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模型及优化
2010-8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王慈光
198
早在大学求学时期,我阅读了《回忆马克思恩格斯》这本书。书中,保尔·拉法格回忆马克思道:“他又认为,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这句话对我影响极大。可以说,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是我后来进行科学研究的指南针。本书的全部内容也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所取得的些微成果。 本书第一版于2004年面世。几年来,它作为我讲授的一门研究生课程的主要参考书,受到学生的欢迎。这次再版,补充了我近几年研究及以前钻研但未纳入第一版的若干内容,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内容整合和结构调整,使之更为条理化。主要补充的内容有:关于专用线取送车问题的分类以及放射形专用线非直达车流取送车问题的求解方法,分组列车车小时消耗的计算,重载列车开行方案的目标规划模型,车站中、停时指标的组成分析法等。此外,本人学习运筹学的一些心得体会也趁此再版之机收入书中(见第六章)。 本书第二版由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教材基金资助,还得到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的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书中不当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铁路运输组织中存在着大量的值得深入思考的优化问题或量化问题,《运输模型及优化(第2版)》主要内容是运用有关数学知识研究其中的若干具体问题。《交通运输研究生教育精品教材:运输模型及优化(第2版)》共分6章:第1章讨论货车集结过程;第2章探讨专用线取送车问题;第3章是对车站调度指挥工作中优化作业计划的研究,核心内容是编组站静态配流和动态配流方法;第4章研究车流列流组织的三个问题,包括分组列车消耗值的计算、旅客列车合理开车范围和重载列车开行方案问题;第5章讨论统计指标的分析方法,提出矩阵分析法和组成分析法,分别应用于货车周转时间及车站中、停时指标的分析;第6章是关于运筹学中两个问题的研究。《运输模型及优化(第2版)》可供大专院校交通运输专业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学习,也可供从事实际工作的相关科技、管理人员参考。
第一章 关于货车集结过程的研究第一节 预备知识第二节 理想货车集结过程第三节 简单货车集结过程第四节 货车集结参数计算公式的修正第二章 关于取送车问题的研究第一节 取送车问题的分类第二节 树枝形专用线非直达车流取送车问题第三节 放射形专用线非直达车流取送车问题第三章 关于车站调度指挥的研究第一节 车站的系统观及由此产生的车站分类第二节 车站技术作业整体统筹模型第三节 编组站静态配流规划模型与表上作业法第四节 编组站静态配流网络模型及最大流算法第五节 列车解体方案的计数方法第六节 编组站动态配流树状模型及回溯算法第四章 关于车流列流组织的研究第一节 分组列车消耗值的计算第二节 旅客列车合理开车范围问题第三节 重载列车开行方案问题第五章 关于统计指标分析方法的研究第一节 矩阵分析法原理第二节 货车周转时间影响因素的矩阵分析法第三节 车站中、停时指标的组成分析法第六章 运筹学研究第一节 对有序组合树法的改进第二节 关于Hamilton图的研究练习题答案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