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女人的私房历史书.民国篇1

尹剑翔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9  

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作者:

尹剑翔  

页数:

160  

字数:

74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考虑两个问题,历史应该怎么去写?还有就是历史应该怎么去读? 一直有同事批评我,你的文章专业性太强,动不动就“引经据典”,读不懂也不想读。这些同事根本不喜欢历史,我不强迫他们。 还有一些人,说我应该把历史写得通俗一点儿,让所有人都能看明白。说实话,我一直是照着这个方向努力的,但是再努力还是有很多矛盾是难以调和的。那就是面对众多竹史料,你应不应该把这些史料放在读者的面前,并为读者在这些纷繁的史料中分析出真实的历史。 不引用史料,而直接把作者认知的历史真相,不加分析地说出来,这个没问题,对读者方便,对作者省事。 但是,这样好吗? 如果这样做,普通的读者根本不会了解作者所写历史的根据,也不会了解这段历史的背景和隐藏在历史背后的故事。 总之一句话,读者丧失了自己去感悟历史和辨别史料真实性的机会。 如果再遇上一些只为赚钱的文化骗子,写出一些小说性质的历史作品,不知历史真相的读者很容易会被他们引向歧途,迷失在历史的迷雾之中,与历史的真相擦肩而过。 我从来不做不负责任的事,所以我坚持在我的文章中引入大量史料,并加以逻辑性的分析,尽量为大家还原出最真实的历史。 但是大家好像对古文有着天生的抗拒性,说实在的,谁也不可能拿着本几百年前人写的书还读得津津有味。 所以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我在引用史料的后面都要加上我对这段史料的白话文的翻译,包括一些生僻字我也都会注上拼音。 这已经是我的底线,再通俗,那就不是历史了。史料加分析这种方式我会坚持下去,当然我也会继续探索历史的新写法,既可以满足普通读者,又不失学术严谨性的新写法。 我思考的第二个问题是我们要如何来读历史? 我们先来看看读历史的人有哪几种。 我把读历史的人分为四类(有点像宋丹丹分析老年人)。 第一类,纯粹只为了看故事的人。 没有错,历史是由故事组成的,这些故事都很精彩,每一个朝代的兴衰荣辱都是由许多精彩的故事组成的,而这些故事无论拿出哪一个都要比好莱坞大片更精彩。 我有一个朋友买了本《明朝那些事儿》,前半本读得津津有味。 但当他读到后半截就把这本书扔到了一边,并甩下一句话,“后半本不好看。” 我找他借来看了一遍,觉得这确实是一本历史题材的佳作,我认为前半本和后半本都很好看。 前半本是不折不扣的小说体,后半本像《名将是怎样炼成的?》,几章都是在总结历史中规律性的东西。 但是大部分读者好像只爱看故事,比如我的朋友。碰上了理论性的东西,即便是作者写得再精彩,也不愿意与作者一同去思考。 我个人觉得《明朝那些事儿》(我只看过第一部,借那个朋友的)后半本才是精华。因为前边的那些故事我大部分都知道,都是《明史》中的记载,写得有趣些罢了。后半本中,作者关于历史规律的剖析才是读者真正走进作者内心世界的那座桥梁。 作者的这些观点里面可以有读者同意的,还可以有读者根本不同意的。只有这些文字才能使作者与读者产生一种共鸣的效果,这是一种乐趣,是读历史的乐趣,是作者与读者互动的乐趣。 但可能像我这样的人只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只爱看故事。就像某些好莱坞拍的大片一样,含义上即便再空洞,也会有很多人爱看,因为看这些东西不费脑子,视觉上也够刺激,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就够了。 奉劝这样的读者一句,您大可不必去读生涩难懂的历史。去看二月河的小说就足以满足您的需要了。 第二类,搞学术研究的专家。 这些人里大多数都是些历史学的教授或考古学家,我给这些人起了个外号叫“历史侦探”。因为他们为我们探寻历史的真相,为我们揭开一个又一个的谜团(但是有时,也让我们的思路越来越乱,因为越往深处发掘,疑点就越多)。 这些专家的贡献很大,让我们清楚了历史的来龙去脉。 但是,专家们吃的是“皇粮”,也不用面临太大的社会压力,这就注定了他们观察历史的角度过于单一、片面。 所以,大部分时候,我只能相信他们考证史实的真实性,却不能完全同意他们对历史规律总结的客观性。 他们对历史的某些看法和分析,只能说是很专业的,但绝不能说是最纯粹的、最优秀的。 他们的研究结果只能为另外一些人提供一些最基本的分析资料,这就是专家的作用。 第三类,政治家,历史就是他们的课本。 政治家可以算是历史课堂上出类拔萃的学生,因为他们不仅要学,还要实践。 历史对于这些人来说是最好的教科书,想要应对眼前发生的事,历史教材几乎都有先例,只要你学得好,并活学活用,你就完全有可能成为政治斗争的“胜利者”。 很多聪明的政治家也并不满足于此,他们还创造很多新的方法,他们的故事也变成了新的历史,供后世的政治家继续学习。 我对于历史最原始的兴趣也在于历史中蕴涵的厚黑学。所以,对于一个出身不好却有远大抱负,日日期盼自己能够出人头地的人来说,历史无疑是他们的必修课之一。 第四,预见未来的人。 两个月前,刚去电影院看完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美国大片《预见未来》,那里边的主人公即便是有女友帮助,也只能预测几个小时之后的事情。 可是中国的历史上偏偏有这么一些人,喜欢预测几年,乃至几十年以后的事情,甚至有人预测过几百年以后的事情。 让人惊讶的是这些人的预测往往很准确。 这些能够预料未来的人,实际才是历史最高级的读者。 我们读历史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对过去有了解,对今天有认识,对未来有改变。 学习历史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学会预测,在历史的规律中去探寻到底要怎么做,才能使芸芸众生生活得更好。 当然要做到这个程度,在去掌握历史的普遍规律的同时,你还必须有一颗坚韧的心,这颗心还要有着持续的正义感和永不泯灭的良知。 这就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我是一个够得上温饱可以踏踏实实过日子的普通职工。但是我也有我的理想和抱负,也许这些理想和抱负很难实现,但是我时刻准备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所以我用历史的学习时刻武装着自己。希望有二天,自己能够一展心中所学,为国家人民多做些事情。 这样,我所写的历史才没有白写,我所看的历史才没有白读。 尹剑翔 公元二零一二年六月二十日

内容概要

  “他与四位后妃的恩怨情仇,就是一部民国历史的缩影。她们的故事就像是一部哀婉的情诗,动情而又扭曲着,让人不禁扼腕叹息。”

作者简介

  尹剑翔,80后,生于天津,毕业于天津财经大学,吉林大学汽车工程硕士,天津作协会员。现著有历史书《稗官女史》系列、《青铜时代的妖娆》、《他们曾经这样狠》、《曹魏乱世智囊团》,出版有长篇悬疑小说《鉴宝》、《绝望的密室》。其中《他们曾经这样狠》获得2011年度华北十五省最佳图书奖。

书籍目录

序章 拉开辛亥革命序幕的鉴湖女侠秋瑾
奇女忧国
东渡留学
将革命进行到底
第一章 命运各异的四位末代皇妃
竞争
被西洋文化撬开的深宫大门
逼宫
引狼驱虎之术
天津岁月
婉容的伪满岁月
婉容最后的荣光
新贵人
女人的痛苦
溥仪带到东京法庭上的疑案
又来了新皇妃
大梦方醒
最后的致意
第二章 祸国殃民的东洋魔女金壁辉
禽兽不如的川岛浪速
男人应该成为我的玩物
满洲,满洲
金壁辉的另一手,声东击西的一二八事变
巅峰后的失落
金钱危机
东洋之花的凋零

章节摘录

版权页: 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曾有几家报社向我约稿,想让我写一点关于辛亥革命的稿子。说实话,我很想写一些关于这场革命的文章,但却总是拿起笔又放下,因为这段历史实在是过于庞大、复杂,我真的不知道要从何说起。 接到本书的约稿合同后,我才最终确定要写下这样的一篇序章,以作为描写民国女性的开篇之作,一来为了纪念辛亥革命,二来想要借此缅怀一位并未看到辛亥革命成功,却为之付出了生命代价的伟大女性——鉴湖女侠秋瑾。 如果严格从时间的意义上划分,秋瑾并不属于《女人的私房历史书·民国篇》的写作范畴。但是饮水思源,在中国封建统治黎明前的黑夜里,为了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共和的新国家,她和一群有志之士打起了光明、正义、民主、自由、反抗的旗号,他们呼啸着前行,他们无畏的战斗,最终抛弃了优越的生活,毅然选择了用自己的牺牲进行一场颠覆性的革命,从而换来更多人的幸福。 而这场革命不只属于一两个中国人,可以说它是每一个中国人共同的一场革命,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中国人都应该为共同拥有这场革命而感到兴奋和自豪。而这位女侠秋瑾也不只属于晚清,她更属于民国,也属于现在! 本人正是想借这篇序章为大家介绍这位正气凛然的女侠和这场创造了中华民国的革命。 奇女忧国 清光绪元年十月十一日(公元1875年11月8日),此时的大清王朝在列强的瓜分下已经是风雨飘摇,而就在福建闽县一个官绅家庭中,一个女婴在这凄风苦雨的中国大地上呱呱落地了。 女婴的父亲叫秋寿南是同治年间的举人,母亲单氏夫人则出身于浙江省萧山城内望族大户。 父母给女孩取名叫玉姑,女儿长大后,他们又给她取了个大名叫秋瑾,“瑾”是美玉的意思,显然父母是希望这个女娃成为他们的手中美玉,成为家族的掌上明珠。 秋瑾从小就不同于其他的女孩子,还在童年时,她面对中国受到各国列强的欺凌而签订各种丧权辱国条约的·惨状,便冷冷地向母亲说道:“这样下去,中国人要成为他们的奴隶了。” 对于这样的觉悟,父母都觉得这个女儿实在是与众不同,如若是男孩,大有可塑。 但是那时女孩仍旧没有什么地位,父母不能指望这个女孩能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来,只希望她能求得一门好的婚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女人的私房历史书.民国篇1 PDF格式下载



这里面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故事,女人的故事,天下,很感动。


包装很精致,内容很吸引人


先买了三本,觉得很不错。正史里女性角色往往被略过,好像没有女人一样,其实很多优秀的人物背后都有着了不起的女性。作者不仅写出了她们,还能根据史料剖析真假,还原本来面貌。第一批读了三本,非常喜欢,买了全套欣赏中。支持这样的作者。


太棒了,最详尽的历史!从女性角度入手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