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上海近代城市公共管理制度与空间建设

孙倩 著 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

孙倩 著  

页数:

375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内容分三编。上编为上海租界的城市建设管理制度,其内容有城市规划管理制度和征地制度,土地使用控制制度;中编为上海租界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其内容有道路计划和路网结构,公园计划和节点型开放空间结构;下编为上海租界街道空间的塑造,其内容有城市制度与街道空间,街道空间美学等。 本书可供城市研究人员、城市规划和建筑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城市建设管理人员及高等院校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书籍目录

0 绪论 0.1 研究背景与目标 0.2 前人的研究 0.2.1 上海近代历史研究 0.2.2 建筑学与城市规划研究 0.2.3 本书的文献研究途径 0.3 研究内容与方法 0.3.1 研究内容 0.3.2 研究方法 0.3.3 编章组织上编 上海租界的城市建设管理制度 1 公共租界城市建设管理制度 1. 1租界基本制度 1.1.1 土地制度 1.1.2 政治制度 1.2 租界城市规划管理制度和征地制度 1.2.1 1845年第一次土地章程 1.2.2 1854年第二次土地章程 1.2.3 1869年第三次土地章程 1.2.4 1898年土地章程的增订——城市规划管理制度和土地利用制度的完善 1.2.5 1907年土地章程的增订——城市规划管理制度的补充 1.2.6 其他法规和相关规定 1.3 公共租界城市建设计划的制定 1.3.1 制度框架下的城市建设计划 1.3.2 制度缺失环境下的界外道路计划 1.4 公共租界城市建设计划的实施 1.4.1 公、私利益协商中道路建设计划实现单元的整合 1.4.2 公共空间与私人地产不同需求的矛盾及其解决 1.4.3 个体利益间的平衡原则对道路建设计划的调整 1.5 南市和国民政府的征地和城市建设 1.5.1 传统公共领域在道路建设中的作用 1.5.2 现代西方制度和传统社会习俗双重影响下的城市建设法规 1.5.3 国民政府城市规划中的公权力运作 本章综述2 土地使用控制制度 2.1 区划的历史和理念 2.2 公共租界区划制度的探索与现实 2.2.1 对城市分区的早期需求 2.2.2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工部局对区划制度的探索 2.2.3 交通委员会的功能分区规划 2.2.4 区划的真正障碍——经济发展阶段的局限 2.3 法租界的土地使用控制法规 2.4 两租界土地使用控制的比较研究 2.4.1 两租界土地使用控制的对比 2.4.2 两租界土地使用控制之差异形成的原因 2.4.3 土地使用控制之下的街道空间 2.5 土地利用制度的实施特例——法租界公馆马路 2.5.1 公馆马路柱廊章程 2.5.2 章程的社会、经济关联分析 本章综述中编 上海租界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 3 道路计划和路网结构 3.1 租界初期路网结构演变的特征——谨慎的方格网和突进 ……下编 上海租界街道空间的塑造结语附图附录1-A 上海各租界的设立及界域变化附录1-B 上海华界市政沿革附录1-C 法租界征地制度的发展附录2-A 公共租界“妨害”控制附录2-B 法租界建筑类型控制和土地使用控制各章程附录3-A 1894年工部局道路计划(英租界部分)附录3-B 公共租界道路计划相关数据附录3-C 洋泾浜和泥城浜的填浜筑路附录3-D 部分公共租界交通数据附录3-E 1930年公共租界各区人口密度图局部附录3-F 1874年法租界道路拓宽计划附录4 工部局以及公众对于市政中心计划的讨论参考书目图版来源后记

章节摘录

  上编 上海租界的城市建设管理制度  1 公共租界城市建设管理制度  1.1 租界基本制度  开埠后的上海既脱离了中国江南农村的发展轨迹,也不是一般的殖民地城市:公共租界、法租界和华界三种制度并行,物化为空间形态的割裂,形成“三界四方”的特殊空间格局;租界内部,特殊的经济政治制度——原有土地关系的保存和自治的政治体制,使其空间形态亦按照独特的方式发展。本书对于上海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研究将从制度人手,侧重于作为上海核心的公共租界,兼顾法租界和华界并揭示它们与公共租界的差异。本书对制度的研究所关注的将是其中与公共空间形成最相关的方面。  1.1.1 土地制度  《土地章程》规定之下,租界居留民获得自己生活空间的方式是向私人业主永租土地,这意味着中国农村土地成为现代城市土地的过程是私有土地之间的转让。本节将介绍租界土地管理通过何种机制实现这一过程。


编辑推荐

  博士文库  中国城市规划  建筑学  园林景观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上海近代城市公共管理制度与空间建设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