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翻译问题探微

戎林海 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

戎林海  

页数:

205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翻译研究还应当重视翻译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不论它们是“粗颗粒”的,还是“细颗粒”的(赵元任语),我们都要对它们进行观察与思索,进而提出来于实践、高于实践的“升华”了的“理论”。彦琮当年提出的“八备”是他基于佛经翻译实践提出来的;严复的“信达雅”是他翻译了《天演论》之后提出的观点;尤金·奈达的“等值说”是他翻译、审校《圣经》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傅雷的“神似说”以及钱钟书的“化境说”也都是他们各自在大量而艰苦的翻译实践活动中总结提炼出来的“一家之说”。这些翻译论点及其阐述有血有肉,令人信服;对翻译实践,也包括翻译理论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次汇集在《翻译问题探微》里的文章有的涉及翻译的理论问题,有的涉及翻译的技巧问题,有的涉及翻译的批评问题,还有的涉及翻译家研究和翻译的教学与教材问题。应该说讨论的都是一些非常细小的问题与命题。与市面上一些理论的“鸿篇巨制”相比,《翻译问题探微》真是“小巫见大巫”。这也是为什么作者将这本小书起名为《翻译问题探微》的原因所在。

作者简介

  戎林海,男,1957年生,江苏常州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1985),教授,现任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曾先后在《中国翻译》、《外国语》、《外语教学》、《外语界》、《南外学报》、《福建外语》、《辞书研究》、《北方论丛》、《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报道》、《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常州工学院学报》等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编写教材4本;词典5部(其中主编1部,副主编3部,参编1部)。正式出版和发表的译著、著作、编著、论文等逾600万字。学术研究方向为海明威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跨文化交际研究、双语词典编撰研究等。主要兼职有:江苏省翻译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常州市翻译协会会长、常州市语言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扬州大学兼职硕导、常州大学兼职教授。曾任江苏省第十届人大代表(2003.01.24-2008.12.31),现任常州市政协委员(2002.12.20- ),九三学社常州市委委员(2001.11- )。

书籍目录

关于翻译单位问题的思考谈谈翻译中的对比翻译的相对性与辩证观翻译与文化背景知识关于文学翻译“创造性叛逆”的思考谈谈转类形容词的理解与翻译略论英语抽象名词的理解与翻译汉语成语英译刍议浅析矛盾修辞法的理解与翻译略论EST中名词和名词性短语的翻译英汉辞格比较与翻译谈谈英语比较结构的理解与翻译英语含蓄被动现象刍议——兼论其翻译方法谈谈有关“笑”的英译问题谈淡有关“哭”的英译是弗罗伊德?还是弗洛伊德?——也谈外国人名和地名的翻译也谈蔡骏的“译写”论瞿秋白的翻译观论赵元任的翻译观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以赵元任译《阿丽思漫游奇景记》为例译事之本:信达是魂 灵活为要——赵元任译《阿丽思漫游奇景记》和《镜中世界》读后感从“翻译适应选择论”视阈看赵元任译《阿丽思漫游奇景记》翻译须澹于名利 正译益人——读Mainline中译文有感翻译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观照下的翻译教材编写理念

章节摘录

  2.3 国内学者的观点:  翻译单位这一命题的提出与研究在国内没有跟上国外的步伐。只是近二十年来,随着国外现代语言学的不断引进与介绍,国内翻译界才开始注意并研究这个问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国内学者在这个命题的研究上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一大批文章和专论陆续面世。主要观点如下:王德春(1984)、王秉钦(1987)认为六个语言层次上的单位是翻译单位;罗国林(1986)认为四个语言层次上的单位是翻译单位;罗选民(1992)认为小句是翻译单位;李爱玲、武景全(1995)认为句子是翻译单位;吕俊(1992)、葛校琴(1993)、石淑芳(1993)、方梦之(1994)等认为语段、句群是翻译单位;吕俊又认为“意象”也可作为翻译单位;单其昌(1986)、王云桥(1998)认为段落是翻译单位;郭建中(2001)认为自然段是翻译单位;袁锦翔(1994)、奚兆炎(1998)、司显柱(1999)等认为语篇是翻译单位;刘士聪、余东(2000)认为主述位是翻译单位;杨坚定、钟莉莉(2004)认为修辞结构段是翻译单位;徐莉娜(2004)则认为翻译单位是语义模块(语义模块的大小决定了翻译单位的大小)等等。  2.4 国内外学者观点述评:  上述国内外学者对“翻译单位”的研究与阐述可谓“五花八门”,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孤立地看或仅从某一个角度看,应该说,每一种阐述或观点都有理有据。但是他们大多数(除却吕俊等少数学者之外)都有一个不足之处:他们将翻译单位看作一个静态的、孤立的、一成不变的东西。他们各执己见,不轻易承认和接受他人的看法。其实翻译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译者运用“对比”策略,始终不断地调整(缩小或放大)自己的翻译单位。所以,企图用固定不变的翻译单位去套或去规约翻译者动态的运作和调整活动,就等于是“削足适履”,非常的不合适。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翻译问题探微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