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朝圣的心路

周国平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作者:

周国平  

页数:

235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安静的位置》  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但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老子说:“不失其所者久。”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  本套丛书还包括《爱情有容量》和《朝圣的心路》。

作者简介

周国平,当代著名学者、作家。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

书籍目录

《安静的位置》 第一辑  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  在沉默中面对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  自我二重奏  失去的岁月  苦难的精神价值 第二辑  生命的苦恼和创造的欢欣  徘徊在人生的空地上  从生存向存在的途中  没有目的的旅行  等的滋味  天才的命运  从“多余的人”到“局外人”   回归简单的生活 第三辑  人生寓言  一 告别遗体的队伍  二 哲学家和他的妻子   三 幸福的西绪弗斯   四 从一而终的女人  五 诗人的花园   六 与上帝邂逅  七 潘多拉的盒子   八 基里洛夫自杀  九 抉择  十 罪犯  十一 医生、巫婆和佛陀  十二 生命的得失  十三 寻短见的少妇  十四 流浪者和他的影子  十五 白兔和月竞  十六 孪生兄弟   十七 小公务员的死  十八 姑娘和诗人  十九 幸免者的哄笑  二十 无赖的逻辑  二十一 落难的王子   二十二 执迷者悟  二十三 清高和嫉妒  二十四 诺亚的子孙  二十五 做不足道的事情  二十六 想不明白的问题 第四辑  人生贵在行胸臆  习惯于失去  记住回家的路  《记住回家的路》小序  安静的位置  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成功的真谛 第五辑  闲适:享受生命本身  超脱:与世俗保持距离  热爱生命  亲近自然  自爱和自立  独处 第六辑  论幸福  寻常的苦难  痛苦的价值  人得救靠本能  和命运结伴而行 第七辑  悲观•执著•超脱  思考死:有意义的徒劳  海德格尔的死亡观  《人与永恒》序  今天我活着——《今天我活着》序  迷者的悟——《迷者的悟》序  超验的死和经验的死——郑晓江《超越死亡》序  临终的尊严——山崎章郎《最后的尊严》中译本序 第八辑  困惑与觉悟  追问意义  人的悲壮  自我之谜  时间之谜  对人性的不同解释  正视死亡  我不愿意愿意死  哲学的和非哲学的死亡观《爱情有容量》《朝圣的心路》

章节摘录

  第一辑  守望的角度  若干年前,我就想办一份杂志,刊名也起好了,叫《守望者》,但一直未能如愿。我当然不是想往色彩缤纷的街头报摊上凑自己的一份热闹,也不是想在踌躇满志的文化精英中挤自己的一块地盘。正好相反,在我的想象中,这份杂志应该是很安静的,与世无争的,也因此而在普遍的热闹和竞争中有了存在的价值。我只想开一个小小的园地,可以让现代的帕斯卡尔们在这里发表他们的思想录。  我很喜欢“守望者”这个名称,它使我想起守林人。守林人的心境总是非常宁静的,他长年与树木、松鼠、琢木鸟这样一些最单纯的生命为伴,他自己的生命也变得单纯了。他的全部生活就是守护森林,了望云天,这守望的生涯使他心明眼亮,不染尘嚣。“守望者”的名称还使我想起守灯塔人。在奔流的江河中,守灯塔人日夜守护灯塔,了望潮汛,保护着船只的安全航行。当然,与都市人相比,守林人的生活未免冷清。与弄潮儿相比,守灯塔人的工作未免平凡。可是,你决不能说他们是人类中可有可无的一员。如果没有这些守望者的默默守望,森林消失,地球化为沙漠,都市人到哪里去寻欢作乐,灯塔熄灭,航道成为墓穴弄潮儿如何还能大出风头?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它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冲锋陷阵,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呵叱风云,指点江山,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了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他们守的是人类安身立命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超凡脱俗的精神之天。  说到“守望者”,我总是想起塞林格的名作《麦田里的守望者》。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大学生的时候,这部小说的中译本印着“内部发行”的字样,曾在小范围内悄悄流传,也在我手中停留过。“守望者”这个名称给我留下印象,最初就缘于这部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被学校开除的中学生,他貌似玩世不恭,厌倦现存的平庸的一切,但他并非没有理想。他想象悬崖边有一大块麦田,一大群孩子在麦田里玩,而他的理想就是站在悬崖边做一个守望者,专门捕捉朝悬崖边上乱跑的孩子,防止他们掉下悬崖。后来我发现,在英文原作中,被译为“守望者”的那个词是Catcher,直译应是“捕捉者”、“棒球接球手”。不过,我仍觉得译成“守望者”更传神,意思也好。今日的孩子们何尝不是在悬崖边的麦田里玩,麦田里有天真、童趣和自然,悬崖下是空虚和物欲的深渊。当此之时,我希望世上多几个志愿的守望者,他们能以智慧和爱心守护着麦田和孩子,守护着我们人类的未来。  被废黜的国王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个被废黜的国王,否则就不会因为自己失了王位而悲哀了。所以,从人的悲哀也可证明人的伟大。借用帕斯卡尔的这个说法,我们可以把人类的精神史看作为恢复失去的王位而奋斗的历史。当然,人曾经拥有王位并非一个历史事实,而只是一个譬喻,其含义是:人的高贵的灵魂必须拥有配得上它的精神生活。  我不相信上帝,但我相信世上必定有神圣。如果没有神圣,就无法解释人的灵魂何以会  有如此执拗的精神追求。用感觉、思维、情绪、意志之类的心理现象完全不能概括人的灵魂生活,它们显然属于不同的层次。灵魂是人的精神生活的真正所在地,在这里,每个人最内在深邃的“自我”直接面对永恒,追问有限生命的不朽意义。灵魂的追问总是具有形而上的性质,不管现代哲学家们如何试图证明形而上学问题的虚假性,也永远不能平息人类灵魂的这种形而上追问。  我们当然可以用不同的尺度来衡量历史的进步,例如物质财富的富裕,但精神圣洁肯定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维。正如黑格尔所说:“一个没有形而上学的民族就像一座没有祭坛的神庙。”没有祭坛,也就是没有信仰,没有神圣的价值,没有敬畏之心,没有道德的约束,人生惟剩纵欲和消费,人与人之间只有利益的交易和争斗。它甚至不再是一座神庙,而成了一个吵吵闹闹的市场。事实上,不仅在比喻的意义上,而且按照字面的意思理解,在今日中国,这种沦落为乌烟瘴气的市场的所谓神庙,我们见得还少吗?  在一个功利至上、精神贬值的社会里,适应取代创造成了才能的标志,消费取代享受成了生活的目标。在许多人心目中,“理想”、“信仰”、“灵魂生活”都是过时的空洞词眼。可是,我始终相信,人的灵魂生活比外在的肉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更为本质,每个人的人生质量首先取决于他的灵魂生活的质量。一个经常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和一个沉湎在歌厅、肥皂剧以及庸俗小报中的人,他们肯定生活在两个绝对不同的世界上。  人是一个被废黜的国王,被废黜的是人的灵魂。由于被废黜,精神有了一个多灾多难的命运。然而,不论怎样被废黜,精神终归有着高贵的王室血统。在任何时代,总会有一些人默记和继承着精神的这个高贵血统,并且为有朝一日恢复它的王位而努力着。我愿把他们恰如其分地称作“精神贵族”。“精神贵族”曾经是一个大批判词汇,可是真正的“精神贵族”何其稀少!尤其在一个精神遭到空前贬值的时代,倘若一个人仍然坚持做“精神贵族”,以精神的富有而坦然于物质的清贫,我相信他就必定不是为了虚荣,而是真正出于精神上的高贵和诚实。  有所敬畏  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信神,有的人不信,由此而区分为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宗教徒和俗人。不过,这个区分并非很重要。还有一个比这重要得多的区分,便是有的人相信神圣,有的人不相信,人由此而分出了高尚和卑鄙。  一个人可以不信神,但不可以不相信神圣。是否相信上帝、佛、真主或别的什么主宰宇宙的神秘力量,往往取决于个人所隶属的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个人的特殊经历,甚至取决于个人的某种神秘体验,这是勉强不得的。一个没有这些宗教信仰的人,仍然可能是一个善良的人。然而,倘若不相信人世间有任何神圣价值,百无禁忌,为所欲为,这样的人就与禽兽无异了。  相信神圣的人有所敬畏。在他心目中,总有一些东西属于做人的根本,是亵渎不得的。他并不是害怕受到惩罚,而是不肯丧失基本的人格。不论他对人生怎样充满着欲求,他始终明白,一旦人格扫地,他在自己面前竟也失去了做人的自信和尊严,那么,一切欲求的满足都不能挽救他的人生的彻底失败。  相反,对于那些毫无敬畏之心的人来说,是不存在人格上的自我反省的。如果说“知耻近乎勇”,那么,这种人因为不知耻便显出一种卑怯的无赖相和残忍相。只要能够不受惩罚,他们可以在光天化日下干任何恶事,欺负、迫害乃至残杀无辜的弱者。盗匪之中,多这种愚昧兼无所敬畏之徒。一种消极的表现则是对他人生命的极端冷漠,见死不救,如今这类事既频频发生在众多路人旁观歹徒行凶的现场,也频频发生在号称治病救人实则草菅人命的某些医院里。类似行为每每使善良的人们不解,因为善良的人们无法相信,世上竟然真的会有这样丧失起码人性的人。在一个正常社会里,这种人总是极少数,并且会受到法律或正义力量的制裁。可是,当一个民族普遍丧失对神圣价值的信念时,这种人便可能相当多地滋生出来,成为触目惊心的颓败征兆。  赤裸裸的凶蛮和冷漠只是不知耻的粗糙形式,不知耻还有稍微精致一些的形式。有的人有很高的文化程度,仍然可能毫无敬畏之心。他可以玩弄真心爱他的女人,背叛诚恳待他的朋友,然后装出一付无辜的面孔。他的足迹所到之处,再神圣的东西也敢践踏,再美好的东西也敢毁坏,而且内心没有丝毫不安。不论他的头脑里有多少知识,他的心是蒙昧的,真理之光到不了那里。这样的人有再多的艳遇,也没有能力真正爱一回,交再多的哥们,也体味不了友谊的纯正,获取再多的名声,也不知什么是光荣。我对此深信不疑:不相信神圣的人,必被世上一切神圣的事物所抛弃。


编辑推荐

  著名作家学者周国平,精神价值和文学水准的强力凝结之作,一位特立独行的思想者的朝圣心路。G>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朝圣的心路 PDF格式下载



喜欢周国平,是个有思想的人, 看了他的书可以给人以遐想,就是速度太慢了 ,当当网这是怎么了?????真的是不如以前了


周国平的书让人沉静,平时很喜欢看。这套书印刷质量很好,封面设计让我心里非常舒坦,惬意。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好的书。


买来送给朋友了,朋友很喜欢,周国平的确适合女性阅读。


喜欢周国平的书,就买了这套书。


这是周国平的经典著作,每每品味书里面的文字以后,心灵都会带来巨大的震撼,书中的文字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值得去推敲,甚至值得去反思。


上初中的儿子说,周国平比王小波温和,不偏激,都是有思想的人。


最先接触周国平老师的作品是《妞妞》,每每阅读,总是潸然泪下,作者将父亲,母亲对妞妞的感情写得是淋漓尽致。再看这三本书,作者的语言精致,思想独特,很值得一读。


周国平的书几乎都买了


哲学性散文,思辨人生,内容相对较深


很喜欢,书的质量不错,介绍同学也买了


很喜欢这一套书,终于买到了!强烈推荐!


喜欢国平先生的文字,理性,富有哲理,耐人寻味。


哲学的思考,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绝对能给予人生的指引


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美丽,融理性和品质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意义深刻。


作者的人生感悟,哲学方面的好书


心灵读本 思想源泉


这套书不错,共有三本,适合一本一本慢慢地品。


散文很好,不错。


只是看到时一股脑的激动就买了,买完还没来得及看,忙的事情太对,想着闲下来,静下心情的时候好好读读!


帮小外甥女买的,不错的书。


觉得书的封皮很复古,纸张不错,内容更值得一读


不错,很启发。


精神的享受,值


好评,支持


送给同学读的,真希望她在读的时候也能发现自己,认识自己~


看了他的书 让你对生活更加的有乐趣 让你修养和认识有质的飞跃


书很清秀很好


什么是灵魂,什么是用心在思考


内容不说了,书的质量不错,很小巧。


还没看呢 还没看呢 还没看呢 还没看呢 还没看呢 还没看呢


其实看这本书的时候有点伤感,很多时候很多事都反映当代社会一些变态的发展趋势,而活在当代的人最好的办法是学阿Q那样,说得好听就是调节自己的心态让自己适应这个社会,不好听就是自己无能,只好自欺欺人,安慰自己,好让让自己从无能中得到自我安慰的理由。我只是说这是变态的社会发展情形,而这几本书可以为生活在无奈的社会中的你很好的疗伤方法,书很好,只是我感慨这个社会……


内容好,包装好,作者我喜欢。。。。。


书不错,朋友很喜欢。虽然送货慢了点


书的纸质很好,很适合收藏,只是书本有点小


因为是送给同学的书,所以只要她开心就好。


看起来挺厚实的,很有读书的感觉。


简单易懂,深入人心。不愧为大师作品


刚打开包装 装书线的胶都开了 书脆弱的不敢翻页了 不适收藏 太失望了 懒得退了


朝圣的心路


帮姐买的,听说还可以


书很好,但是有些哲理12岁孩子很难理解


给朋友买的很喜欢!希望能淘到更多的好书!


周总的东西


经典的书籍,值得一读。


心灵的朝圣


满100返50时买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