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消费经济学概论

陈承明 李巍 主编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

2012-7  

出版社: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

陈承明 李巍 主编  

页数:

260  

字数:

416000  

内容概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们对消费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人们的物质和文化消费水平也有显著提高。但是从总体上讲,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仍然偏低,其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认真总结和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不断深化对消费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促进中国特色消费模式的建立和完善,已成为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陈承明、李巍主编的《消费经济学概论》共分为四篇十六章,从消费理论、消费模式、消费政策、消费措施四个层面,论述了消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形成了反映中国特色消费规律和符合现实需要的思想体系,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促进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本教材除了作为金融、贸易和工商管理等应用类经济专业的教学外,也可用于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学,同时适用于广大社会读者的自学需要。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篇 消费理论
第一章 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 消费的特征、构成及其分类
第二节 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第三节 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节 研究消费的重大现实意义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消费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消费理论
第二节 列宁和斯大林的消费理论
第三节 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消费思想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西方经济学中的消费理论
第一节 忽视消费的经济理论
第二节 重视消费的经济理论
第三节 质和量相结合的消费理论
第四节 基于确定性分析的消费理论
第五节 基于不确定性分析的消费理论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消费理论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消费特征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消费目标
第三节 转变发展方式与扩大消费规模
复习思考题
第二篇 消费模式
第五章 世界各国主要消费模式比较
第一节 发达国家的消费模式及其特点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消费模式及其特点
第三节 新兴经济体国家的消费模式及其特点
第四节 比较各国主要消费模式的启示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中国特色消费模式的依据和特点
第一节 决定消费模式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中国特色消费模式的依据和意义
第三节 中国特色消费模式的主要特点
第四节 必须正确处理的几个消费关系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中国特色消费模式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水平
第二节 改善消费结构和拓宽消费领域
第三节 扩大有效供给和鼓励供给创新
第四节 倡导可持续的消费方式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 发展中国特色消费模式的途径
第一节 发展生产力为扩大消费奠定物质基础
第二节 完善生产关系为扩大消费提供制度保障
第三节 健全市场经济为扩大消费创造持久动力
第四节 加强宏观调控为扩大消费完善政策体系
复习思考题
第三篇 消费政策
第九章 扩大消费的产业结构政策
第一节 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 我国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调整的历史与现状
第三节 限制消费的产业结构因素及其根源
第四节 扩大消费的产业结构政策
复习思考题
第十章 扩大消费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第一节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居民消费的关系
第二节 财政政策对消费的现实影响
第三节 货币政策对消费的现实影响
第四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机结合
复习思考题
第十一章 扩大消费的收入分配政策
第一节 居民消费与收入分配的关联效应
第二节 改革中收入分配政策的演进
第三节 收入分配中的问题及其抑制消费效应
第四节 构建“三维”型收入分配的政策体系
复习思考题
第十二章 扩大消费的社会保障政策
第一节 居民消费能力与社会保障
第二节 实施社会保障政策的重大意义
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中央政府的作用
第四节 完善扩大消费的社会保障政策
复习思考题
第四篇 消费措施
第十三章 关注民生问题和提高物质消费水平
第一节 改善民生与物质消费
第二节 城镇居民的物质消费状况
第三节 农村居民的物质消费状况
第四节 提高物质消费水平的途径和措施
复习思考题
第十四章 提高消费层次扩大文化消费
第一节 文化消费的地位及其特点
第二节 逐步提升文化消费水平
第三节 不断完善文化消费结构
第四节 扩大文化消费的途径和方法
复习思考题
第十五章 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制度和法律
第一节 消费者权益及其保护
第二节 政府机构在消费者保护中的作用
第三节 民间组织在消费者保护中的作用
第四节 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
复习思考题
第十六章 提升消费理念和调节 消费心理
第一节 消费意识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 努力提升消费理念
第三节 积极调节 消费心理
第四节 完善消费观与促进经济发展
复习思考题
复习自测题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第二节 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正确认识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对于揭示消费规律和形成中国特色的消费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起点和终点,在再生产的诸环节中居于关键性的地位。消费又是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目的,也就是说,满足消费就是要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因此,满足消费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出发点和归属点。 一、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起点和终点 马克思认为,社会再生产可分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它们之间是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关系。一般而言,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而分配、交换和消费又会反作用于生产。以下将通过对消费与生产、消费与分配、消费与交换之间关系的具体分析,来阐明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1.消费与生产的关系 一方面,生产对消费起决定作用。首先,生产力是消费的物质前提。生产力的水平决定社会消费的水平,也就是说,消费不可能超越生产所能提供的产品而达到更高的程度。其次,生产结构决定消费结构。生产结构要通过产品结构才能体现出来,生产结构的不断调整,使旧的消费品被淘汰,新的消费品被开发,从而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再次,生产的产品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产品的性质、性能和特点制约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同样是生产发展的产物和结果。最后,生产能创造消费和提高消费能力。通过生产出新产品,不仅创造出消费者的新需求,而且能使人们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提高他们的消费水平和能力等。 另一方面,消费对生产又有反作用,一是消费使生产得以实现。市场要获得发展,必须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不适合消费的产品将被淘汰,适合消费的产品将增加生产。因此,消费需求反过来决定了产品结构,进而制约了生产结构。二是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供给。消费不仅使产品得以实现,而且引发对新产品的需求,使其作为生产的目的和动机,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新产品的增加。 2.消费与分配的关系 一方面,分配对消费有决定作用。


编辑推荐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经济学系列:消费经济学概论》是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精神整体规划、分类推进、逐步研编和审定出版的一批反映21世纪高教改革和发展成果的应用型教材。由全国各高校相关学科的资深教师担纲,紧扣现行大纲,剔除陈旧内容,广融先进成果,力求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简明实用。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消费经济学概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