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
2012-10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马海涛 等主编
341
382000
《21世纪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精品系列案例教材:财政学》充分体现了国内外财政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概括了学术界成熟的研究成果和知识体系,内容充实,形式新颖,适合本科教学的需要。教材反映中国财政改革发展的最新进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让学生在学习财政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中国政府财政管理的实际,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贯彻素质教育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思想,在教材体例安排中,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思考中国财政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单纯地学习知识。
马海涛,1966年生,山东人,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财税理论与政策。主要社会兼职有:全国高校财政教学研究会理事长、教育部公共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财政学会副秘书长、农村财政学会常务理事等。已出版专著6部、教材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主持10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12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奖。荣获北京市教学名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财政部跨世纪青年学科带头人、北京市优秀教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北京高校育人标兵等称号。
第一篇 理论篇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市场失灵与财政职能
第三章 财政与公共选择
第二篇 财政支出篇
第四章 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
第五章 财政支出分析之一
第六章 财政支出分析之二
第七章 财政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
第三篇 财政收入篇
第八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
第九章 税收原理
第十章 税收的经济影响
第十一章 税收效率与最适课税
第十二章 税收制度
第十三章 政府债务
第四篇 财政体制和政策篇
第十四章 国家预算
第十五章 财政体制
第十六章 财政政策
参考文献
版权页: 插图: 第三节财政职能 财政职能即财政的职责和功能。职责是指应该做什么,功能是指能做什么。因而,财政职能是财政职责和功能的组合体。一般来说,财政职能有三个方面,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 一、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是指对相对稀缺的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上加以比较作出的选择。资源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相对于人们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表现出相对的稀缺性,从而要求人们对有限的、相对稀缺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便用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最适用的商品和劳务,获取最佳的效益。 一般而言,资源配置主要有两种方式,即计划配置方式和市场配置方式。 计划配置方式,是指计划部门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可能,以计划配额、行政命令来统管资源和分配资源。在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正是按照这一理论来实践的,把计划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这一段时问,计划也曾经是我国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在计划资源配置方式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方式有可能从整体利益上协调经济发展,集中力量完成重点工程项目。但是,指令性计划排斥选择,统管取代竞争,从而易于出现资源闲置或资源浪费的现象。 市场配置方式,是依靠市场运行机制进行资源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产品、资源都变成了可以交换的商品,市场范围不断扩大,进入市场的产品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从而使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越来越大。这种方式可以使企业与市场发生直接的联系,企业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状况,根据市场上产品价格的信息,在竞争中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但这种方式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由于市场机制作用的盲目性和滞后性,有可能产生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失衡,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 财政资源配置职能,主要是通过财政筹集及安排支出,以及财政政策工具的运用,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单纯依靠私人没有办法提供足够数量的公共物品,财政筹集财政收入后,通过公共选择机制,决定将资源配置于哪种类型的公共物品,这实际上是财政与计划手段相结合进行的资源配置。没有政府管制下的外部性,会导致物品的提供存在产量过多或产量过少的状况,财政通过征税或补贴的方式,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状态。财政对什么样的行为进行征税或补贴,取决于公共选择机制,但是,征税或补贴实际上提高或降低了原有物品生产过程中资源配置的成本,这也是通过价格机制进行调节,利用市场机制的部分机理。避免垄断负面作用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对垄断企业实施国有化,并实施以产业禁入或价格管制的政策,这主要是计划配置资源的机制起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利用了市场机制的部分机理。
《21世纪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精品系列(案例)教材:财政学》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