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走近青铜

牛福忠 北京工业大学
出版时间:

2011-5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  

作者:

牛福忠  

页数:

243  

字数:

156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青铜器艺术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作为中国文化精神结出的硕果,是超越时代的。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催发了中华文明的大发展与辉煌。
  中国古代青铜器,随着岁月的流逝,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是当我们静下心来,穿过时间的隧道,透过那斑驳的锈层,抚摸它那充满历史沧桑的身躯,遐想它那曾经熠熠生辉的往昔,会有一种清新可喜,但又神秘、威严和怪诞的感觉。随着一步步走近它,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种肃穆、振奋、昂扬而又悲壮的心情。历史之沉重、命运之神秘、哲理之深邃,在我们心里激荡着,它给了我们巨大的艺术美的享受。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商代至汉代的青铜器, 内容广泛,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所举实例均为民间所见,其中不乏精品、珍品。由于我几十年来实践积累多于理论,因此,书中介绍的均是“实践”的例子。对于鉴别器物的新老和断代,主要从其外表的老旧程度和铸造工艺进行分析和判断。因中国古代青铜器不允许上市流通,因此书中之参考价,仅仅用来显示其珍贵程度,并非市场交易价格;少数珍品的参考价写的是无定价。
  本书的出版,为广大青铜器收藏爱好者提高鉴别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由于时间仓促,不当之处,敬请民间的青铜器收藏家和爱好者指正。

作者简介

牛福忠,1946年出生于北京,1968年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自幼临习诸家碑帖,师从田世光、赵纹、郭凤惠学习绘画与书法,并受父亲影响,从小喜欢研究文物古玩,广闻博见,耳濡目染中得到陶冶与锻炼。20世纪60年代,开始涉足古玩鉴定领域,先后受教于孙会元、史树青、孙学海等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鉴定家,在青铜器、古陶瓷、古书画等方面颇有建树,造诣深厚。现任美国东方文物收藏协会名誉会长、北京中博雅文物鉴定中心主任委员等职务。

书籍目录

前言
青铜嚣概述
商代青铜器
 商代青铜器
 兽面纺鼎
 千宁鼎
 “*”鼎
 鸟扁足方鼎
 百乳雷纹簋
 字男壶
 兽面纹提梁壶
 史父丁罍
 告卣
 单柱爵
 天斝
 兽面纺觚
 凤鸟纹觯
 龙纹戈
 大矛
 夔纹*
西周青铜器
春秋青铜器
战国青铜器
汉代青铜器
青铜器主要纹饰及特征
青铜器鉴定主要依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此鼎高40.5 厘米,口直径34.5 厘米,圆体,双直耳,大口,方唇,深腹,圜底,三中空柱足。口沿下至腹部饰二层兽面纹(饕餮纹),上有棱脊,外沿有三角形范线,形制较大,有威严雄奇之势。通体为绿色锈层,坚硬牢固,局部可见暗红色贴骨锈,上有矿化闪亮的结晶斑,细察为天然形成,整体无人工作伪痕迹。鉴定为商代晚期青铜鼎,是青铜器之重器,为罕见的一件艺术珍品。鉴定常识鼎是煮或盛鱼肉用之器,也有实牲祭祀和宴饮等用途。鼎是青铜礼器中的主要食器,在古代社会中,被用做“明尊卑,别上下”,即统治阶级等级制度和权力的标志。商代用鼎制度,从发掘出土情况来看,一般中、小型墓葬是一具或两具,但王室的陵墓则不一样,悬殊较大,如商晚期殷墟妇好墓,就出土大小不同的鼎共32具,可见等级制度的森严。西周时期,等级秩序更加明显,出现了列鼎制度。奴隶主贵族等级越高,使用鼎的数量越多,说明享受的肉食更丰富。据记载,西周时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元士在特殊场合用三鼎,一般场合只用一鼎。但至今出现九鼎的西周墓还没有发现。在奴隶制社会中,要“礼藏于器”,各级统治者需配以相应的礼器,不得超越,否则为失礼,也就是“各位不同,礼亦异数”,故青铜礼器中鼎、簋、钟等均有定制,即上面所说的鼎为奇数“九、七、五、三”制,而簋则为偶数“八、六、四、二”制。夏、商、周三代皆奉九鼎为传国之宝,得国便得鼎,失国则失鼎,鼎成了国家存亡的标志。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昔日礼制现象频生僭越现象,诸侯、卿大夫也开始使用最高等级的九鼎八簋。


编辑推荐

《走近青铜》是由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走近青铜 PDF格式下载



书里面很多青铜器都很漂亮,书的质地很好。
几乎每件藏品都会有故事,档案,和鉴定常识。
只是有时候有些部分鉴定常识太简略了,对于我这种七成看图的人来说,书很不错。
可恶的当当,我买的时候是28.8元。


图文并茂的一本有关青铜器的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