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旅游研究·2009

《中国旅游研究·2009》编委会 旅游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2  

出版社:

旅游教育出版社  

作者:

《中国旅游研究·2009》编委会  

页数:

301  

内容概要

  北京旅游发展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作为北京市首批市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其工作之一就是不断总结我国旅游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旅游研究》系列文集是这一工作的直接载体。在全面检索2009年国内公开发表的旅游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精心挑选,《中国旅游研究.2009》集中向社会展示2009年度中国旅游学术界在旅游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及学者们关于旅游业热点、旅游发展趋势等方面的最新观点。

书籍目录

一、旅游研究综述
 从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到理想主义理性回归
  ——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30年回顾
 西方旅游研究范式的转变:从交叉学科、多学科到后学科
二、旅游者研究
 消费价值、美感经验与客家文化商品购买意愿之研究
 中西方文化遗产旅游者感知价值差异研究
 旅游地地方感的游客认知研究
三、旅游企业研究
 服务营销管理体系与酒店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重大事件对中国旅游企业市场绩效的影响:以2008年为例
四、旅游目的地研究
 旅游发展与乡村变迁:“起点一动力”假说
 基于扎根理论的城市形象定位与塑造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功能构成与评估
五、旅游产业研究
 中国入境旅游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
  ——以外国客源市场为例
 旅游人力资本和旅游就业的地区差异分析
  ——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
六、旅游新业态研究
七、旅游基础研究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4 案例地“起点—动力”分析 4.1 起点分析 坐落于徽商故里的西递村,受惠于几百年徽商资本对民居住宅和祭祀建筑的长期营建,也幸运地因为新中国成立后村民家庭普遍的贫穷而无力拆旧建新,使得古村落格局和大量的古民居建筑都得以保存。这成为旅游发展的资源基础。其次,徽商虽已衰败,但是经商意识却长期留存,这是旅游发展的社会背景。再次,西递村民无论在新中国成立前还是新中国成立后都未能熟悉中央和地方政府推行的那种以粮食作物生产为主的集体农业,生产效率一向低下;西递村的自然环境条件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两次结构性巨变(人民公社运动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剧了农业发展的恶劣形势;西递村也不具备发展工业的条件。总之,从产业发展来看,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基本上都行不通,西递村只能选择其他的发展道路。这是西递村旅游发展的经济背景。 促使西递村走上旅游发展道路的几件偶然事件,彼此之间充满着环环相扣的前因后果。1978年邓小平同志登黄山之后,要求当地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于是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万里同志,就邀请清华大学建筑系的专家帮忙设计黄山景区的几座宾馆。为了使这些宾馆体现徽州地方特色,清华大学建筑系专门指派皖籍青年教师单德启前往徽州地区考察。同时,清华大学建筑系正好要接待美国一批专家考察中国古民居,美方专门提出不再看北京四合院,而要看看别的民居类型。单德启自然将西递村作为徽派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推荐出去。美国专家以及其后到来的日本专家,对西递村的古民居建筑叹为观止,引来大众媒体的关注,西递村很快便借助这些传播渠道而一鸣惊人。同时,1985年西递村所属的黟县成立了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的原籍就是西递村,在他与村支书、村长等基层干部的共同努力下,1986年10月15日西递村正式开始售卖门票发展旅游。 西递村案例的起点和动力之间的“统一指向性”,在以上细节回顾中得到初步体现,以下仅举3例。例1,历史赋存的资源基础和旅游发展指向的统一。如果没有徽商年代遗留的古民居建筑,或者说在建国后由于政治、经济的某些不稳定因素破坏了这些古民居建筑,那么也就不会有旅游发展的资源基础。


编辑推荐

《中国旅游研究(2009)》由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旅游研究·2009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