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长话短说中国史

孟岩岭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1  

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作者:

孟岩岭  

页数:

331  

字数:

275000  

前言

历史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历史?这是个被不同时代的人问了干百遍、注定有无数个答案的问题。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不管是在过去还是当下,再问一次,仍有必要。 中国自古就有重视历史的传统,历史的功能,特别是道德教育和政治借鉴功能被拔得很高,放得很大。从孔夫子作《春秋》,历史便不仅仅是个时间意义上的大事记,而是成了寓褒贬、明善恶的东西。所谓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写你好,就流芳百世;写你坏,就遗臭万年,历史的作用,大矣哉! 到了司马迁写《史记》,乃至后来包括《史记》在内的“二十四史”,同样坚持了孔子的春秋笔法,循吏、酷吏、忠臣、佞幸,把人分得清清楚楚,就像京剧的脸谱,一眼就能看出好坏。历史对于现实社会治理的借鉴意义,也在历代“正史”中被始终强调和不断抬高,成了修史、读史的重要目的之一。到了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干脆将历史书变成了政治课本,以“资治”为要义,皇皇巨著直接成了帝王施政的政治参考书。 凡此种种,当时看,自有它存在的意义,这算得上是对历史认识上的大传统。 与官方的宏大叙事不同,对历史,贩夫走卒,芸芸众生,有自己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三国演义》开篇的那首临江仙(明·杨慎所作)说得好:“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是老百姓看历史的态度。读历史,从中学到了人生智慧、处事的道理,固然好,没学到,也无所谓,看小说、听评书、赏戏文,图的其实就是一个乐儿。这,算是民间的小传统。 时至今日,对于历史,这两种传统还都在起作用。从小到大,历史教科书总是告诉我们,学习历史,是为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这话没错,与我们过去的大传统,一脉相承。但对于个体而言,很多时候不会目的性这样强,也不太可能时时刻刻想这么多。捧起本历史书就先想到如此众多的伟大意义,书得多重,哪里还拿得起来,读得下去。所以,我们还是不妨回归到小传统中去,用平常心、正常心,来看待我们的历史。书读得多了,如果不自觉中生发出了那些积极情感,自然是善莫大焉。没有,也没关系,长了知识,多了见识,甚至是娱乐了一把,也是件好事情。 今天,科技发达,经济发展,对个人来说,安身立命的方式多多,早已不是古时候皓首穷经的时代,没读过“二十四史”,不丢人,很正常。而且,就谋生来说,学历史,远不如学门技术好使。打个比方,工具性、技术性的学科好比面包,生活中离不了,不学它们,难找工作,生存都成问题;而历史乃至一切艺术,不学习,不了解,生活照旧,无关性命。但这并不是说这些学科和知识全无意义,就拿历史说,它更像维生素片,不吃照样活,但吃点儿身体好。读点儿历史书,我相信,对你的生活一定有好处。 哕唆了这么多,其实我想说的是,我带给大家的这些文字,您最好也能当成维生素片看,它们不是什么必备之物,不看对生活也绝无影响,但要是您拨冗看上几眼,一定会觉得有所收获,有些益处。 说到这儿,该介绍一下书的内容了,您自己判断,它们够得上够不上是维生素。 “长话短说中国史”是个系列,计划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写到清朝结束,算是一部完整的中国古代史。这是个浩大的工程,不是一年两年能完成的。如果您愿意等,我就尽可能一直写下去。 写作之前,我给自己定了几条规矩,照着这些规矩写,也就有了这套书的一些特点。 1.简明扼要,长话短说,绝不拖泥带水。当前通俗说史的读物不少,常常是一个朝代六七本,虽说有不少好作品,但也有不少,车轱辘话来回说,主次不分,兑水严重。所以,我这部“长话短说”系列,特别注意了突出重点,避免繁冗,争取让读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了解尽可能翔实的历史。也就是说,长话短说,并不是没有历史细节,我尽量做到该细讲的地方细讲,该略述的地方略述,努力达到详略得当、繁简适宜。 2.文字通俗生动,有文学性,但绝不戏说,更不恶搞。书中所讲的历史事件、人物,均于史有据,不虚构,不演义,更不编造杜撰,在细节方面,做了文学化的描写。此外,抛弃了当下一些通俗说史读物为搞笑而搞笑的做法,对历史保持了平和、严谨、尊敬的态度。一味搞笑,甚至不惜为了搞笑随意联系现实、胡乱解读历史,这种方式,我不喜欢,也不做。 3.书中融入了我自己对历史的一些思考,希望大家读后不仅仅得到一些历史知识,还能够对历史有不同以往的认识。这些思考和认识只是“一家之言”,绝不是什么标准答案,看完了,赞同还是反对,都是您自己的事。但我希望,您也能和我一样,读完以后,产生出些想法,生发出些感慨。 再简单概括一下这套书的特色,那就是: 轻松,但绝不戏说; 浅显。但满含思索; 欢快,但也流露悲悯; 有笑,有泪,有历史的豪情与寂寞。 总之,我希望这是一部看上去轻松。但其实有重量的书。 能不能做到,只有看过后您才能做判断。 鉴于这套书的写法和上述特点,我觉得,这是一套适合不同年龄层次人群阅读的书,中学生能看,大学生也能读,孩子看不觉得深,大人看不觉得浅。当然,还是那句话,这是我的设想,是不是这样,能不能做到,最终还是读者您说了算。 最后我想说,读这套书的过程中,如果您笑了,哭了,感动了,领悟了,其实都和我没什么关系,这是我们这个民族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带给您的。 老孟 2012年11月

内容概要

《长话短说中国史·春秋霸业》是“长话短说中国史”系列的第一部,从传说中的黄帝讲到春秋末期,历时两干多年。不过,商朝中期以前,传说多,信史少,我尽可能略讲;商朝中期以后,特别是春秋历史,是我重点讲述的部分。
春秋时期,周天子威严扫地,成了摆设,从郑庄公开始,齐桓公、宋襄公、楚成王、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晋景公、晋悼公、楚共王、齐景公、吴王阖阊、吴王夫差、越王勾践……想当霸主或是当上了霸主的诸侯代不乏人,诸侯争霸成为春秋历史的主线。其中,又以晋楚的争霸最为激烈,这两个当时的超级大国,一北一南,互不服气,缠斗了一百多年。到春秋末期,北方的齐国再次崛起,南方的吴越两国更是进行了残酷的争斗,上演了春秋争霸的最后一幕大戏。争霸过程中,各国或拼实力,或斗计谋,或决战疆场,或运筹帷幄,演绎了一个个传奇而精彩的故事。
春秋还是个权臣辈出的时代,就像诸侯架空周王一样,实力强大的卿大夫也将诸侯国君玩弄于股掌之上。鲁国有三桓,晋国有六卿,赵盾、栾书、崔杼、庆封,这些名噪一时的人物,或强横,或阴险,或残暴,或狡诈,导演了一出出弑君灭族的血色戏剧。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与贵族礼仪的崩塌相伴,是其最后一次华丽凄美的演出。尽管杀伐不断,诡计迭出,但关乎正义、尊严、名誉、气节的故事,仍一幕幕上演。春秋阴霾灰暗的天空,终不能完全掩盖道德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
总之,这是一个神奇瑰丽、宏阔大气的时代,洋溢着我们这个民族少年时期特有的率真、野性、进取和高贵的精神。阅读春秋,走进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大历史,你的心情一定无法平静。

作者简介

孟岩岭,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史学硕士。从事出版工作十多年,资深编辑,副编审。近年来致力于大众历史读物的写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写作风格和创作理念。

书籍目录

春秋前传:上古传说与三代传奇
第一章 谁是我们的祖先
第二章 尧舜禹的幸福生活
第三章 第一王朝:传说还是历史
第四章 商朝历史很靠谱
第五章 商朝的密码:甲骨文与青铜器
第六章 圣人大本营
第七章 圣人之后的凡人们
春秋:最后一个贵族时代
 第八章 小国家,大英雄
 第九章 齐国,是我的
 第十章  春秋首霸
 第十一章 宋襄公:愚蠢还是高贵
 第十二章 一路逃亡
 第十三章 大器晚成
 第十四章 遥望东方
 第十五章 找霸主复仇
 第十六章 冉冉升起的政治强人
 第十七章 当个权臣不容易
 第十八章 楚庄王的励志人生
 第十九章 谁说南国无霸主
 第二十章 重振雄风
 第二十一章 晋国特产:窝里斗
 第二十二章 斗争中谋发展
 第二十三章 晋悼公:谜一样的传奇国君
 第二十四章 齐国,做不完的大国梦
 第二十五章 齐国特产:也是窝里斗
 第二十六章 谁是新霸主
 第二十七章 我的仇人我的国
 第二十八章 报仇,灭掉楚国
 第二十九章 吴越恩仇
 第三十章 越国的复仇:有我没你
 第三十一章 圣人其实很孤独3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三国大军直逼宋国边境,宋殇公慌了手脚,赶忙找司马孔父嘉商量对策。孔父嘉还算沉着,说:“大王您别急,郑国不是进攻我们吗,我们去联合卫国和蔡国,进攻它的都城。郑庄公听说他的都城被围攻,一定会撤兵回去救援。郑国一撤,齐国、鲁国也一定撤军。”孔父嘉这招够狠,和后代的围魏救赵是一个路数,厉害。 宋国使臣到了卫国,把这层意思一说,卫宣公马上就同意了,他派出军队和孔父嘉率领的宋军合兵一处,直扑郑国都城。 三国联军这方面进展顺利,郑军与鲁军、齐军配合,攻下了宋的郜城和防城。这时候,宋卫联军攻郑的消息也传来了,郑庄公不得不赶紧回师。临走前,他将郜城和防城都给了鲁国。鲁国很高兴,齐国很钦佩,都觉得郑庄公做事公正,有领袖范儿。庄公确实有雄才伟略,不贪图一城一地,不过话又说回来,郜城、防城离郑国远,就算不给别国,自己以后也很难守住。做个顺水人情,让两个盟国高兴高兴,实在是上上之策。 等郑庄公率军回到郑国,孔父嘉已经撤围了,正在攻打一个小国,戴国。戴国怎么招他了?原来,孔父嘉在郑国都城之外大肆抄掠了一通后,决定撤军。途中经过戴国,要从戴国借道。宋卫联军,兵车两百多乘,让戴国大开城门让他们过去,戴国国君总觉得他们别有用心,实在是不敢。孔父嘉大怒,于是率军攻打戴国。 戴国正疲于应付的时候,郑庄公的军队来了。戴国人看到了救星,赶快打开城门让郑国军队进来。谁知道郑国人一进城,干净利落地把戴国给灭了,戴国国君逃往秦国。郜城、防城可以不要,眼皮底下的戴国不能不要,郑庄公有自己的算计。 郑国军队一举拿下了戴国,随后他们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等着宋、卫等国的联军。孔父嘉带领的联军忙活了半天,寸土没得,反倒是郑国人没费吹灰之力就把戴国给吞了,这口气,他如何咽得下?可咽不下也没办法,糟心事还在后面呢!郑国的军队突然向孔父嘉发起了进攻,宋卫联军大败,狼狈不堪地逃了回去。 打败宋卫联军以后,郑庄公决定讨伐郧国和许国,理由还是挺正当,说是当初周王命他们一起讨伐宋国,他们没去。结果是,郧国被灭,给了齐国。公元前712年,郑国联合齐国、鲁国讨伐许国。许国也是个小国,不禁打,很快就被拿下。许国到底给谁,三个战胜国推让了一番,正这个时候,许国的大夫百里带着许国国君的弟弟来了。

后记

“长话短说中国史”系列的第一部《春秋霸业》和第二部《战国争雄》,我写了一年多的时间。工作繁忙,家务事也不少,想要写点儿东西,只能孩子睡后再点灯熬油。一年多来,与孤灯为伍,和残夜相伴,可谓备尝辛苦。如今,书稿既成,批检校阅,甚感欣慰。 书稿即将付梓之际,照例要感谢很多人,家人朋友,领导同事,但在这里,我最想感谢的是我所在的单位。这是这里自由融洽、宽松包容的氛围,让我产生了写作该书的想法,也给我创造了写作该书的可能。现在,这本不厚的小书能呈现在读者面前,没有单位给予我的这个环境是不可能做到的。 写作本书的过程中,参阅历史文献与今人的著作多部,择其要者列示如下:《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战国纵横家书》、《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各篇年代和历史背景》(马庸)、《战国史》(杨宽)、《国史大纲》(钱穆)、《中国通史》(傅乐成)、《中国史纲》(张荫麟)、《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易中天)、《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话说中国·列国争雄》(陈祖怀)、《秦始皇的秘密》(李开元)。 此外,还参考阅读了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不能一一列示,在此一并深表谢忱。 中国历史悠久浩繁,我虽尽其所能,然学识浅陋、天资驽钝,书中的错漏之处一定不少,读者阅读中如有所发现,欢迎给我指出来,以利于我今后学业的长进。读者在阅读中如有所思所想,也欢迎与我交流。任何批评、意见、建议和感想,请发我邮箱tianxiwater@sina.com或QQ:945422367。不胜感谢之至! 老孟 2012年12月


编辑推荐

《长话短说中国史:春秋霸业》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长话短说中国史 PDF格式下载



读春秋五霸的故事,能让人有更好的大局观


值得一看,儿子也能看懂


不错的一本书 内容挺好 角度选的很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