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历史上的十次货币战争

郑华伟 上海财大
出版时间:

2011-5  

出版社:

上海财大  

作者:

郑华伟  

页数:

17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历史上的十次货币战争》(作者郑华伟)包括了第一次货币战争——为什么说欧洲崛起于中国古代纸币的崩溃;第二次货币战争——欧洲争霸中黄金的力量;第三次货币战争——成为日不落帝国的秘密是什么;第四次货币战争——挟天子以令诸侯,美元取代英镑等几张内容。
《历史上的十次货币战争》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郑华伟先生是国内最早从事个人理财实践的专业人士之一,在金融业拥有资深的营销及培训经验。自2004年以来,先后为各大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展了多次专场培训。此外,近年来对个人理财,金融和经济广泛涉猎。

书籍目录

序言
第1章第一次货币战争
——为什么说欧洲崛起于中国古代纸币的崩溃?
1.为什么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只能在中国产生?
2.哥伦布和麦哲伦为什么起航?
3.海上丝绸之路:为中国带来多少白银?
4.为什么说一代名相张居亲手摧毁了中国古代的纸币制度?
5.为什么说银本位是古代中国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
第2章第二次货币战争
——欧洲争霸中黄金的力量
1.“英镑”原来叫“英磅”?
2.复本位制下的币值紊乱
3.一次意义重大的货币重铸失败
4.牛顿奠定金本位制?
5.金银套购,英国成为金融霸主
6.劣币与良币,谁驱逐谁?
7.欧洲争霸,战争背后是什么?
第3章第三次货币战争
——成为日不落帝国的秘密是什么?
1.什么是货币局制度?
2.英镑,和米字旗一同升起
3.世界货币的特权是什么?
第4章第四次货币战争
——挟天子以令诸侯,美元取代英镑
1.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吃进”多少黄金?
2.美元战胜英镑,希特勒帮了大忙?
3.亨利·怀特是怎样把美元变成“美金”的?
第5章第五次货币战争
——美国为什么执意废除金本位?
1.最早提出“特里芬难题”的原来不是特里芬?
2.给金本位打补丁
3.补无可补,无须再补
4.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5.美联储纽约分行的地下密室
第6章第六次货币战争
——拉美债务危机
1.四百年屈辱史和民族工业强国梦
2.22位诺贝尔奖得主,芝加哥学派是怎样炼成的?
3.毒品?还是灵丹妙药?
4.夺命金融索
5.城下之盟
6.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
第7章第七次货币战争
——洗劫日本
1.什么是财富?
2.真正的大国是怎样玩财富游戏的?
3.为什么美国会盯上日本?
4.广场协议
5.广场协议后美国吃了什么哑巴亏?
6.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7.美国是怎样远程启爆日本股市的?
8.房地产泡沫是怎样捅破的?
9.金融战败比原子弹轰炸还惨?:
10.失去10年?还是20年?
第8章第八次货币战争
——欧洲货币危机
1.欧洲为什么想统一?
2.欧元是怎样诞生的?
3.第一颗地雷——联合浮动汇率制
4.第二颗地雷——两德合并
5.猎杀,总是从弱者开始
6.英格兰银行永远不会原谅谁?
7.法郎保卫战
8.索罗斯的惨败与掠食者的胜利大逃亡
9.危机之后
第9章第九次货币战争
——亚洲金融风暴
1.为什么失去头雁的雁队很危险?
2.东南亚国家的“毒瘾”——外资依赖综合症
3.奋起抵抗,三国壮烈牺牲
4.望风而降,新台币苟全性命
5.为什么对冲基金在香港会惨败?
6.代价有多大?启示有多深?
7.谁是幕后推手?
第lO章第十次货币战争
——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
1.华尔街在次贷危机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2.为什么说美国总统和美联储主席是金融危机的“播种者”?
3.为什么美国的次贷危机会演化成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
4.为什么美国政府拯救两房和AIG却任由雷曼倒下?
5.为什么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美元竟然屡创新高?
6.中国在金融海啸中是赚了还是赔了?
第ll章人民币国际化之路。路在何方?
1.全球货币霸权争夺战,三国联手?
2.俄美之战——争夺石油定价权
3.欧美之战——地中海联盟与欧洲债务危机
4.中美之战——整合东南亚、破局东北亚、剑指中亚和西亚
第12章黄金还会涨吗?
1.一路狂飚的金价
2.通货膨胀,应该投资黄金吗?
3.为什么历史上欧洲选择了金本位,而中国却选择了银本位?
4.为什么说金本位复辟的可能性约等于零?
5.中国央行增加黄金储备花了多少钱?
6.六年时间秘密增加黄金,中国央行所图为何?
7.黄金还会涨吗?
附录一:金融海啸大事记
附录二:人民币扩张大事记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但是,古代东西方的贸易几乎是单向的。欧洲文艺复兴之前,西方科技比较落后,生产的产品相对比较粗糙,无法销往中国;而中国生产的丝绸、瓷器、香料、茶叶在欧洲却十分畅销,于是在中国产品源源不断运往欧洲的同时,欧洲大量的货币(主要是白银和黄金)也就流人了中国。用今天的眼光看,那就是中国对西方的整体巨额贸易顺差。与今天不同的是,当时西方没有纸币,中国只接受贵金属货币白银和黄金。欧洲产金不多,白银主要产于德国。从15世纪后半叶起,德国产银量不断增加,但仍然不能满足需要。货币短缺迫使欧洲人不得不四处寻找黄金与白银。  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历中国回到威尼斯之后,1299年发表了《马可·波罗游记》(由马可·波罗口述,比萨人鲁思梯谦整理成书)。书中描写北京的宫墙、房壁和天花板涂满了黄金和白银,而日本的黄金则多到用来盖房,并且声言绝对确实可信。马可·波罗并没有到过日本,他是根据传闻写的关于日本的几章。根据他的记述,日本位于距中国海岸2 400公里的海上,国内有取之不尽的黄金。国王用黄金盖成了宫殿,在宫中用4厘米厚的金砖铺起了道路以及房间的地板,甚至用金子做窗户框;并且在那里还到处都能采集到玫瑰色的珍珠,人们要把一颗珍珠放在、土葬时死人的嘴里。这本书在欧洲广泛流传,使西欧人垂涎三尺,决心远渡重洋,到富庶的东方去寻找黄金。意大利的哥伦布,葡萄牙的瓦斯科·达·伽马、尼迪克特,英国的卡勃特、安东尼·詹金森和约翰逊、马丁·弗罗比歇等众多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读了《马可·波罗游记》以后,纷纷东来,寻访中国。哥伦布曾在一封信中说自己日夜祈求从上帝那里得到产金的土地,在信中他写道:“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了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恩格斯说:“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正是出于对黄金和白银的渴望,西班牙和葡萄牙积极支持航海事业和开辟直通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葡萄牙的航海家们在恩里克王子的支持下,向南航行,绕过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到达印度和中国,并且他们垄断了这条航路。面对葡萄牙的垄断,西班牙不得不寻找其他通往东方的航路,在这方面首建功勋的是哥伦布。  哥伦布不仅读过《马可·波罗游记》,而且十分崇拜马可·波罗,非常向往印度和中国。当时,地圆说已经很盛行,哥伦布也深信不疑,他认为从欧洲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  1492年4月。17 El,哥伦布与西班牙国王签订著名的“圣大菲协定”。协定规定:西班牙国王是一切新发现土地的宗主和统治者,任命哥伦布为上述地方的总督、钦差大臣和海军司令,有权获得当地总收入的1/10。“圣大菲协定”的签订使哥伦布的西航计划有了实现的可能。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受西班牙国王派遣,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87名水手,分乘圣玛丽亚号(130吨)、平塔号(90吨)、尼尼亚号(60吨)3只船,从巴罗斯港出发。为避开逆流和风暴,船队先向西南方向航行,9月初抵达加那利群岛之戈梅腊岛。9月8日,又从戈梅腊岛出发,先向西后向西南航行,进入茫茫的大西洋。经七十昼夜的艰苦航行,10月12日凌晨终于发现了陆地,哥伦布当即以西班牙国王的名义将其占领,命名为“圣萨尔瓦多”(意为“救世主”)。他认为,他所到的地方就是印度,把当地土著居民称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并向他们查询黄金的产地。  1493年3月15日,哥伦布回到西班牙,受到隆重欢迎。5月底,西班牙国王颁布命令,任命哥伦布为新发现地方的海军司令、钦差大臣和总督,正式颁发授衔证书。  后来,一个叫做亚美利哥的意大利学者,经过更多的考察,才知道哥伦布到达的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个原来不为人知的新的大陆。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1507年,德国学者瓦尔茨·米勒按照亚美利哥的说‘法,称新大陆为“亚美利加”洲。哥伦布一直到死都认为他到达的是印度,而不是一个他所不知道的美洲大陆。  此后哥伦布又三次重复他的向西航行,又登上了美洲的许多海岸,建立起殖民地,大肆掠夺当地的黄金和白银。  地圆说在哥伦布时已经风靡,但一直无法证实。尽管哥伦布坚信地圆说并多次尝试,但他始终未能穿越美洲,在这方面作出历史性贡献的是葡萄牙人麦哲伦。  1511年麦哲伦跟随新任印度总督阿尔布克尔克(Monsode Albu—querque)参加攻占马六甲。他在东南亚参与殖民战争时了解到,香料群岛东面还是一片大海。麦哲伦坚信地球是圆的,他猜测这片大海就是地圆说中的“南海”,而“南海”以东就是哥伦布发现的美洲。于是,他便有了做一次环球航行的打算。  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率领五条船和270名水手的船队从西班牙塞维利亚城的港口出发。船队在大西洋中航行了70天,11月29日到达巴西海岸,但寻找通过美洲大陆的海峡却非常困难。直到次年8月底,在南纬52。的地方,才找到通往“南海”的海峡。经过20多天艰苦迂回的航行,终于到达海峡的西口,进人浩瀚无际的“南海”。为了纪念麦哲伦,这条海峡被命名为“麦哲伦海峡”。  “南海”这片水域是如此的辽阔,以至于麦哲伦足足航行了100多天才得以穿越。令人惊奇的是,在这100多天里,这片海域一直风平浪静,麦哲伦的船队得以太平无事,因此他将“南海”命名为“太平洋”。  1521年,麦哲伦来到菲律宾群岛。此时,麦哲伦和他的同伴们终于首次完成横渡太平洋的壮举,证实了美洲与亚洲之间存在着一片辽阔的水域。一天,麦哲伦船队在棉兰老岛北面的小岛停泊下来,当地土著人的一只小船向“特立尼达”号船驶来,麦哲伦的一个奴仆恩里克用马来西亚语向小船的桨手们喊话,他们立刻听懂了恩里克的意思。恩里克生在苏门答腊岛,是12年前麦哲伦从马六甲带到欧洲去的。两个小时后,驶来了两只大船,船上坐满了人,当地的首领也来了。恩里克与他们自由地交谈。这时,麦哲伦才恍然大悟,现在又来到了说马来语的人们中间,离“香料群岛”已经不远了,他们快要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了。而麦哲伦的这位奴仆就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环绕地球一周的人。  ……


编辑推荐

  哥伦布为什么启航?“英镑”原来叫“英磅”?牛顿为英镑做出了什么贡献?谁是世界上最大的假钞制造者?英格兰银行永远不会原谅谁?为什么说金本位不可能复辟?中国央行秘密增加黄金储备所图为何?黄金还会涨吗?  《历史上的十次货币战争》为您一一揭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历史上的十次货币战争 PDF格式下载



这是一本通俗的经济、金融历史读物。本书通过大量、翔实的历史资料和人文故事,向读者讲述了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的十次意义重大的货币战争。这里面既有15-16世纪中国和欧洲无意之间爆发的货币战争,也有20世纪美国对世界各国蓄意发起的、旨在掠夺财富的货币战争,更有今天国际金融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环境中人民币逆境突围并走向世界的惊世之笔……这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本书不仅讲述历史故事,为读者揭开尘封已久的历史秘密,更加重要的是,本书还将带领读者穿越历史的迷雾,破解那些掩藏在历史故事背后的关于货币、关于财富的亘古不变的财富密码。了解这些不仅有助于我们开阔视野,而且在某种角度上而言,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借鉴历史经验,更好地以理性、睿智的历史眼光来看待当前纷繁复杂的金融环境,并为自己个人、家庭乃至企业的投资理财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作者郑华伟先生,上海财经大学金融硕士,复旦大学理财协会名誉顾问。郑先生是国内最早从事个人理财实战的专业人士之一,熟悉国内外金融市场,对个人理财、金融、经济和国际关系有广泛涉猎。


历史上的十次货币战争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亦兼有教科书般的严谨性,比较赞同作者论述的观点,喜欢这种系统性的思维。权威的数字、典型的历史事件佐证论点,有很强的说服力。同时也纠正了“金本位”将取代纸币的错误论点。


作者丰富的历史底蕴与金融知识的完美结合,沿着历史的足迹探索货币的十次战争,枯燥的金融知识鲜活跃然于历史人物与故事中。
非常值得看的一本好书。自己阅读后订购了10本,计划送给和我一样爱书的朋友。


和《货币战争》那本书区别不大毕竟主攻对象都是金融。
不过这个十个事例确实是要具体很多。


购买此书,是因为之前看了宋鸿兵的货币战争,为了全面了解历史上的货币战争,此书是不错的选择。


看完后,对货币战争有了个大概的了解,对货币的发展历史有了点点认识......


是货币战争的补充读物


货币战争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值得看看!


感觉这本书写得很好。货币战争也看过,这本书写得更轻松,浅显。很好的一本书。


对历次货币战争脉络描写很清晰!


刚刚读完,觉得用货币这条线儿把历史穿起来,有点新鲜感。。。


这本书是不错的,但有些专业的术语看不懂不过引发了我对金融学的兴趣,又买了一本货币银行学来看


一本通俗的讲货币的书 值得每个人看看。。


想了解货币,值得一看


以前看过货币战争一书,这本书让我从另外的角度从新思考。


书中关于黄金的最终的命运的分析很有启发!读完这本书,对于黄金,我有了其他的思考!


虽然作者的视角多多少少有点阴谋论的感觉,但是把比较复杂的经济金融问题通俗的写出来,对于读者来说确实是一大幸事,推荐,这本书值得一翻!


很好 喜欢 对世界的经济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


个人认为这本书挺不错的,能让你更好的了解金融,但是对于专业做金融的不知道是不是有点浅了,对于普通人很不错。


具有历史意义,国家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


作者很有思想,推荐


作为一个非金融人士,看完这本书,感觉很多事情豁然开朗!


不错,内容待看


书质量好,纸张厚;绝对正版;内容不错,慢慢读···


这本书很好,让人了解很多,自己对这方面内容比较感兴趣。


书还是很不错的,易读,了解了一些知识。


给别人带的,不错


书刚到货!质量很好!


不错,待读后再细评价。


下次不要迟到呀


非常喜欢这本书,版面和字都很清晰,不愧是正版的~~


有些地方(很少)写得不是很细致,没有基础常识的人读起来会有些吃力的


很好,早就想了解一下了


挺满意的,要慢慢读


文字好多~~~~


挺好的,没发现什么缺点


还是蛮不错的,值得学习


确实很值得一看的一本书


学到的不少呀.


我的积分怎么全都没有呢 ?


本书虽然不是太专业,但是有一定的价值:
1.本书的10次货币战争其实就是记录了10次货币历史中的大事,其中亚洲金融危机那段有涉嫌抄书的嫌疑,里面有几段我应该在别的书有看到过。

2。本书中作者自己的观点不是特别多,涉及黄金的段落倒是有点看头。


这是一本通俗的经济、金融历史读物。可以作为货币战争系列的补充读物


历史与经济的结合 观点与货币战争不同 很不错


想了解曾经发生过的货币战争,本书是捷径!


书写的还行,观点与货币战争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有个人的观点。我喜欢。


经济社会,不了解货币,会很吃亏的


不单单是中国,首先目标是欧元,欧元是美元的最大威胁,目前的攻击正在进行之中,攻击完了估计才会是中国。

金融危机神马的,以及以前在欧洲打下的埋伏,本身欧元区又有漏洞,高福利制度下,生产力跟不上,科技、生产都跟不上,必然造成债务无法及时偿付的问题,加上有人蓄意攻击,被击倒是理所当然。都是设计好了的

中国似乎要败似乎也必然。大号刺激计划(4万亿刺激加10万亿信贷),就是慌乱中乱出对策,被人挟上了贼船


最有意思的是亚洲金融危机时候的那段


这本书还是很大众的,适合初学者。


书写的易懂,专业非专业都能看


书的内容有些少,让人意犹未尽。


文章内容不错,纸张还好。


需要静下心看的一本书,正版,值得买


挺好的,较喜欢


观点较新颖....


想当不错的书哦 推荐给大家


还没看,书很精致


买来送给同学的,他是文科生,


书不错 挺长知识的 但是有点简略 读着不过瘾呀


还没有仔细看,感觉作者思路比较凌乱,支撑分析的数据也不够!


瞭解了不少貨幣史,對自己的交易 也有幫助


闲事可以消磨时间,学习学习


写的还不错。值得读读。


随便看看吧,没啥


写的一般,不够深入。


行文中对私有银行的赞赏和对廉价货币的赞扬让人作呕!
竟然说私有银行要管住政府滥发货币。。。天神呀,哪次通货膨胀和紧缩不是这些私有银行故意造成,以洗劫社会财富?????
我看到评论里竟然还有人说跟货币战争差不多?!?!
我看书从来不写书评,但是这本书实在实在实在是不得不说。
我猜这就是所谓的私有银行赞助的学者、学术机构、出版物等中的一个例子吧。
大家千万千万不要买!!!!!!!!!


质量很好 不错的


历史上的十次货币战争


战争战争战争战争!


书籍不错,值得看一看


金融的搏杀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