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里构架由父母搭建
2012-9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张永婷
226
230000
家庭是孩子童年最为温馨的港湾,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舵手。家庭或者说是父母是孩子人生的奠基石,父母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构建所产生的影响是长远和深刻的。因此,父母在培育孩子的过程中切忌不能单纯地以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为主要内容而忽视他们的心理状况。
本书深刻剖析了孩子的心理发展历程,细致入微地讲述了父母对孩子心理问题的干预。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着重分析了1
0岁以下孩子的心理特征,为读者了解自己孩子的幼小心灵提供了一把钥匙。第二章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出发,从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阐述了家庭和父母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第三章和第四章重点向父母介绍了一些儿童心理学家的多年临床经验,为父母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和干预孩子的心理问题提供了许多方法。因为孩子的个性差异、,艾母的教育修养等因素,许多方法仅仅是为父母提供一些借鉴,并不是让读者生搬硬套。
第一章 孩子的心理特征
第一节 3岁左右孩子的心理特征
第二节 4—6岁孩子的心理特征
第三节 7—10岁孩子的心理特征
第四节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征
第二章 家庭环境与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第一节 家庭气氛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第二节 父母的教育观念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第三节 家庭情感沟通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第四节 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第五节 家庭暴力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第六节 父母的教育素质对儿童的心理及成长的影响
第三章 父母纠正孩子坏习惯的正确方法
第一节 纠正孩子乱发脾气的恰当方法
第二节 纠正孩子说粗话的恰当方法
第三节 纠正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第四节 纠正孩子插话的恰当方法
第五节 纠正孩子嫉妒别人的恰当方法
第六节 纠正孩子爱慕虚荣的恰当方法
第七节 纠正孩子依赖别人的恰当方法
第八节 纠正孩子喜好表扬的恰当方法
第九节 纠正孩子自卑心理的恰当方法
第十节 纠正孩子不爱阅读的恰当方法
第四章 父母对孩子心理问题的干预方法
第一节 什么是心理干预
第二节 孩子心理问题的诊断方法与干预
第三节 3岁左右孩子主要心理问题及干预策略
第四节 4—5岁儿童主要心理行为问题及干预策略
第五节 6—12岁儿童主要心理行为问题及干预策略
第六节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及干预策略
第五章 孩子的健康心理由父母建构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概念与含义
第二节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第三节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
第四节 家长不良心态对孩子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第五节 构建孩子心理安全健康防线
第六节 父母对孩子陸心理健康的构建
第七节 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八节 父母要注意构建孩子的乐观心理
第九节 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完整的人格
第十节 父母要注意提升孩子的情商
第十一节 如何帮孩子打造一级棒的心理素质
结 语
许多年轻的家长经常抱怨他们的孩子坐不定、立不定,每件事都只有5分钟的兴趣,因而怀疑孩子是否得了多动症。其实孩子的这种表现正好反映了幼儿注意力发展的特点。注意力就是人的心理活动集中在一定的人或物,它包括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有意注意是自觉的、有目的的注意,需要一定的努力才能做到。无意注意则是自发的,不需要任何努力的。譬如幼儿园教师教小朋友画画,这时就需要有意注意,小朋友要仔细地看,认真地画。突然窗外响起了吵闹声,小朋友的注意会不约而同地转向外面,这就是无意注意。正是这种无意注意干扰了有意注意,使老师的上课内容不能进行下去。在婴儿时期以无意注意为主,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内容的丰富,活动范围的扩大,逐渐出现有意注意。4~6岁的幼儿,开始出现一种探究心理,有探察一切的愿望,喜欢东看看、西摸摸,只要是新鲜的东西,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同时,由于言语的发展,开始能做到使自己的行为服从成人的要求,有意注意逐步发展。但这时有意注意的稳定性较差,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分散、转移,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往往只有5分钟,所以不要以为这些孩子得了多动症。 1.4~6岁儿童注意力的发展 注意力是能通过培养而加强的,在幼儿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学习目的。实践证明,幼儿对学习的目的性越明确,注意力越容易持久。 (2)培养兴趣。幼儿对某项内容发生兴趣时,注意力容易集中而且持久,故幼儿教育的形式应多样化、形象生动。 (3)劳逸结合。经5~10分钟的学习后要让小儿有几分钟的自由活动,切忌连续作战。 ……
书中讲了很多教育孩子的心里方面的知识
学校老师推荐买的,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