Baidu Post吧主”の私”,自诩且自傲于“义理”————“道义”+“理智”,是否也无意识地接受了逻辑与语言的禁锢,欺压了逻辑思维与辩论能力不如我的同学。需要外界确认ing……
  
  *对于本书终极的问题
  “辩论理性”为什么不强于“人类生命的多元”?
  如何证明理性不是自由意志?而是由人类的美学感受产生的?
  作者整本书只讲了“是什么”,没有讲“为什么”?


我看不懂,好乱额~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