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历史学视野下的中国武术教育

李龙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李龙  

页数:

170  

内容概要

  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
  一、导论。主要论述选题依据、研究目的、意义以及创新点、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以及武术教育相关概念。
  二、中国武术教育历史嬗变。先秦至汉唐时代, 中华民族的性格表现出了张扬的、外向的一面;宋以降, 中华民族的性格由张扬转入内敛。近代中国社会给传统文化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冲击,直至今天,这种文化冲击的余绪还在影响着我们。1949年,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开始了中国发展的新纪元。作为文化存在的武术及武术教育也由此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基于以上的历史轮廓,本研究以时间为轴线,将武术教育大致分为五个时期,它们分别为源起期武术教育、夏朝至唐朝尚武背景下武术教育、宋朝至清朝质文背景下武术教育、近代中西体育文化冲突与交融背景下武术教育、现代武术教育。 
  三、中国武术教育思想。武术教育思想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武术教育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对武术教育现象和问题的认识、看法:不同时代,不同社会有不同的武术教育思想。葛兆光先生认为,思想史存在一种连续性思路,“真正绵延至今而且影响今天生活的是不断增长的知识和技术:以及反复思索的问题及由此形成的观念。”基于这个学术观点和武术古今教育实践,本研究将武术教育思想总结为五部分,技击:亘古不变的武术教育主导思想;武德:矢志不渝的武术教育思想;教育媒介:中国武术教育方法论;学生与老师: 中国武术教育主体论;武术“强种救国”和“健身强体”教育思想。
  四、中国武术教育制度。在教育学原理中,教育制度通常是只研究教育的各种施教结构系统,其中最主要是学校教育。本章研究认为,中国最早学校武术教育可以推到夏、商朝。西周形成了以“六艺”为内容的文武兼备教育。整个封建社会官学中,几乎没有武术教育。私学对武术教育中师徒传承方式和教法方面影响较大。书院对武术教育开展很少,但也有个别学者在书院传播武术教育,如清初教育家颜元。在冷兵器时代,军队是武术教育重要“阵地”。武举制破天荒第一次给广大习武者有7奋斗的目标,给古代习武之人一个进仕之阶。吸引广大民众习武,民间结社推动7武术教育的民间传播。近代中国武术开始迈入学校,1915年教育部指示“各学校应添中国旧有武技”。同时出现精武体育会和中央国术馆这两人民间和官方专门武术教育机构。现代武术教育制度以存在形式而言,大致有以竞技武术职能为主的武术教育系统、学校武术教育系统和社会武术教育系统,
  五、中国武术教育区域性。中国复杂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武术文化区域多样性。本文以不同物质生产方式区域力基点,将武术教育区域分为以农耕经济文化背景为王的武术教育区、 以游牧经济文化背景为主的武术教育区。中国武术教育区际共享是指两个或者多个武术文化区域在教育上共同拥有一种武术文化现象。
以传统武术教育和现代武术教育为视角,本研究将武术教育的区际共享分为传统和现代两种类型。
  六、2l世纪的中国武术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剖析武术功能、教育媒介以及武术教育者面临的挑战。汤一介先生认为,“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在受到外来文化的挑战时,不仅不会拒绝外来文化,而是欢迎它,以便使自身文化更快更健康地发展。”21世纪中国武术教育应该坚持国际化和民族化“两条腿”走路,站在武术教育民族化的基础上,传承民族优秀武术文化。同时迈出国际化步伐,使武术文化借助全球化的“东风”,在全球得到弘扬。

作者简介

李龙,男,1970年生,江苏省连云港人,教育学博士,哲学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1年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获教育学博士学位,2009年苏州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现为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教师。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项,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课题1项,参加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课题2项。在体育核心期刊和省级以上刊物共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目前主要从事武术理论与方法和体育文化哲学领域的研究工作。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选题依据、研究目的、意义和创新点 
 第二节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基本构架
 第六节 武术教育相关概念释义
第二章 中国武术教育历史嬗变
 第一节 中国武术教育的历史分期
 第二节 源起期武术教育
 第三节 夏朝至唐朝尚武背景下武术教育
 第四节 宋朝到清朝质文背景下武术教育
 第五节 近代中西体育文化冲突与交融背景下武术教育
 第六节 现代武术教育
第三章 中国武术教育思想
 第一节 技击:亘古不变的武术教育主导思想
 第二节 武德:矢志不渝的武术教育思想
 第三节 教育媒介:中国武术教育方法论
 第四节 学生与老师:中国武术教育主体论
 第五节 武术“强种救国”和“健身强体”教育思想
第四章 中国武术教育制度
 第一节 中国古代武术教育制度分析
 第二节 中国近代武术教育制度分析
 第三节 中国现代武术教育制度分析
第五章 中国武术教育的区域性
第六章 21世纪的中国武术教育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中华民族是长时期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人们在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一个民族共同体。在浩瀚的历史进程中,经过众多人们的辛勤劳动,中华民族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同时,民族传统文化的发生、发展也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的命脉。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它包含、融摄了中华民族众多关于人体和生命探究的文明果实,形成了丰厚的文化体系。与民族传统文化相同,这一文化体系的传承发展也同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这一历程的发生、发展无一不是伴随着教育这一重要的手段而进行的。完全可以说,是教育使武术能够成为今天这样丰满而曼妙的身躯,教育是武术发展的最大推动力。时至今日,作为传承民族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重要任务的武术教育更是值得我们探究的重要课题。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是无论成败,都无法重来。因此,在荆棘遍布的社会前进道路上,我们所走出的每一步都需要我们在历史轨迹中寻求相应的经验和教训,使我们走出的每一步都尽量能避免曲折与艰辛。武术与武术教育自然也都不能例外。所以,我们对武术教育所进行的深入探讨只能从历史入手,从历史学视角观察武术教育所走过的每一步,从中汲取教训,以修正我们前行的步伐。克罗齐和柯林伍德告诫我们:“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我们对中国武术教育历史的探讨,对武术教育历史嬗变的规律性进行分析,都是围绕当下的形势展开的。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武术教育的历史性分析,为中国武术如何在当今国际文化教育背景下进行民族化和现代化的构建提供借鉴参考,为中国武术的重新构建和走向世界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和实践思考。


编辑推荐

《历史学视野下的中国武术教育》:现代体育文化系列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历史学视野下的中国武术教育 PDF格式下载



适合体育学者们作为读物~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