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曾国藩向下胡雪岩向上

东方世 东方世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01出版)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东方世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01出版)  

作者:

东方世  

页数:

289  

Tag标签:

无  

前言

  从政低调内敛要学曾国藩  经商高调开放要学胡雪岩  虽然曾国藩、胡雪岩的时代离我们已有百余年了,但他们的影响力却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人在研究他们立功立德立言的学问,探究他们在一个身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之时代的处世智慧;越来越多的人信奉他们的理论,用以指导自身的做人做事,从政为商,用以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提高自身的修养,建立不愧于时代的伟大功业。  为何如此?  首要的一条是他们起了一个承上启下、革故鼎新的作用,他们的身上虽传承着中华五千年传统的智慧,但他们又加以创新,全身流淌着现代文明智慧的基因。比如曾国藩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誉之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但他又讲和谐、讲大局、讲荣辱、讲作风、讲务实,这些都是现代为官从政者必须学会的智慧;胡雪岩作为当时名动天下的“红顶商人”,明谋略,知时机,懂乘势,但他作为进入近代社会的一名经营者,他又讲双赢、讲品牌、讲管理、讲营销、讲诚信,这些恰好是现代商业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其次,他们都深谙人性并掌握了从政与经商两者的精髓。从政者必须向下,内敛低调,谨始善终,和气致祥,坚忍挺立,务实力行,方有在激烈的竞争中屹立不倒,笑在最后,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否则就会轻易被人击倒,败下阵来,成为一个牺牲品;经商者必须向上,积极进取,有胆有识,勇于创新,敢冒风险,借人成事,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与时俱进,这样方可立业创富,赚取别人梦寐以求的财富,否则就会面临亏损和倒闭,成为失败者的不二人选。  大道至简,大道至真。曾国藩、胡雪岩作为掌握大道之人,他们建立的功业足以说明掌握为人处世的智慧的重要性。他们离我们既远又近,远的是他们的时代离我们已经有点遥远,近的是他们的智慧并没有过时,仍然是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必须学习和掌握的智慧。我们要想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不朽的功业,就必须遵循他们的成长道路所揭示的原则,掌握他们告诉我们的一些基本道理,然后像他们那样与时俱进,勇于实践,根据时代和自己的特点形成自己独有的为人处世、经商从政的绝学,在挑战中不倒,在竞争中胜出,成为当代社会之精英,为民众奠造更多的福祉,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经典永不过时。也许历史会淘汰掉我们曾经奉之为神圣的名人,但是曾国藩、胡雪岩的影响力却肯定会愈来愈大,因为他们向下的智慧与向上的哲学作为一种大道,会历久而弥新,越来越散发出智慧的芳香,成为每一个想有所成就的现代人必须掌握和实践的真知。  时不我待。朋友,从现在起,就让我们返回经典,汲取曾国藩与胡雪岩的绝学精华,应用于实际,开创我们辉煌的人生之旅吧!

内容概要

  一位是位极人臣、通达处世之道的朝臣官员,一位是红透天下、知晓做事、拉拢关系的“红顶商人”,究竟他们是何以取得当时那么高的身份和地位,他们的身上又有着怎样的智慧和精华,让我们世代去学习和研读呢?这其中的奥秘,只有打开书本,细细揣摩,才终能得答案。

书籍目录

上篇 曾国藩向下——从政低调内剑要学曾国藩第一章 大局为上——曾国藩的明识晓体之学第二章 和谐为本——曾国藩的齊飞致祥之道第三章 知荣识辱——国藩的恪守清德之律第四章 务求实效——曾国藩的经世致用之功第五章 慎独克欲——曾国藩的修心养性之路第六章 徐图自强——曾国藩的坚忍成事之力第七章 耐劳忍气——曾国藩的居官不敢之要下篇 胡雪岩向上——经商高调开放要学胡雪岩第八章 双贏互惠——胡雪岩堕曰作致胜之术第九章 开放心态——胡雪岩的与时俱进之智第十章 精心苦蟁——胡雪岩的占领市场之招第十一章 广结人缘——胡雪岩的拓展人脉之径第十二章 勇于进取——胡雪岩的有胆有识之举第十三章 因人成事——胡雪岩的揽才用人之法第十四章 重义±总——胡雪岩的恪守商道之德

章节摘录

  但是,自从进军雨花台以来,曾国藩兄弟迅速扩军,使曾国荃所属由2万余人增至5万人,曾国藩指挥的部队由几万人扩大为12万人,除了赣、皖厘金和数省协饷外,增辟粤厘和湖南东征厘金,这就使清政府不能不渐生疑惧,感到这对它是一种潜在威胁。湘军攻陷九□洲,尤其苏、杭各城相继沦陷后,清政府的这种感觉与日俱增,隐隐感到自己的最大威胁已不再是行将失败的太平天国,而是手握重兵、广揽利权的曾国藩了。  从这时起,清政府对曾国藩的态度就开始冷淡下来。其第一个表示,就是在曾国藩与沈葆桢争饷时,有意偏袒沈葆桢,裁抑曾国藩。最后虽然以轮船退款解决了曾国藩的乏饷问题,但从此曾、沈不和,使清政府基本达到了分而治之的目的。与此同时,各省督抚也不像前几年那样对他热情支持了,江西争厘,他省协饷停解,就是明证。  清政府知道,虽然湘军总数有30万人,仅曾国藩直接指挥的部队就有12万人,但内部派系复杂,各树一帜,他的嫡系部队亦不过只有曾国荃的5万之众。  所以,清政府就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一方面迅速提拔和积极扶植曾国藩部下的湘军将领,使之与曾国藩地位相近,感情疏远,渐渐打破其从属关系;清政府对曾国藩的部将和幕僚,如已经死去的塔齐布、罗泽南、江忠源、胡林翼、李续宾、李续宜和当时尚在的左宗棠、李鸿章、沈葆桢、杨载福、刘长佑等都实行拉拢和扶植政策,使他们渐渐与曾国藩分庭抗礼,甚至互相不和,以便于控制和利用。而对于曾国藩的胞弟曾国荃则恰恰相反。1863年5月曾国荃升任浙江巡抚之后,虽仍在雨花台办理军务,未去杭州赴任,亦本属清政府的意旨,照例是可以单折奏事的。曾国藩遂让曾国荃自己上奏军情,以便攻陷天京后抢先报功。不料,奏折刚到立遭批驳。清政府以其尚未赴巡抚任,不准单折奏事,以后如有军务要事,仍报告曾国藩,由曾国藩奏报。曾国藩恐曾国荃心情抑郁,言辞不逊,在奏折中惹出祸来,特派颇有见识的心腹幕僚赵烈文迅速赴雨花台大营,专门负责草拟章奏咨察事项。  从政低调内敛要学曾国藩  曾国荃攻陷天京后,当天夜里就上奏报捷,满心以为会受几句赞扬,不料又挨当头一棒。上谕指责曾国荃破城之日晚间,不应立即返回雨花台大营,以致让千余太平军突围。语气相当严厉。事情发生后,曾国荃部下各将都埋怨赵烈文,以为是他起草韵奏折中有不当言辞引起的。赵烈文则认为,这与奏折言辞无关,而完全是清政府节外生枝,有意苛求,否则,杭州城破时陈炳文等10多万人突围而去,左宗棠为何不受指责?幸好有人将李秀成捆送曾营,否则曾国荃更无法下台。  但是,清政府并不就此了结,而是步步进逼,揪住不放。数日之后,清政府又追查天京金银下落,令曾国藩迅速查清,报明户部,以备拨用。尤其严重的是,上谕中直接点了曾国荃的名,对他提出严重警告。上谕说:“曾国藩以儒臣从戎,历年最久,战功最多,自能慎终如始,永保勋名。惟所部堵将,自曾国荃以下,均应由该大臣随时申儆,勿使骤胜而骄,庶可长承恩眷。”这无疑是说,曾国藩兄弟如不知禁忌,就难以“永保勋名”,“长承恩眷”了。真是寥寥数语,暗伏杀机.。  曾国藩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历史!知识,熟悉历代掌故,当然能品出这些话的味道,掂出它的分量。何况,曾国荃确实非常骄傲,以为攻陷天京全是他一人的功劳。后来曾国藩对赵烈文说:“沅浦之攻金陵,幸而成功,皆归功于己。余常言:‘汝虽才能,亦须让一半与天。’彼恒不谓然。”因而,攻陷天京前后,就成为曾国藩思想上最紧张的时期。他心里很明白,如何处理好同清政府的关系,已成为能否保持其权力和地位的关键,而正确认识并摆脱自己目前的这种政治处境,则是他面临的迫切问题。  曾国荃在功名事业渐趋全盛的时候,还存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心念,这与曾国藩的忧谗畏讥、常怕盈满的想法,恰成强烈的对比。所以曾国藩在写给曾国荃的信中,要曾国荃时时以此为戒,他自己更是身体力行,切实实践。他在这些地方看得破,认得清。所以他在一开始就有这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戒惧心情了。  他在削平太平天国之乱,湘军声威达于极盛之时,毅然以“湘军作战年久,暮气已深”为理由,奏请裁湘军归乡里,明白表示无挟军权以自重的态度。至于湘军的遣散,远在攻克金陵之前,曾国藩兄弟就曾经有所商讨,而非曾国藩个人的最先主张。  裁军最早的动机,当在同治三年正月,金陵合围之后,因为胜利在望,此时已可开始思考善后问题。曾国藩在二月初二日致曾国荃信中,确已透露。曾国荃则表示速裁全裁,也与当时郁愤的心情有关,在曾国藩家书中皆可找到二人裁军的蓝图与构想。  金陵克复之后,曾国荃坚辞任官,申请回籍休养,所部必须裁撤是自然之理。只是曾国荃先行回籍,而裁军之事,则留与曾国藩料理。至少可见,湘军之裁撤与曾国荃的引退有密切关系。  至于遣散湘军,从曾国藩一方面的考虑,可简约地作几点分析。  其一,战后遣军,为用兵常规,原为境兵将帅所需考虑。这是根本。  其二,曾国藩既居高位,又建大功获祟爵,原已忧畏权重,岂可久掌兵权,徒增谗忌。遣散湘军,正所谓保泰持盈之计。  其三,湘军合围金陵,成功在望,反而使神忌鬼瞰,曾氏兄弟实已陷于群疑众谤之中。功成之后,更要解兵权以释嫌怨。  其四,金陵城破,湘军将校饱掠钱财,非常想返乡置产,斗志已懈,锐气全消,使曾国藩吁嗟于湘军暮气之深。此乃亦不得不裁。  其五,湘军所恃军饷,主要依靠湘、鄂、皖、粤、苏五省厘金,军务完竣,各省纷纷要求裁撒厘局。军饷无所出,无以维系庞大军力。  其六,曾国藩既知湘勇不可复用,而与李鸿章相商,淮军补湘军的弱点。淮军得以不裁,固然是应曾国藩的需要,也是李鸿章所希望的。淮军竟然能够不加遣散,因为李鸿章自有运用经营之法,并非故违国家定制。  总而言之,曾国藩毅然裁撤湘军,实际上是完全为应付那群反湘军派而不得不如此的。  曾国藩早已知道,那些清军将领自己不行,最忌才能,早已讨厌曾国藩这班书生风头太健,常想惩罚一下他们。清军中有一位高级将领,名叫胜保,每战必败,每败必保,时人称之为“败保”。他最讨厌曾国藩兄弟。蔡寿祺跟败保最久,所以他首先弹劾曾国藩。曾国藩先裁湘军,以免授人以柄,就是这个关系。  ……


编辑推荐

  洞悉中国人人性百态,看透中国人人情冷暖。深刻地遏不了精通内圣外王之术的中兴名臣曾国藩和深谙商场纵横之术的红顶商人胡雪岩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明确地指出了曾国藩、胡雪岩在为官、经商方面对现代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曾国藩向下胡雪岩向上 PDF格式下载



做人哲理.值得好好研究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