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大学语文讲读

马贺兰,李桂奎 著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2  

出版社: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作者:

马贺兰,李桂奎 著  

页数:

373  

前言

  继续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振兴经济和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国家实行继续教育制度,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建立与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培养大批贴近社会、服务社会的各类应用型人才,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建设,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按照教育部关于继续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适用的教材体系,是继续教育在新形势下继续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经过编辑委员会、作者和出版社的共同努力,《高等院校继续教育系列教材》将陆续出版,我向他们表示诚挚的祝贺和感谢。  综观这套系列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体现了高等院校继续教育的新思想和新观念,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中,继续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和特殊层次,将发挥日趋重要的作用。  2.体现了学术性与应用性的统一。教学内容既有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又有基本技能;既加强基本原理与应用知识的传授,又帮助学生在掌握一定知识理论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技能。  3.体现了系统性与针对性的统一。在学历教育中,应重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同时,在兼顾学科知识内在逻辑性的基础上,选择最基本、最有针对性和适用性的部分,进行合理的组织编排,使学生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学到急需有用的知识。

内容概要

  《大学语文讲读》不仅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面貌,而且介绍了欧美和亚非各个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发展概况,大致描绘出世界文学的总体景观,以期使学生对古今中外文学的发展有一个全景式、概貌式的认识和把握。 同时,针对继续教育学生工学矛盾突出、自学时间少等特点,《大学语文讲读》注意讲练结合,及时巩固提高,于每篇课文的讲析之后都设计了“思考与练习”部分,将需掌握的课文知识反映在不同的题型中,让学生进行练习,以便于掌握重点知识。另外,《大学语文讲读》还采取点面结合的策略,对正文中没有涉及的语文常识做了附录,介绍了古代诗、文阅读和文章写作的基本常识。本教材是“高等院校继续教育系列教材”之一,适合作高校继续教育、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材,也可作为不同层次语文学习者的参考用书。

书籍目录

总序前言第一讲 先秦诗歌文学史讲述作品选讲蒹葭国殇第二讲 先秦散文文学史讲述作品选讲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秋水(节选)郑伯克段于鄢苏秦始将连横礼记(节选)第三讲 汉魏六朝诗歌文学史讲述作品选讲十五从军征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其一)饮酒(其五)第四讲 秦汉魏晋六朝散文文学史讲述作品选讲谏逐客书李将军列传第五讲 唐五代诗词文学史讲述作品选讲山居秋暝出塞(其一)燕歌行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蜀道难将进酒兵车行登高长恨歌无题(相见时难别时难)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第六讲 唐宋散文文学史讲述作品选讲进学解始得西山宴游记五代史伶官传序前赤壁赋第七讲 宋金元诗词曲文学史讲述作品选讲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越调 天净沙 秋思第八讲 明清诗文文学史讲述作品选讲报刘一文书徐文长传论毅力第九讲 古代戏曲文学史讲述作品选讲西厢记 长亭送别第十讲 古代小说文学史讲述作品选讲世说新语(两则)莺莺传红楼梦(第二十七回)第十一讲 现当代诗歌文学史讲述作品选讲天狗再别康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桂林山水歌回答第十二讲 现当代散文文学史讲述作品选讲灯下漫笔我的一位国文先生爱尔克的灯光社稷坛抒情听听那冷雨(节选)第十三讲 现当代小说及戏剧文学史讲述作品选讲风波萧萧春之声第十四讲 欧美文学文学史讲述作品选讲哈姆雷特(节选)西风颂苦恼最后一片叶子变形记(节选)第十五讲 亚非文学文学史讲述作品选讲生辰集(第十首)雪国(节选)附录古代诗歌基本常识一、古代诗歌的种类二、诗歌的基本特征古文阅读基本常识一、常用通假字二、词类活用三、古代汉语特殊句式文章写作基本常识一、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方法二、记叙文的阅读与写作三、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讲 先秦诗歌  文学史讲述  先秦是中华文明的发生和初创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已初步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渐迷人眼的景观:有最古老的艺术花朵古神话和古歌谣,有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有叙事高超的历史散文,有富含哲理的诸子散文,有寄寓深长的百家寓言,有楚地绝唱“楚辞”等,丰富多彩,奠定了两千余年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坚实基础。  在先秦文学中,成就最大、创作最丰富的两种文体当数诗歌和散文。这里先介绍诗歌。  先秦诗歌起源于古代歌谣,古代歌谣起源于原始人在生存活动中所发出的互相协调的有节奏的声音。《淮南子·道应训》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就是今天所说的劳动号子。正是这种随口冲出的只有节奏没有意义的号子声,后来加进一些简短的词语,才演变成既有节奏又有意义的歌谣。中国古代文献中,有不少关于原始歌谣的记载。如《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中记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记载的“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尚书·益稷》中记载的“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这些史料说明,作为文学作品的原始歌谣,此时并不单独存在,而是与舞蹈、音乐合而为一,不可分割。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歌谣愈来愈丰富发达,这就是《诗经》中部分诗篇的来源。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大学语文讲读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