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入门
2006-8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龚绍文
265
301000
无
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生命。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教师。在当今我国高校教师新老交替,年青教师越来越多且中、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学战线上的主力军的情况下,如何帮助他们加速成长,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是目前各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方方面面都在为此而努力,其中老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北京理工大学龚绍文教授在总结自己43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所著《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人门——大学施教学初步》一书就是一位老教师对这一关注的体现。 龚绍文教授是北京理工大学1995年评出的首批高水平课教师,教育部第三届(1995-2000年)大学本科电工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电路、信号与系统教学与教材研究会副理事长。曾在多所高校为青年教师作过关于如何搞好教学的讲座。他不但教学效果好,而且善于总结经验。他关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关心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提高,他在所在学校领导的促进和支持下,撰写了这部著作。就笔者所见,这是大学第一线教师根据自己的施教经验,比较全面地论述大学教学理念,特别是大学中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操作问题的还为数不多的著作。笔者认为该书有如下特点: 1.可操作性强。作者写作目的明确——为了青年教师提高施教能力。其内容多为从自己的实际教学体验中升华所得,涉及对大学教学中的各个教学环节的具体认识和做法,并非空谈。对青年教师会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或参考价值。 2.有一定的理论高度。从全书的结构可以看出,作者认为青年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施教能力要从三个方面下工夫。即一要树立正确而先进的教学理念;二要掌握好基本的教学操作过程,练好教学基本功;三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关注教学前沿,使自己的课常教常新。这可认为是青年教师教学上成长的三个要点。另外,在教学操作上,作者提出的整体性备课与每次课前的备课的概念,上好一堂课的十条标准,关于要注意讲好第一堂课和最后一堂课,关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关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关于考试与测验,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教材编写等的论述,都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本书是一个在高等学校教了43年书的老教师写给目前在高校从事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的。讨论的主题是一个高校青年教师如何搞好教学工作,具体地说,就是如何讲好一门课甚至如何讲好一堂课的事情。笔者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认识基础,又把补学了一点儿的教育理论用于其中。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即理念篇、操作篇、探索篇和高端经验篇。理念篇是对大学教学几个基本问题的总的认识,是笔者补学教学理论的一点儿心得。操作篇是本书的重点,是基于笔者的教学经验而写成,期望它对青年教师能直接有用。探索篇是对近年来在大学教学中新出现的一些教学方法的评述与探讨。高端经验篇中摘选一些包括教育部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在内的国内著名的优秀教师撰写的教学经验文章,旨在使青年教师对教学工作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 本书的一个特点是重视标准。操作篇中的每一章都是一个教学专题,在每个专题的阐述中都提出了做好这个专题所需要进行的工作的质量标准,有时在章中以“如何在某一教学环节中帮助学生”的名目出现。笔者认为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应该从建立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做起。当然,教学工作的标准不可能像工业产品的标准那样严格,那样量化,那样较易看法一致。教学上的标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但是,笔者认为,尽管如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还是应该有一个标准为好。而且,这个标准会随着研究的深入在本质上越来越趋同的。
龚绍文:1939年生,天津市人,北京理工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同年分配到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任教至今。讲授《电磁元件》、《电路及磁路》、《电路分析》、《非线性网络理论》、《功率电子学》等课程。科研方向为
理念篇 第一章 关于教育教学总的几个理念 第二章 大学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第三章 大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度定位及其相互关系 第四章 教学内容 第五章 教学模式 第六章 教学方法 第七章 教学设备与教学手段 第八章 课外活动和第二课堂 第九章 教学环境 第十章 教学评估操作篇 第十一章 备课 第十二章 讲课 第十三章 作业与练习 第十四章 答疑 第十五章 习题课 第十六章 讨论课 第十七章 实验课 第十八章 实习 第十九章 课程设计 第二十章 科研训练 第二十一章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第二十二章 考试与考查 第二十三章 教师教学的自我评价与被评价 第二十四章 教材的编写探索篇 第二十五章 研究性教学 第二十六章 利用信息技术全面优化教学过程 第二十七章 双语教学高端经验篇 第二十八章 名师经验 第二十九章 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参考文献
无
对于新教师,里面还是有很多可以借鉴的东西,打好基础,再去突破
感觉一般。适合80年代的大学老师看。
还好了,感觉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