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父母的爱有时是害

卢莉,娄迷 编著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0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作者:

卢莉,娄迷 编著  

页数:

230  

前言

每一位家长都深爱自己的孩子,人们经常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这是为人父母的天职。然而父母对孩子不仅应该爱得深切,更应爱得理智。给予孩子理智的爱,可以适当地宽容孩子,但千万不要纵容。宽容即是对孩子持一种接受的态度,允许孩子以自己的方式表现自己,让孩子做自己的事,即使你不喜欢孩子所做的事,也应该理解、尊重,或者以平等的方式说服孩子。而纵容带给孩子的是可怕的奢求,是以自我为中心。毫无原则的迁就、满足孩子过分的要求,会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骄横等坏习惯,这样的爱实质上是害孩子。父母给孩子很多的爱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一味地娇宠孩子,不管孩子提出什么样的要求,父母都无条件地满足,这样做根本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如果把孩子的一生比喻成在汪洋大海上走一根平衡木,那么太多的爱最终会让孩子落入海中。列士葛伏特说:“家庭教育的一切秘诀在于让儿童自己去发展,让他们自己去做一切,成人不应该抢先去做,也不应该为了自己的方便与惬意什么也不做。”父母疼爱孩子,孩子依恋父母,这都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父母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好,除了学习以外,给孩子提供一条龙式的服务,就会让孩子失去独立的能力,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变得无能。法国思想家卢梭说:“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够的。应该教会孩子怎样保护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奢华和贫困放在眼里,教他必要时在冰岛雪地里或者马耳他岛灼热的岩石上也能生存。”孩子的生长环境太顺了,未必是一件好事。所以,家长要懂得在顺利之中给孩子制造一些小挫折。父母应该知道,孩子长大后始终要面对生活、面对社会。父母如果把孩子一直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孩子就会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一旦长大,走出家庭、步入社会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孩子一有麻烦,家长就赶紧跑过去替孩子解决;孩子一惹祸,家长就去替孩子道歉。这样做的后果,要么就让孩子变得无法无天,要么就让孩子依赖性过强,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不会自己去解决。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教会他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懂得让孩子去面对自己惹的麻烦。作为父母应该明白:让孩子做事,让他在做事中明白责任;让孩子受苦,让他在受苦中懂得珍惜;让孩子失败,让他在失败中获得对失败的免疫力;让孩子流泪,让他在流泪中体会泪水铸造的坚强;甚至可以让孩子受点伤,让他学会体悟舔舐着伤口匍匐前行的伟大与悲壮!不要剥夺了孩子“痛”的权利,别侵犯了孩子“人”的尊严。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财产,孩子有自己的生活和世界。有太远的路你不可能陪孩子去走,孩子必须独自步入人生的考场,去应对那些你永远无法预料的莫测风云。爱的能力说到底其实就是造就的能力,千万不要用你浅陋的爱戕害了孩子向上、向善的心。要理智地爱孩子,对孩子的爱要平等、有分寸。既要有博大无私的爱,更要有理智冷静的爱。理智地爱孩子,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将使孩子受益终生。

内容概要

孩子小能永远在母亲温软的抚摸下长大,小能总有一双父亲强壮的臂膀扶他冲过险关。让孩子经历世事,他能在生活中明白责任;让孩子经受苦难,他能在受苦中懂得珍惜,学会感恩;让孩子尝试失败,他能在失败中积累经验,获得对失败的免疫;温室的花朵最不禁风雨,不要用我们的“爱”摧毁孩子的一生。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错误的爱是一种软暴力 溺爱10种,种种都危险 有一种爱,其实是害 因溺爱而诞生的种种怪小孩 不要用“母鸡之爱”误害孩子 不要让“爱”误了孩子的一生 请家长们不要太“爱”自己的孩子 溺爱孩子的后果 不要用爱摧毁孩子的感受 你是真心地爱孩子吗 要舍得对孩子说“不” 爱孩子,请不要刻意设计他的未来 真爱孩子,请不要拿爱说事 用爱的理由拒绝孩子 过度的爱是一种伤害 爱,有时是伤害 关爱但不要溺爱 父母陪读——对孩子永久的伤害 不要让期望变成伤害 这样的结果谁应该负责 溺爱之殇第二章 正确的爱,才能真正保护孩子 是爱还是伤害 为什么满心是爱,说出来的却是伤害 爱而不溺,严而不厉 过度保护下的孩子 父母要懂得理性地爱孩子 父母不要给孩子错误的爱 从溺爱孩子的旋涡中摆脱出来 爱孩子要智爱不要溺爱 父母的溺爱让孩子忧郁 溺爱之下的扭曲亲情 父母过分的爱太沉重 爱,也是需要方法的 溺爱是孩子任性的主要原因 过分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 是疼爱还是溺爱 溺爱是害的教育 溺爱,终酿苦果第三章 爱孩子,尺度很重要 我们该用怎样的方式爱孩子 卖房供爱子上网的母亲 呵护孩子的爱心 没有尺度的爱很危险 谈溺爱的心理 把对孩子的爱藏起一半 过度的“母爱”可致母源性疾病 无原则迁就导致孩子走向偏执 父母爱流横溢令人忧 别让“爱”伤了孩子 孩子为何“长不大” 爱的比拼伤了谁 自以为是的爱对孩子却是伤害 溺爱孩子的代价 老人过度溺爱对孩子危害大 我们是被父母的溺爱“谋害”的一代 溺爱是温柔的“陷阱”第四章 错误的爱,会伤了孩子 爱让子女为父母而活 妈妈的爱,我不想要 别以爱的名义控制孩子 单亲家庭让孩子受伤更深 溺爱是滋生心理疾患的温床 迁就孩子易走进爱的误区 父母应该狠得下心不“溺爱” 不要过分溺爱孩子 溺爱给单亲孩子带来更多伤害 警惕“儿童溺爱综合征” 宠坏的孩子最易激发心理问题 溺爱的罪过 “我”不要溺爱的幸福 溺爱,让孩子经不起风雨 父母太溺爱,骄子难“断奶” 宠爱不是溺爱,把握尺度最重要 父母的溺爱是孩子的陷阱 过度溺爱,让孩子不能正确认识挫折 父母的溺爱会“淹没”孩子的独立性第五章 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孩子才能学会爱 教孩子学会真正的爱 爱与溺爱 溺爱给孩子带来什么 正确地爱孩子,爱才长久 矛盾的家庭教育 对溺爱说“不” 父母教育孩子失败的常见原因 “6+1模式”的宠爱更忧心 溺爱孩子无异于谋杀 “隔代亲”影响孩子身心成长 溺爱和苛求是一对孪生兄妹 独生子女的家长更易溺爱孩子 放纵型溺爱对孩子伤害更重 警惕加剧溺爱的因素 溺爱的代价 溺爱导致的悲剧 溺爱,把孩子送进了监狱后记

章节摘录

当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溺”,词典上解释为“淹没”。的意思。人被水淹没了叫“溺毙”。如果父母的爱泛滥起来,那也会“淹没”孩子的,这就是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特殊待遇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被特殊照顾。例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过分注意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嬉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轻易满足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需求就更轻易得到满足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生活懒散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比如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祈求央告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越扭捏作态。这样做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孩子的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父母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包办代替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会做任何家务。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能干、上进的孩子。这绝不是耸人听闻。大惊小怪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可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当孩子有病痛时表现得惊慌失措,大惊小怪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了懦弱的烙印。剥夺独立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的性格缺陷。P2-3

后记

可怜天下父母心。天底下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儿女,没有几个父母愿意看到孩子吃苦受罪。父母爱孩子没有什么错,关键就是要把握爱孩子的尺度。现在有很多新闻报道上都会说一些父母教育孩子失败的案例,以至于让孩子走上了犯罪道路。家长将孩子放在蜜罐里。即使孩子犯了错误,家长舍不得打骂、责罚,孩子没有受到惩罚,就仿佛获得了一道特赦令,以后胆子会越来越大,更加肆无忌惮。现在的社会,经济在不断地发展,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都越来越优越,可以说,客观条件上,基本上不会再吃什么苦。而且,随着每个家庭所生的孩子越来越少,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6个大人疼爱一个孩子。如果爱没有节制、没有度,孩子就可能会被这么多的爱“溺死”。爱多是殇,过犹不及。所以,无论是爷爷奶奶一辈还是父母一辈,都应该掂量好自己的爱。本来是想爱孩子,最终却把孩子给害了。这样的结果相信不是每个家长想要的。《父母的爱,有时是害》这本书收集了很多名家以及有教子经验的父母,对于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编者的目的就是想要让家长明确,爱孩子不能过量,应该适中。该给孩子爱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爱表达出来;不应该爱,而应该责罚的时候,一定要雷厉风行,向孩子阐明他们犯的错误,并帮助他们及时纠正。这样,孩子才能将缺点改正,变得自立自强。由于时间仓促,无法与本书内文作者一一取得联系,在此处,我们表示深深的歉意,敬请原作者见到本书后主动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支付稿酬。


编辑推荐

《父母的爱,有时是害》收集了很多名家以及有教子经验的父母,对于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编者的目的就是想要让家长明确,爱孩子不能过量,应该适中。该给孩子爱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爱表达出来;不应该爱,而应该责罚的时候,一定要雷厉风行,向孩子阐明他们犯的错误,并帮助他们及时纠正。这样,孩子才能将缺点改正,变得自立自强。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父母的爱有时是害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告诉我们,要理智的爱孩子,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将使孩子受益终生


无实质性内容。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