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妇产科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王凤英 郑州大学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郑州大学  

作者:

王凤英  

页数:

491  

内容概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制观念的完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护理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机遇与挑战。为了适应新形势及现代化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达到工作标准化、管理制度化、技术操作规范化,确保患者安全、促进疾病康复,我们组织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期从事妇产科、儿科临床护理工作、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高年资护理人员共同编写了《妇产科、儿科疾病护理常规》。作者以临床实践服务为导向,根据妇产科、儿科临床常规护理工作的需要,结合自己长期护理实践经验,广泛参考有关资料,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补充和修订,编写过程体现了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本书内容实用,贴近临床,可操作性强,不但是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工作的规范性指导用书,而且还为其他医院护理管理部门提高护理整体质量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并为卫生监督部门制定相应规范、条例提供了范例,其社会价值将有益于医院质量的整体提高。适用于各级医院的在职护士、实习护生及基层进修护士阅读参考。  为了适应现代护理学发展的需要;编者在汲取已有书籍精华的基础上,着重体现了整体护理观念,把护理程序贯穿始终。各章节结构以“病因及发病机制”、“病情评估”、“治疗原则”和“护理”为模块,简化医疗知识,加大有关疾病护理的内容,突出护理特色。全书本着突出“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将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运用到妇产科、儿科的护理工作当中,其内容涉及妇科、产科、儿科常见疾病护理、计划生育护理、常用妇产科和儿科护理操作技术规范等,使临床护理人员能更全面、系统地领会和掌握妇产科儿科护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临床观察、分析、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运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妇产科护理常规第一章 产科护理常规第一节 产科一般护理第二节 妊娠期的护理第三节 正常分娩的护理第四节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第五节 正常新生儿的护理第二章 妊娠期并发症护理常规第一节 流产的护理第二节 异位妊娠的护理第三节 早产的护理第四节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护理第五节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护理第六节 前置胎盘的护理第七节 胎盘早期剥离的护理第八节 羊水量异常的护理第九节 多胎妊娠的护理第三章 妊娠并发症护理常规第一节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护理第二节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护理第三节 妊娠合并急性?毒性肝炎的护理……第二篇 儿科护理常规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产褥期妇女的生理变化  (一)生殖系统  1.子宫复旧胎盘娩出后,子宫逐渐恢复至来孕状态的过程称为子宫复旧,其主要变化包括子宫体肌纤维缩复和子宫内膜再生、子宫颈复原及血管变化。  (1)子宫体肌纤维缩复子宫复旧不是肌细胞数日减少,而是肌细胞的胞浆蛋白被分解,胞浆减少而致体积的缩小。胎盘娩出后随着肌纤维不断缩复,子宫体逐渐缩小,产后1周子宫缩小至约妊娠12周大小,在耻骨联合上方可扪及;产后10d子宫降至骨盆腔内,在腹部扪不到宫底;产后6周子宫恢复至正常非孕期大小。子宫重量也逐步减少,分娩结束时约为1000g,产后,1周约为500g,产后2周约为300g,产后6-8周恢复至50g。  (2)子宫内膜的再生胎盘、胎膜剥离娩出后,遗留的蜕膜分为两层,表面蜕膜在经历了变性、坏死、脱落后,随恶露从阴道排出;深层蜕膜即紧贴肌层的子宫内膜基底层逐渐再生新的功能层,这一过程需3,周,而胎盘附着部位的全部修复则时间较长,需6周时间。  (3)宫颈及子宫下段的变化胎盘娩出后,子宫颈松软,壁薄皱起,宫颈外口如袖口状,呈紫红色。产后2-3d宫口可容两指;产后l周宫颈内口关闭,宫颈管形成;产后4周宫颈恢复正常。产后由于子宫下段收缩.逐渐恢复为非孕时的子宫峡部。因宫颈外口在分娩时发生的轻度裂伤,且多发生在宫颈3点和9点处,使初产妇宫颈外口变成“一”字形横裂(已产型),而无法恢复至产前圆形(未产型)。  (4)子宫血管的变化胎盘娩出后,胎盘附着面立即缩小至原面积的一半,导致开放的螺旋动脉和静脉窦压缩变窄,数小时后即有血栓形成,从而出血逐渐减少直至停止。如胎盘附着面被新生的内膜修复期间,因复旧不良出现血栓脱落,则可以引起晚期产后出血。非胎盘部位妊娠期增大的大血管发生玻璃样变,逐渐被吸收。  2.阴道分娩后阴道壁松弛,肌张力下降,阴道腔扩大,阴道黏膜皱襞减少至消失。产褥期阴道壁张力逐渐恢复,阴道腔缩小,大约在产后3周阴道黏膜皱襞重新出现,但阴道在产褥期结束时尚不能恢复至未孕时的紧张度。  3.外阴分娩后外阴轻度水肿,于产后2-3d逐渐消失。会阴部若有轻度撕裂或会阴切口缝合后,均可在3-5d内愈合。处女膜在分娩时撕裂形成的残缺痕迹称为处女膜痕。  4.盆底肌肉盆底肌及其筋膜,在分娩过程中因过度伸展而使其弹性减弱,并伴有肌纤维部分撕裂。如盆底肌及其筋膜发生严重的撕裂造成骨盆底松弛,再加上产褥期过早的参加体力劳动,可导致阴道壁膨出,甚至子宫脱垂。  (二)乳房  乳房的变化主要是泌乳。分娩时,随着胎盘的剥离排除,产妇血中的孕激素、雌激素、胎盘生乳素水平急剧下降,产后呈高催乳素低雌激素水平,开始泌乳。以后乳汁的分泌主要依赖于哺乳时的吸吮刺激。当婴儿吸吮乳头时,由乳头传来感觉信号,经传人纤维抵达下丘脑,通过下丘脑多巴胺及其他催乳素抑制因子,致使垂体泌乳激素呈脉冲式释放,促进乳汁分泌。因此,不断的排空乳房和吸吮是保持乳腺不断泌乳的关键。另外,乳汁分泌还与产妇的睡眠、情绪、营养和健康密切相关。  (三)血液及循环系统  胎盘娩出后,子宫胎盘血循环结束,大量血液从子宫涌人体循环,加上妊娠期间过多组织间液的回吸收,产后72h内,血容量增加15%-25%,使心脏负担明显加重,患有心脏病的产妇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应预防心衰的发生。产褥早期产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这有利于胎盘剥离面形成血栓,减少产后出血量。在产后2-4周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凝血酶原降至正常水平。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妇产科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PDF格式下载



对于初进入临床经验欠缺的医护人员的提升具有很好的补充。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