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农民进城就业政策变迁

田松青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2  

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作者:

田松青  

页数:

251  

内容概要

农民工是我国转型期出现的特殊群体,是我国长期以来推行二元经济和社会政策的产物。当前,我国地少人多和二元经济的现状短期内不可能改变,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因此农民工必将长期存在。农民的转移就业仍是以“离土又离乡”的方式向城市转移为主,农民工能否顺畅进城就业以及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境遇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和国家的农民进城就业政策相关的,所以,研究农民进城就业政策对理解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地位的形成和变化以及进一步改善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学术界对农民进城就业政策和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地位关系的研究相对薄弱。已有的研究大都指出,农民工的次级劳动力市场地位——工资较低、劳动条件差、工作不稳定、缺乏晋升空间——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家长期以来实行的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政策造成的。这些研究一般都侧重于分析国家政策等外生性制度的作用,而忽略了相关主体的策略选择以及内生性制度的作用。而且,已有的研究也很少把农民进城就业政策放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宏观背景中去考察。 本书通过系统地梳理农民进城就业政策的演进,把农民进城就业政策演进置于国家的宏观发展战略中去研究,在研究外生性制度变迁的同时,也注重分析相关利益主体的策略选择对外生性制度的实施和变迁的影响。通过分析理性的国家在不同阶段的政策选择、农民和企业的策略选择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博弈,探讨属于外生性制度的国家政策和属于内生性制度的各主体之间的博弈均衡形成的农民进城就业的习俗、惯例之间的相互关系,验证制度均衡是相关利益主体相互博弈达成的均衡状态,而这种均衡并不一定是属于外生性制度的国家政策预期要达成的效果。此外,本书通过分析外生性制度和内在性制度之间的关系,对制度交效率进行评价。

书籍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 本韦的逻辑思路和基本内容 1.4 本书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1.5 本书的创新之处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引 言 2.2 农民进城就业研究综述 2.3 农民进城就业政策研究综述 2.4 劳动力市场分割文献综述 2.5 小 结第3章 我国农民进城就业政策演进概述 3.1 引 言 3.2 禁止农民进城就业政策的形威和演进 3.3 允许一控制农民进城就业政策的形威和演进 3.4 引导农民进城就业政策的形成和演进 3.5 小 结第4章 国家策略与农民进城就业政策的演进 4.1 引 言 4.2 国家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4.3 国家目标与禁止农民进城就业政策 4.4 国家目标与允许一控制农民进城就业政策 4.5 国家目标与引导农民进城就业政策 4.6 小 结第5章 农民进城就业策略选择与制度均衡 5.1 农民进城就业选择的理论基础 5.2 禁止农民进城就业阶段农民的策略选择与制度均衡 5.3 允许一控制农民进城就业阶段农民的策略选择与制度均衡 5.4 引导农民进城就业阶段农民的策略选择与制度均衡——“民工荒”、“返乡潮”背后的多元选择 5.5 小 结第6章 企业的策略选择与制度均衡 6.1 引 言 6.2 禁止农民进城就业阶段企业的“服从”策略 6.3 允许一控制农民进城就业阶段企业的“非法”用工 6.4 引导农民进城就业阶段企业的“理性”雇用 6.5 小 结第7章 农民进城就业政策评价 ——内生性制度与外生性制度的冲突与互补 7.1 引 言 7.2 禁止农民进城就业阶段:外生性制度强制下的低效率 7.3 允许——控制农民进城就业阶段:外生性制度与内生性制度冲突下的低效运行 7.4 引导农民进城就业阶段:内生性制度与外生性制度的互补与冲突 7.5 小 结第8章 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地位的实证分析 8.1 引 言 8.2 实证研究方法与数据 8.3 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地位验证 8.4 小 结第9章 基本结论、政策建议和展望 9.1 基本结论 9.2 政策建议 9.3 本研究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而伊斯特林(Esterlin)则较早地运用相对贫困假说解释人的经济行为,他认为,相对收入决定人们的行为。斯塔克(Stark)等人(1991)用相对贫困理论解释农村劳动力流动,他们假设农村劳动力迁移不仅受城乡预期收入水平差距的拉动,还受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那些在农村收入水平太低,感到经济地位下降的农户有迁移的动机,他们用国内和国际迁移的比较研究证明了此假设。此外还有受贝克尔的家庭经济学的影响,以家庭为单位分析解释劳动者的迁移行为的(杜鹰,1997)理论;对劳动者迁移的理性进行具体分析的(黄平,1998)理论。这些研究相对来说没有形成较为经典的理论,但对某些劳动力流动行为具有较好的解释力。  2.2.2我国农民进城就业研究综述  国内对农村劳动力研究的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之前,由于禁止农民进城就业政策的限制以及特殊的政治环境限制,几乎没有人触及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论题。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出现,学界开始了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早期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运用国外的理论解释我国劳动力转移,在解释过程中,结合我国的现状进一步验证或发展了原有的理论。  2.2.2.1对农民进城就业推拉理论的验证  早期对农民村劳动力流动原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宏观的、社会的、经济的因素解释,其中最主要的是运用推拉理论对流动原因作出解释。这一理论主要从城乡差距、工农业差距、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差距,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中心与边缘地区在收入及拥有的经济、社会资源等方面的差距来寻找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原因。


编辑推荐

  《农民进城就业政策变迁:兼论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地位》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农民进城就业政策变迁 PDF格式下载



了解农民工问题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