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盛古镇
2009-7
东南大学出版社
赵万民
126
204000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中国的山地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67%,山地城镇约占全国城镇总数的50%。山地集中了全国大部分的水能、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山地区域是多民族的聚居地,是人类聚居文化多样化的蕴藏地。同时,山区是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敏感、工程和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我国近30多年的城镇化发展,在促进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对土地资源节约、生态环境维育、地域文化延续等方面产生了较多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所产生的破坏作用正逐步从平原地区向山地区域扩展。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城乡建设事业,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因此,在山地城市规划和建设活动中,重视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尤为重要。 中国的城镇化发展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其一,在城市(镇)地区走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道路,是促进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必然选择;其二,东部、中部、西部不同经济发展的梯度背景,必须采取因地域资源、文化特点、基础积累的不同而相异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我国西南地区是典型的山地区域,具有人口集聚、自然和文化资源丰富、生态环境敏感、工程建设复杂、山水景观独特等特点,亟待开展山地城市(镇)规划适应性理论与实验研究。 城镇化的作用是一把“双刃剑”,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在山地区域尤其突出。由于不顾地形和环境条件而进行的“破坏性”建设,致使生态失衡、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危害,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山地区域的生态平衡被破坏、水土不保,造成中、下游平原地区江河断流或洪灾泛滥。城镇化伴生的人口集聚和大规模工程建设,致使山地自然灾害和工程灾害频发。现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浅薄化,使山地丰富的地域文化、传统聚居形态、地方技术等丧失。山地城市(镇)建设明显照搬平原城市的做法,不仅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浪费,而且带来工程质量安全方面的隐患。长期以来,西南地区城市规划理论和技术研究方面比较薄弱,使得城市建设缺乏适应性的理论指导。 西南山地特殊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构成,确定了它在我国整体城市(镇)化发展中的重要位置,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价值。研究西南山地城市(镇)规划的适应性理论,不仅是指导西南地区理论建设和城市建设工作的需要,而且是我国城市(镇)化理论体系整体发展的需要。西南地区的城市建设,在历史上大多反映了尊重自然、适应环境发展的城市建设思想和地方建筑学的技术方法。西南地域独特的城市和建筑形态,与山水环境浑然一体的建筑格局,以及孕育其中的人文内涵和生活风貌,形成了我国山地城市与建筑的特殊的文化流派。
巴南区丰盛古镇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重庆市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始建于宋代,明末清初因商贸业发达而兴场,为古代巴县旱码头之首,素有“长江第一旱码头”之称,其独特的巴渝古商业文化气息充蕴于古街古巷之间,结合历史上“九龟寻母”自然山水格局的城镇建设,体现了典型的巴渝传统人居环境营建思想。借古鉴今,本书对丰盛古镇聚居形态、建筑空间、特色资源等方面进行翔实的调查、分析,并基于区域发展视角,从古镇保护与古镇发展两方面,针对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巴渝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和古镇生存发展问题做出可资借鉴的探索,并为相关后继研究积累有益的素材。 本书适用于城市管理工作者、研究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景观、人文艺术等相关专业人员、教生阅读和研究的资料。
上篇 古镇保护研究 1 自然与社会 1.1 区位及地理 1.1.1 区域位置 1.1.2 地理状况 1.2 气候及自然资源 1.2.1 气候特征 1.2.2 自然资源 1.3 沿革及古场镇 1.3.1 历史沿革 1.3.2 古场镇 1.4 经济及社会 1.4.1 经济发展 1.4.2 社会发展 2 古镇风貌与形态 2.1 古镇风貌 2.1.1 自然环境要素 2.1.2 人工环境要素 2.1.3 人文环境要素 2.2 古镇形态 2.2.1 山水环境 2.2.2 城镇格局 2.2.3 街巷空间 2.3 古镇特色文化 2.3.1 旱码头文化 2.3.2 袍哥组织 2.3.3 长寿之乡 2.3.4 防御文化 2.3.5 扎制工艺 3 古镇建筑与装饰 3.1 建筑风格与结构类型 3.1.1 建筑风格 3.1.2 结构类型 3.2 平面布局与民居格局 3.2.1 平面布局 3.2.2 民居格局 3.2.3 屋顶造型 3.3 装饰特色与测绘 3.3.1 装饰特色 3.3.2 装饰测绘 4 古镇保护 4.1 古镇的尴尬 4.2 古镇保护的应对 4.2.1 保护与开发模式分析 4.2.2 保护的框架 4.2.3 保护的分级 4.2.4 保护的目标 4.3 古镇的形态与文化保护 4.3.1 重要保护点保护 4.3.2 核心保护区保护 4.3.3 街景立面保护 4.3.4 非物质文化保护 4.4 古镇重要节点的更新保护 4.4.1 涪陵、南川场口节点 4.4.2 木洞场口节点 4.4.3 洛碛场口节点 4.4.4 禹王宫和十全堂节点 4.5 古镇基础设施的更新保护 4.5.1 古镇的绿地景观塑造 4.5.2 古镇的道路交通组织 4.5.3 古镇的管线工程建设 4.5.4 古镇的环境保护与防灾下篇 古镇发展研究 5 古镇发展的分析与定位 5.1 发展背景与优劣势 5.1.1 发展的背景 5.1.2 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5.2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3 发展定位 5.3.1 发展策略 5.3.2 发展原则与目标 6 古镇发展 6.1 空间发展 6.1.1 村镇体系规划 6.1.2 空间管制规划 6.1.3 建设用地规划 6.1.4 道路交通规划 6.1.5 土地利用规划 6.2 产业发展 6.2.1 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空间分析 6.2.2 经济发展战略分区 6.2.3 旅游产业发展与建设 6.3 环境发展 6.3.1 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 6.3.2 景观风貌规划 6.3.3 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6.3.4 防灾减灾规划 6.4 设施发展 6.4.1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6.4.2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附录 附录一 丰盛镇企业概况 附录二 长寿老人调查 附录三 古镇古寨名录 附录四 古镇碉楼解析 附录五 资源调查参考文献后记
5.1.1发展的背景 1)城镇发展思路的重大转变 近年来,随着镇域范围内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得到重新认识和挖掘,以及丰盛镇历史文化名镇地位的确立,发展思路有重大调整和转变,由过去以农业为主转向保护历史建筑和自然山水,打造独具魅力的自然和旅游生态园,以促进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将旅游业作为丰盛镇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带动镇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 2)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城镇化步伐 国家在20世纪末期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将对广大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和教育的发展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为充分把握和利用这一大好机会,重庆市巴南区丰盛镇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调整城镇发展战略,使之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走出一条旅游强镇的道路。 3)积极发展小城镇,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近年来,随着小城镇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小城镇建设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逐步被认识和接受。“小城镇,大战略”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积极开展小城镇规划和建设,增强小城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发挥其“增长极”的作用,对于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城镇建设和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随着城镇的建设和发展,诸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范围不明确,保护资金缺乏;用地布局不尽合理;以街为市,占道经营,环境景观面貌差;过境交通与城镇关系不尽合理;公路及一些高压线穿越分割镇区,严重影响城镇居民的生活和安全;文化娱乐设施缺乏;部分工厂污染严重;基础设施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日益暴露出来。古镇迫切需要进行规划,为城镇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以及规划管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