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警察手记

萨苏 尹红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萨苏 尹红志  

页数:

26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北京站警察老尹,炼就一双火眼金睛,犯罪分子一经他眼,没有不被逮住的,老尹也被誉为“北京站的保护神”。这里面有狡猾的小偷,也有凶狠的大恶,惊险有趣的破案故事经萨苏妙笔实录,顿时活龙活现。(《京师四小名捕传奇》)  某年国庆大典,外国嘉宾和他的女翻译却遭抢劫,被剥得只剩内裤抛在马路边。这一惊动中央的奇案,其侦破过程却是谐趣丛生。(《国庆招待会贵宾被劫案》)  解放初期,一伙悍匪流窜在津京唐一带,杀人越货,无恶不作。老公安马永臣带领部下精兵强将,一路追击,斗智斗勇,终将匪首毙于枪下。(《京北追匪记》)  更有警察老尹亲笔实录破案故事,让我们看到警察更真实的一面,剑胆琴心,为《警察手记:京师四小名捕破案传奇》增色不少。(《老尹手记》)

作者简介

萨苏,本名弓云,男,汉族,生于北京。父亲是中科院的工作人员,母亲是大学教师。因为亲戚中有几位文史方面的专业人士,养成对文史的爱好。入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系。为母校第一名自己交费(人民币玖佰大元)买自由身的毕业生。第一份工作是在北京保利大厦做侍应生。此后在中德合资北京飞机维修基地(AMECO)担任计算机工程师,1994年援建海南凤凰机场,从此天涯海角,四处漂泊,先后在美国通用电气、AT&T、诺基亚等公司工作,搬家无数,现在和日籍妻子居住在日本关西的小城伊丹市。

书籍目录

京师四小名捕传奇为《京师四小名捕传奇》写的序穿拖鞋拿了二等功(上)穿拖鞋拿了二等功(中)穿拖鞋拿了二等功(下)外一篇:注意,他有枪!六个抓不住一个(一)六个抓不住一个(二)六个抓不住一个(三)六个抓不住一个(四)六个抓不住一个(五)六个抓不住一个(六)老尹也有挠头的时候(上)老尹也有挠头的时候(中)老尹也有挠头的时候(下)从建国门炸到天安门(上)从建国门炸到天安门(下)外一篇:老八路的生存奇迹俄罗斯职业杀手在北京(上)俄罗斯职业杀手在北京(下)铐你没商量活捉盲眼独行大盗新警察小尹遇上个老贼女贼(上)女贼(下)打了大师(上)打了大师(下)绑架吴若甫案背后的故事(上)绑架吴若甫案背后的故事(下)国庆招待会贵宾被劫案一、马路上裸奔的老外二、的哥侃爷三、撞了北京市委书记四、抓捕外一篇:VIP豪华式抓捕京北追匪记一、“二韩匪帮”二、南苑匪踪三、半路伏击四、野地枪战五、初战告捷六、山地追匪七、旅店挑炕八、叛徒军师九、守株待兔十、武林高手十一、杀气十二、授首京北追匪记的余音京北追匪后记老尹手记恐怖的香水俺被这二位“雷”到了手铐和麻绳和我交过手的一个“老二”夜空下伸出的一只大手“别出声”和“自产自销”

章节摘录

穿拖鞋拿了二等功(上)穿着拖鞋买菜的功夫能落一个二等功,尹自己后来想想也觉得不可思议。老实说,我原来真不知道当个警察要立功是件很难的事情。萨曾经在另外一篇文章里提到老尹的一个案子,当时写的内容如下:照老尹的说法,这案子确有点儿新鲜。案犯的车让老尹扣住,竟然还能坦然地侃侃而谈,自称是上京办案的外地警察,又拿证件又说关系,谈得颇为合榫。不过一团和气之下终于双方的斗智还是显示出了各自的境界:老尹是最先反应过来的——这小子神色可算泰然,但证件不争气,伪造的终究还是有破绽;而对手也堪称人精,在第一时间发现了老尹的疑惑,而且判断准确——碰上老手了,不要周旋,三十六计,走!老尹的“不冷静”,就发生在这小子一踩油门的时候——车子蹿出去,把拉着车门的老尹带了个趔趄,老尹一扬手,手中的对讲机砸了过去,与此同时那小子猛打方向盘,对讲机在车玻璃上砸了个粉碎……老尹说自己不冷静,在于自己的第一反应本来应该是叫人,现在把对讲机扔出去,砸坏了,没法呼叫同伴,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手扬长而去。实际上这段话不尽不实,跟他的小警察说那次实际比写出来要悬得多,老尹是被那辆车硬甩下来才掏对讲机砸过去的,这之前抓着车门让那小子一拖几十米,警靴的底儿磨穿了,地面上一路烧橡胶的糊味,可见这小子加速的力道多狠,老尹又跟他使了多大的别扭劲儿。事后问老尹(我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他了,您想啊,人家外号“小尹”,从相貌上看也跟“老”字不沾边,可人家怎么也比我大……算了,咱乱写,您乱看),当时干吗那么玩命呢?老尹手一推鼻梁上的眼镜,振振有词:“那小子他拿着枪啊!我得把他那支枪缴了啊!”为了证明自己是警察,那小子曾经把挎包里的一支五四手枪掏给老尹看。他扒着车门,一直在和那小子争那个藏枪的包呢!因为老尹砸花了那小子的车窗玻璃,其他的干警顺藤摸瓜,破了一件大汽车走私案。我问老尹,这个案子是二等功,还是三等功?老尹有点儿诧异,想了一下才记起来我是外行,只好解释:“这属于日常工作。”的确,对尹来说,抓了几百号案犯,记功的,不过是有数的那么几次,其他的,“日常工作”。当警察,吃的就是抓贼破案这碗饭,公安部给功很吝啬的。从这个话题引申一下,后来我才发现,很多警察在遇到持枪案犯的时候往往会特别兴奋,反应激烈。这是因为中国毕竟是枪支管制的国家,想弄到枪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枪,往往就意味着大案。不过他们的第一反应是缴枪,第二反应才是抓人。夺了案犯的枪,基本就把他变成了没牙的老虎,即便跑了下次还可以抓。而如果让他把枪带跑,成了惊弓之鸟的案犯特别凶残,随时会做出极端举动,闹不好下次抓捕时这支枪就是另一个警察的一条命。老尹大概就是这样,看见枪特别执著。不过警察也多种多样,也有在关键时刻挺不住的。萨在日本认识一位华人餐馆老板,原来是做乘警的,他有一段很难忘的经历。这位乘警曾在闻名全国的“通缉二王”期间和王宗妨、王宗玮两人在火车上狭路相逢,这两人藏在车上的水房里躲避检查,被乘警发现。现场只有三个人,双方同时意识到了危险,也几乎在同一时间掏枪射击,仓促中乘警的一枪打中了车窗框,而王宗玮的一枪准确地击穿了这位乘警老大的耳朵。据说王宗玮此人曾在保密厂做过验枪员,枪法是子弹喂出来的,所以“二王”案件虽然起因于他哥哥王宗功的盗窃,此后一路上的几十条人命,多半却是丧在这个身材高大、颇有几分英俊的王宗玮手里。子弹的冲击让这位乘警向后一仰,被车门接口处一绊,直摔在后面一节车厢里。十几年后做了餐馆老板的他说起当时的场面还是心有余悸。不过他自称当时的表现极为丢人——一他没有起来开第二枪,而是倒在那儿再没敢动,自己说,装死:“二王”没有过来察看他的生死,跳车逃跑了。给我们看至今留着弹痕的耳朵(直到现在,因为当时鼓膜震破,他的听力还有问题),餐馆老板说,那时候列车窗外面的冷风吹在脸上,心里又怕,又愧,又恨,又担心那两个家伙过来给自己补一枪,又想如果他们乘机洗劫列车该怎么办?时间似乎极短,又似乎极长,五味杂陈。说的时候仿佛要哭出来。他因此受了处分,不久,就离开了警察的队伍。其实,我们当时在座的几个人非常理解他的心情,而且觉得他这样做也无可厚非:你一个对两个,负了伤,枪法也不如对方好,起来打不是白送一条命?何况也没什么不良后果嘛,毕竟二王还是跳车了,没有其他人因为你装死受损失不是?因为这个受处分似乎严厉了些。老板摸摸耳朵,叹口气,说,处分是应该的。你们不懂,我是警察啊。跑题了,接着说老尹。那天本来是个休息日。根据日历,我查到那一天应该是10月里一个星期四,警察的休息日很没准,公安部总不能发布告——各位不良同志,你们好,每星期六、日请勿作案,我部没警力抓人……警察都熬夜多,所以好容易有个休息日,多半是多睡会儿——老尹这个人前面交代了,很顾家的一个人,睡醒了就决定出去买菜。这很正常,做家务么,哪个男人能跑得了?公安部二级英模也跑不了。没穿警服,趿拉着拖鞋,穿件外套,老尹就奔了北京站口。嗯,不是买菜么?怎么又奔北京站了?首先说老尹家离火车站不远,从站口绕一下去菜市场不很远。更主要是照老尹的说法,习惯啦,出门就上那儿遛一圈。我琢磨在老尹眼里,北京站站口这片跟他家后院的菜园子似的,每天不瞅瞅他难受。本来也就是遛一遛,看看自家菜园子里边萝卜白菜的有啥变化没有。走到地铁口,忽然看见从站口走过来两个人,老尹看看,就站住了。火车站前头满广场都是人,他干吗专看这两位呢?老尹这样记这个案子:西服,球鞋,农民气质,皮肤黝黑,目光游移,广西口音(忘了说,老尹能说十几种方言,能听的更多,学天津话让我这天津人的后代都叫绝),手提两个密码箱,没其他行李。老尹低头看看自己,嗯,裤腿挺长,看不出来我穿的是拖鞋,好,可以抓人了。嗯,这就能抓人了?对啊,老尹说了,你说他们是干什么的吧?暴富的农民企业家?萨问。公安部通报追缉的特大拐卖妇女团伙成员,老尹说。根据通缉令上的照片判断的?不是,公安部只是知道有这样一个团伙,没有抓到过,也没有照片。那……就是根据上面那段描述判断出来的。这就能判断出来?当然……也不全面,我当时就没判断出来他们俩有枪。


编辑推荐

《警察手记:京师四小名捕破案传奇》作者以翔实的材料、真实的情感、朴实的文字纪录了典型案件的侦破过程。文中所叙述的事件令人触目惊心,对犯罪心理、动机和成因的探讨,更给人以震聋发聩的启示。新浪名博萨苏与京城名捕老尹合力打造警察故事!他们雷厉风行,他们诙谐有趣,他们可敬可佩,他们可爱可亲。见过能侃的,没见过像老萨这么能侃的。不信?您看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警察手记 PDF格式下载



里面的故事很喜欢,但可惜的是都是在博客上看了无数次的,虽然赞成分享,但还是希望老萨能留一下大招秘而不发,以奖励购买实体书的人。


萨苏的文字向来诙谐幽默且意味深长。《警察手记》更是[萨著]的典型代表。非常值得一读!更令人感动的是故事中那若隐若现的人文关怀。有时候,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字,都可令人掩卷深思……


没有失望内容很真实 描写的也很生动 不同于一般电视上看的警匪片那样做做 虚假


基层警察还是很辛苦的。描述很有意思。


印刷质量好,写得内容比较喜欢,看过时间比较长,评论较晚


故事讲得精彩,看着有味。作者以百姓视角写警察故事,更能从平淡中发现令人回味的东西。治安题材写作得注意尺度,既要反映真实破案经过,又不能过多透露破案经过以免被不良居心者利用,逼得老萨打起十二分说书的精神,楞把一个个模糊的破案故事写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虽意犹未尽,但足资消遣。


萨苏写的警察系列是我最喜欢的,情节紧凑,言语诙谐。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 尤其是里边的 京北追匪记 很生动 完全可以拍成影视剧


萨的书好是一件不用说的事了,一直对警察破案这类题材有兴趣的人又怎能错过这样一本纪实性质的书呢!


稍显罗嗦 但是还是佳作 以真实平实动人


太唠叨了,故事也不连贯,思维跳跃得乱七八糟有可能是自己不喜欢这种风格的吧


老萨一贯的文风。读来就像是一个幽默绝伦的大哥在给你讲他亲历的事——殊不知,他也只是听说。有分析,有细节,有情节,本身已经构成好故事。再加上萨大哥风趣的叙述,能把细想起来让人毛骨悚然的事说得不那么触目惊心。


很实在、很流畅现实生活中的故事真精彩。


速度很给力啊!


萨苏写的小故事


一如既往,萨苏出品,必属佳品


萨苏的作品


同事打发时间的良书!


很不错的破案小说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