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鲁丹萍 著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  

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作者:

鲁丹萍 著  

页数:

263  

前言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体现工学结合的特色,本书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外贸实践,在吸收专家同仁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集体编写而成。它包括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政策、国际贸易发展新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合同条款、合同的商订与履行、国际贸易方式和实务操作等方面内容。其集理论、政策和实务于一体,更侧重于实务操作。本书作为面向21世纪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教材,体现了国际贸易课程改革的方向。

内容概要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为培养高等应用性人才掌握、理解和应用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当今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的前沿问题和最新发展,系统地介绍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涵盖了国际贸易理论、政策、措施和实务以及外经贸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内容,体例新颖,内容全面,概念准确,逻辑性强,资料、图片丰富,具有系统性。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大中专院校经贸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教材,也可作为外经贸工作者的参考书。

书籍目录

第1章 国际贸易概述1.1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分类1.1.1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1.1.2 国际贸易的分类1.2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1.2.1 国际贸易的产生1.2.2 国际贸易的发展1.3 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1.3.1 国际分工概述1.3.2 世界市场概述第2章 国际贸易政策概述2.1 国际贸易政策与演变2.1.1 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和构成2.1.2 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2.1.3 国际贸易政策与演变2.2 关税2.2.1 关税概述2.2.2 关税的主要种类与征收方法2.2.3 海关税则2.3 非关税壁垒2.3.1 非关税壁垒特点2.3.2 非关税壁垒的主要种类2.3.3 对世界贸易发展的影响2.4 出口鼓励和出口管制措施2.4.1 鼓励出口措施2.4.2 出口管制措施2.4.3 经济特区政策第3章 国际贸易条约、协定与组织3.1 贸易条约与协定3.1.1 签订贸易条约与协定所依据的主要法律原则3.1.2 贸易条约与协定的种类3.2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3.2.1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产生、宗旨3.2.2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本原则3.3 世界贸易组织3.3.1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3.3.2 世界贸易组织的组织机构3.3.3 WTO与中国3.4 区域经济一体化3.4.1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3.4.2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3.4.3 主要经济一体化组织第4章 国际贸易的磋商4.1 交易磋商的内容和程序4.1.1 交易磋商的形式和内容4.1.2 交易磋商的一般程序4.2 书面合同的签订4.2.1 合同有效成立的条件4.2.2 签订书面合同的意义4.2.3 书面合同的形式4.2.4 书面合同的内容4.2.5 合同的样本第5章 国际贸易合同条款5.1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标的物5.1.1 商品的品名5.1.2 商品的品质5.1.3 商品的数量5.1.4 商品的包装5.2 贸易术语和商品的价格5.2.1 贸易术语5.2.2 商品的价格5.3 国际货物运输和保险5.3.1 运输5.3.2 国际货物运输的保险5.4 国际货款的结算5.4.1 支付工具5.4.2 支付方式第6章 国际贸易的合同履行6.1 出口业务的履行6.1.1 出口合同的履行6.1.2 制作出口单据6.2 进口业务的履行6.2.1 开立信用证6.2.2 运输6.2.3 保险6.2.4 审单6.2.5 付款和拒付6.2.6 接货6.2.7 报关6.2.8 索赔第7章 国际贸易业务的善后7.1 处理争议的一般原则7.1.1 买卖合同所适用的法律与惯例7.1.2 各国法律对违约的规定7.1.3 违约的救济方法7.2 商检、索赔、仲裁和不可抗力7.2.1 商品检验7.2.2 索赔7.2.3 仲裁7.2.4 不可抗力第8章 综合实训8.1 磋商与签约8.1.1 贸易磋商8.1.2 合同签订8.2 落实信用证8.2.1 审证、改证8.2.2 相关出口单证制作8.3 出口合同履行8.3.1 托运与保险8.3.2 商检与报关8.3.3 制单与结汇8.3.4 出口退税与出口收汇核销8.4 进口合同履行8.4.1 开证申请8.4.2 进口手续的办理8.4.3 进口常用单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3.当代世界市场的新特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生产国际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国际经贸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世界市场继续扩大和发展,并呈现出一些新特征。  (1)世界市场的规模迅速扩大。二战之后,科技革命蓬勃发展。随着科技革命的进步,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国际分工进一步向纵深发展,使世界市场的容量迅速扩大。一个主要标志就是国际贸易额的迅速增长。从1938—1985年的47年内,按当年价值计算,世界出口贸易值增加了78倍,世界出口贸易量增加了8倍。特别在二战以后,出口贸易量增长更快。1948—1981年间,出口贸易量增长了7.7倍,年均增长率达到了6.8%,而在1900—1938年间,世界出口量只增加了一倍,年均增长率仅为O.8 9/5。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贸易增长速度加快,1987年国际贸易量比其上年度增长了7.8%。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政治局势的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旋律,国际贸易得益于这种环境,出现了持续发展的势头。据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度的报告,1994年世界商品贸易额比1993年增长了9.5%,1995年又比1994年增长了8%。并且,该年商品和服务贸易总额突破了6万亿美元。  (2)参加世界市场的国家类型日益广泛。二战之前,世界市场的国家构成较为单一,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主宰世界市场。二战之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出现在世界市场上,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分布在亚洲、欧洲和拉美,成为世界市场的新生力量,同时,100多个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摆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境地,以独立主权国家的身份加入世界市场,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竞争。因此,战后的世界市场是一个由各种经济类型的国家组成的既统一又对立的复合体,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在统一的世界市场上并存,相互依赖又相互矛盾。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上所占的比重一直在60%-70%之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仅占到20 9,6-30%之间,社会主义国家则一直占10%左右。战后,发达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已被打破,形成了多种经济制度的国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并存的局面。  (3)世界市场的商品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际贸易中,初级产品比重下降,而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二战之前,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分别基本保持在60%和40%以下,二战之后,工业制成品在贸易中所占比重逐渐上升,而初级产品比重逐步下降。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