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现实间的本能
2012-7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马大斌
199
172000
人的心理世界是复杂的,在这些复杂多变的心理因素中有那么一些不变的、业已成为规律的心理特性——心理本能,一直主导着人的心理、思想、习惯和性格。本书即是从客观角度教你如何洞悉人的心理本能,它们有:
玩乐——在玩乐中锻炼成才的基础
懒惰——在懒惰中变得异常勤奋
自由——在随意与限制中人被塑造
自主——往往能够直接决定人的自立与自主意识
虚荣——决定人自信或自卑的自重意识
荣耀——用自我表现、自我实现来追求人生意义的心理本能
好奇——先于他人发现反常所在的洞察力
求知——成为有知之士的方法
幻想——与思维并重的心理本能
理想——让人产生心理诉求与心理不满的根源
平衡——在平衡失衡心理中人的性格形成
依赖——与需求、自立相关的心理本能,识别有用与无用的心理标准
爱恋——爱的心理本能的特性
马大斌毕业于河南信息工程学院,心理学研究者。曾任济南饰家传媒和新黄埔传媒任业务经理、市场总监。现任深蓝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专注于济南家居建材行业平面以及户外广告业务。
《理想与现实间的本能》是国内第一本从心理学角度阐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本能如何塑造我们的书!
绪论 关于理想与现实问的本能的概述
第一节 理想与现实
第二节 本能的意义
第一章 生本能
第一节 需求的天性与满足的本性
第二节 欲望的症结
第一章总结
第二章 自由本能
第一节 玩乐的天性
第二节 懒惰的本性
第三节 自由的天性
第四节 自主的本性
第五节 虚荣的天性
第六节 荣耀的本性
第二章总结
第三章 创造性本能
第一节 好奇的天性
第二节 求知的本性
第三节 潜能开发
第四节 无知的天性与自负的本性
第五节 幻想的天性
第六节 理想的本性
第三章总结
第四章 性本能
第一节 对比的天性
第二节 平衡的本性
第三节 依赖的天性
第四节 现实的本性
第五节 爱恋的天性
第六节 求爱的本性
第四章总结
结论 关于“理想与现实间的本能”的话题
版权页: 随意性与限制性是自由天性的两个特点,正如兴奋和抑制是两个基本的神经过程。人的随意性正是通过限制性来形成新的随意性,这类似于条件反射的形成。条件反射的形成就是为了更灵活更精确地增强动物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而它正是通过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平衡、相互协调下实现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准确适应。 新的随意性是在限制性的前提下并继续伴随着限制性以条件反射的形式形成身心上的习惯。当一种习惯或一种条件反射形成时,主观与客观上就不存在矛盾了。所以,人的自由天性可以称为被限制或被重塑了的随意性。 2.自由的天性与自由本能 “被限制、被重塑了的随意性”是自由天性的特性,也可以说是自由本能的特性,即自由本能的塑造性。自由天性是自由本能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人才得以随意地玩乐,随意地去追求快乐、自由、幸福、荣耀等心理需求。也只有在这个过程中,自由本能得以塑造人。 自由天性的随意性与限制性相结合等于自由本能的塑造性,类似于需求天性的需求性与可能性相结合等于生本能追求满足时所提供的恒久动力。自由本能的意义仅次于生本能。如果说生本能是本能之父,那么自由本能可以说是本能之母,它们的共同结合创造着生命的特征。 二、限制与压抑 同样的塑造环境为何塑造出不同的人呢?随意性掌握在每个人的手中,现实中的限制是否能够发挥限制作用还是取决于人自己的意愿。随意性过度,_人会变得放纵;限制性过度,人会感觉到压抑。随意性过度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例如独裁者,限制性过度则是一种普遍现象。当限制过度形成心理习惯,从而使人感受不到压抑感时,人将失去心灵上的指引。 压抑感,是一种过度限制的结果。过度的压抑会使人出现生理和心理上的问题。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自由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与在压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在心理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比如性格内向与外向,表达内心感受的频率与胆识。
《理想与现实间的本能》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