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性情思想研究
2011-6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叶青春
323
《儒家性情思想研究》以儒家性情论史为主线,以孔子、《性自命出》《中庸》、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王阳明等儒学史上重要的思想家和重要文献为聚焦点,力求从影响国人性情两千多年的儒家性情理论的视域重新审视儒学史上的这些重要的思想家和重要文献的伦理价值。《儒家性情思想研究》同时力图通过对儒学史上的这些重要思想家和重要文献所体现的性情思想的分析,重新估量儒家性情理论的历史贡献和固有缺陷,以期对当代中国现代性伦理的构建乃至民族精神家园的营造有所助益。
综论:“性”的失语与“情”的独语一、儒家之“性”及其性质二、“性”为何失语与“情”为何独语三、“性”如何失语与“情”如何独语第一章 孔子性情思想研究一、《左传》《国语》所见先秦时代的血缘亲情(一)《左传》所见先秦时代现实世界中的血缘亲情(二)《左传》《国语》所见先秦时代鬼神世界中的血缘亲情二、《左传》《国语》所见先秦时代国人的情感及其制约力量和评判标准(一)天道作为先秦时代国人情感的制约力量和评判标准(二)神明作为先秦时代国人情感世界的制约力量和评判标准(三)民作为先秦时代国人情感的制约力量和评判标准(四)天道、神明失去威力后先秦时代国人情感世界的制约力量和评判标准的缺失三、孔子:罕言性与天道。注重现实情感(一)孔子的“性”与“情”(二)孔子的“礼”与“情”(三)孔子的“仁”与“情”第二章 《性自命出》性情思想研究一、《性自命出》成书年代、思想归属及其与先秦诸家关系分析(一)关于《性自命出》成书年代(二)关于《性自命出》在儒家学派中的具体思想归属(三)关于《性自命出》与儒家、道家、法家诸家的关系二、《性自命出》性情思想解读(一)以气言性为主要特征(二)心、性无定,教化为先(三)重情、导情、育情而不是尚情、唯情(四)《性自命出》性情思想对荀子性情思想的影响三、以礼乐制人情成为自然的选择第三章 《中庸》性情思想研究一、中庸的重要与困难二、“时中”的重要与困难三、以心说仁的困难和以中庸说行的困难第四章 孟子性情思想探析一、孟子时代的礼与情(一)《礼记》所见的礼与情之间的关系(二)孟子时代的礼与情之间的关系二、孟子之“天”的意义(一)孟子对初民信仰对象“天”的借助(二)孟子之“天”的意义三、孟子性情论的新境界(一)情善:孟子性善论的情感基础(二)仁政:与民同乐的情感化政治主张(三)孟子性情论中性与情之间的张力第五章 荀子性情思想研究第六章 董仲舒性情思想研究第七章 朱熹性情思想研究第八章 王阳明性情思想研究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