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理学影响下的宋代绘画观念

徐习文 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7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

徐习文  

页数:

187  

Tag标签:

无  

前言

  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比较重要的阶段。山水、花鸟、人物三种画科开始独立发展,文人画和院体画同台竞技,和而不同,铸就了中国画的民族性格,也为后世不断诠释提供了空间。如民国初年的画坛,以陈独秀、康有为为代表的激进派和以金城为代表的保守派都尊崇宋画,尽管他们各自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动机不同。陈独秀在《美术革命》中说:“中国画在南北宋及元初时代,那描摹刻画人物禽兽楼台花木的功夫还有点和写实主义相近。”康有为《万木草堂藏画目》则说:“画至五代,有唐之朴厚而新开精深华妙之华,至宋人出而集其成,无体不备,无美不臻,且其时院体争奇竞新,甚且以之试士,此则今欧美之重物质尚未之及。”金城在《十八国游历日记》中说:“中国画学,南宋以前多工笔,宣和以后渐尚写意,遗貌取神,实为绘事中之超诣,不但作画为然,凡诗人皆有此境界,至造极处,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今人见西人油画之工,动诋中国之画者,犹偏执之见耳。”这就是宋代绘画的魅力!但是,研究宋代绘画对于当今的美术史学者来说,是一件比较费时和难以取巧的事,因为宋代绘画作品大多不存,真伪难辨,而且中西学界精于此道者不胜枚举,要想另辟蹊径,有所创见绝非易事。徐习文迎难而上,选择了宋代绘画作为他的博士论文选题,产生了现在这本书的成果。  宋代绘画是宋代文化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单纯以画家和作品为对象的研究方式,不仅可能会重复已有的学术成果,而且可能抽取艺术作品的时代文化语境,夸大艺术作品独立自存的品格,造成绘画艺术只是审美、自律的艺术的错觉。

内容概要

本书从伦理学视角,综合运用图像学和风格学的方法,探讨理学与宋代绘画观念之间的关系,发掘以理学思潮为主导的文化背景对宋代绘画观念的影响。 理学主要从三个层面影响宋代绘画观念。第一,理学的核心范畴影响宋代绘画观念的话语建构。绘画观念首先体现在新的理论话语上。理学的核心范畴如本原论“理”、“气”和功夫沦的“涵养”向宋代绘画理论渗透,从而形成画论中的诸如“画理”、“画气”和注重画家人格修养等命题。第二,理学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影响宋代绘画观念群落。如载道和抒情的两种绘画本质观;静观的取材方式、身即山川而取之的艺术构思和类型化的表达方式构成的创作思维观;宋代绘画色彩的淡化、构图的简略、题材的开掘所形成的作品观念,以及尚荒寒、雅逸、诗意的审美境界,共同构成了宋代绘画观念群落的整体面貌。它在某种程度上是理学观物内省的思维方式、追求平淡中和的生活旨趣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在绘画领域推演的结果。第三,理学渗透的绘画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又影响到宋代绘画的取材、立意和构图样式等创作实践。虽然宋代绘画图式有其自身的演变逻辑,但是人物画的规谏图式和山水画的人伦秩序的象征图式以及花鸟画的祥瑞图式都受到理学的辐射,并烙上理学伦理观念的印记,可以说宋代泛化的伦理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宋代绘画观念和绘画作品的风貌,后者成为凸显前者的载体并有效地发挥传播功能,从而宋代绘画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伦理观念的隐喻,反过来丰富、发展了理学的实践形式。一旦伦理观念渗透的绘画图式过于程式化,绘画可能会走向衰微,并引起理论的反思,从而推动艺术新实践的变革。

书籍目录

导言 研究背景和方法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原因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采用方法 三、本书试图解决的问题和创新之处第一章 理学与宋代绘画观念的对话 第一节 理学在宋代的发展 一、宋代理学兴起的背景 二、宋代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三、宋代理学的特点 四、理学在宋代士人思想中的主导地位 第二节 理学与宋代绘画观念对话的中介 一、宋代文化语境 二、士人心态 三、画家对理学的回应 第三节 理学影响宋代绘画观念的诸层面 一、宋代绘画观念的话语建构 二、宋代绘画观念群落 三、宋代绘画图式语汇第二章 理学与宋代绘画观念的话语建构 第一节 宋代画论中的理趣说 一、理学中的“理” 二、画论中的“理” 三、理学的“理”与“画理”的联系 第二节 宋代画论中的画气说 一、 理学中的“气” 二、画论中的“气” 三、理学“气”与“画气”说的关联 第三节 宋代画论中的涵养论 一、理学中的“涵养” 二、理学中的“涵养”与画家的人格修养第三章 理学启发下的宋代绘画观念群落 第一节 理学启发下的宋代绘画本质观 一、院体画:伦理教化的写实观念 二、士人画:真情率性的写意观念 三、理学启发下的两种绘画本质观的相互渗透 第二节 理学启发下的宋代绘画创作思维论 一、静观:取材的思维方式 二、身即山川而取之:构思的思维方式 三、类型化:表达的思维方式 第三节 理学启发下的宋代绘画作品论 一、色彩的淡化:由重彩向淡彩转向 二、构图的简略:由全景向局部演进 三、题材的开掘:表现题材的广泛和注重细节的刻画 第四节 理学启发下的宋代绘画境界论 一、荒寒境界 二、雅逸境界 三、诗意境界第四章 理学的伦理观念与宋代绘画的图式选择 第一节 彰显伦理观念的宋代人物画图式 一、画像赞:宋代人物画发挥伦理功能的图式选择 二、宋代人物画中的圣贤像赞的图式特点 三、宋代人物画中的故事像赞的图式特点 第二节 宋代花鸟画的伦理隐喻图式 一、 宋代花鸟画伦理隐喻的原因 二、宋代花鸟画的伦理隐喻图式的类型 三、宋代花鸟画的主观意象建构和伦理隐喻图式 第三节 负载伦理观念的宋代山水画图式 一、雄壮和抒情:宋代山水画的两种图式 二、“雄壮风格图式”:理学人伦秩序观念的凸现 三、“抒情风格图式”:人生理想的讴歌第五章 宋代绘画的写实和伦理观念的现代审视 第一节 宋代绘画写实观念的审视 一、写实主义的概念辨析 二、宋代绘画写实观念的成熟 三、宋代绘画写实观念的启示 第二节 宋代绘画伦理观念的审视 一、伦理维度:艺术批评不可或缺的视角 二、道德自律:艺术家园的精神守护 三、开放道德:主旋律艺术创作的启示 结论 道之为艺 话语建构 绘画观念群落 绘画图式语汇主要参考文献 一、古代文献 二、近人著作 三、中文译著 四、论文 五、外文论著后记

章节摘录

  三、宋代绘画图式语汇  理学影响宋代绘画的图式语汇必须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任何夸大或缩小都是对宋代绘画观念的片面理解。绘画语言如构图、线条、笔墨等具有自身的演变历史,即风格的历史。但是,西方以沃尔夫林为代表的风格理论主要从形式角度来论述绘画作品的风格特征,悬置了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包括思想观念,属于作品内部研究;以潘诺夫斯基为代表的图像学理论主要从绘画作品生成的文化背景论述风格成因,属于作品外部研究,二者均有合理性和不足之处。因此我们结合二者的优点来发掘理学对宋代绘画观念的影响,即主要透视绘画伦理观念对绘画作品的题材、构图等影响。这也是对宋代画论、画品强化理学伦理观念的实践检验。从绘画作品人手发掘其背后的观念是可行的。《尚书·尧典》云:“诗言志,歌永言,律和声。”①意思是说,诗是用来表达人的思想意志的,而思想意志通过延长的歌咏和声律的形式传达出来。孔子提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也说明诗是思想的载体,通过诗可以回溯人的思想。西方现象学大师梅洛-庞蒂也说,“艺术作品包含的东西胜于观念和观念的原型,是因为艺术作品向我们提供我们不断地发掘其意义的象征,是因为由于艺术作品处于、也使我们处于我们没有其钥匙的一个世界,所以艺术作品教我们如何看和最终使我们思考。”(爹从作品中得出思想观念是可信的,但是没有先入之见的观念不可能理解作品。换句话说,一方面要从作品解读中发掘观念,另一方面在理解作品之前已存在观念的“前理解”,这种矛盾性说明西方逻辑方法并不能解决艺术领域的问题,恰恰中国传统的混沌、非逻辑的“象思维”更能适合艺术领域。对感性作品的理解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也是伽达默尔阐释学的观点,作品需要在历史视域与现实视域的视界融合中加以理解,因为作品直观地给予我们感性形象的同时,也隐含着某种观念,即隐喻。隐喻总是要求历史学家和他的读者容易把重要性本身引向隐喻结构的东西,无论这种特殊的隐喻是否潜入在民族国家、思想运动、社会阶级等等的观念之中。而与出于这种隐喻观点的结构相抵触的由历史研究获得的知识,则不得不被认为是不相关的和不重要的。以这种方式,总是出现在先验论的历史理论中的隐喻的维度,就以重要和不重要的非常可靠的标准呈现给历史学家。甚至诸如伽达默尔这样坚定的反先验论者有时也屈服于先验论的事实,证明了先验论诱惑的持久存在。


编辑推荐

  《理学影响下的宋代绘画观念》中对中国古代画论的运用,并不是简单地搜集资料和观点整合,而是从宋代哲学思想背景中,从中西艺术理论不同的思维中,发掘宋代绘画思想资源,并实现其现代性转换,既有揭示宋代艺术真谛妙语的洞幽烛微,又立足于现代艺术理论的前沿,综合运用语言学、美学、艺术心理学、现代艺术方法等,对宋代一些古老命题进行激活。给人印象尤深的是关于宋代绘画观念的理论建构,徐习文从绘画本质观、创作思维、作品论、境界论等基本命题出发,系统地提出了宋代绘画观念的基本特质,对一些命题总是“左顾右盼”,既照顾到中西语境下不同的含义,又放置到现代语境中进行关照,在时空轴上进行审视,比较清晰地揭示其内涵。当然,书中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深人,材料运用上主要限于文献记载的画论等,较少运用出土的文物,我在这里不必多言,相信读者自有公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理学影响下的宋代绘画观念 PDF格式下载



比较深奥一点,值得研究一下


不错的 一套书


东南大学的教科书,又是博士论文,不过还有点内容及学术,不错。


一篇论文,深度一般


排版好挤啊~内容一般吧,虽然把绘画放到了哲学背景中,但有些地方有些牵强,,逻辑不严密,


原创性和理论架构较为欠缺。


理论性很强的书 如果坐不下来 不要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