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人力资源培养模式
2009-2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李荣日
20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体育事业蒸蒸日上,体育领域内的经营活动也愈加活跃,体育产业已初步形成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体育产业持续、快速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体育产业人力资源,特别是需要懂经营管理、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高水平的体育产业人才。1995年6月,国家体育总局制定了《1995~2010年体育产业发展纲要》,《纲要》第十七条指出:大力培养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加强体育产业队伍的建设。要按照产业发展的要求多渠道、多形式去发现和培养体育经营管理人才,要立足本系统的人才培养,建立在职、在岗人员的培训制度,提高其业务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另外,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体育产业人力资源培养模式与知识结构体系研究”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新时期体育产业的发展态势,突显了体育产业人力资源培养的迫切性。体育产业市场的巨大潜力是毋庸置疑的,而如何经营开发体育产业,提升体育产业产值,体育产业人力资源的培养是关键[2]。
本书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成果,力求全面系统地介绍和论述国内外体育产业人力资源培养模式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在体育改革与发展的背景下,探讨适合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要求的体育产业人力资源培养模式,以提高体育产业人力资源的培养质量。全书共6章,可分为3个部分:一是基础理论,包括体育产业、体育产业人力资源以及培养模式的总论;二是对目前体育产业人力资源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动态进行分析,提出各类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培养方式,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三是趋势,分析未来体育产业人力资源培养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李荣日,1967年6月出生于吉林柳河。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共党员,天津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管理学(体育行业经营)和体育产业经济学(社会体育产业研发与体育产业宏观调控)。1989年6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足球专项,获教育学学士学位;2001年2月毕业于国立木浦大学研究生院体育营销专业,获体育学硕士学位;2004年2月毕业于国立韩国体育大学研究生院体育管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04年被批准为硕士研究生导师,2005年破格晋升为教授。现任天津体育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亚洲体育管理协会理事,国际体育外交研究会理事,sportsnine网络公司董事。
第一篇 基础理论 第一章 体育产业 第一节 体育产业的概念 第二节 国内外体育产业发展历程回顾 第二章 体育产业人力资源培养模式概述 第一节 体育产业人力资源 第二节 培养模式 第三节 体育产业人力资源培养模式概述第二篇 动 态 第三章 工程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第一节 体育经济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第二节 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节 体育产业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第四章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节 体育营销人才培养模式 第二节 体育财务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节 体育生产与研发人才培养模式 第四节 体育经纪人培养模式第三篇 趋 势 第五章 未来几类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节 体育项目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第二节 体育赞助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节 体育俱乐部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第四节 体育场馆设施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第六章 体育产业人力资源培养模式对策与建议参考文献
插图:第一章 体育产业第一节 体育产业的概念一、体育产业的概念国内学术界对体育产业概念的研究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标准,学者们只是从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角度进行研究,所以造成体育产业概念众说纷纭,没有定论。国内相关文献对体育产业概念界定的分析角度大致是从下图演变而来的:广义1:体育产业就是体育事业;狭义1:体育产业是体育事业中能赢利的部分广义2:所有的体育经济部门的集合;狭义2:体育服务的经济部门的集合广义3: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狭义3:无形产品广义4:不论是否以营利为目的;狭义4:以营利为目的,具有企业性质。第一,认为体育产业就是体育事业,不论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广义1+广义3+广义4)。鲍明晓(2000)认为,“体育产业就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运行下的体育事业,是体育事业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称谓。
《体育产业人力资源培养模式:动态与趋势》由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