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及经典剧目赏析

景安东 景安东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2-10出版)
出版时间:

2012-10  

出版社:

景安东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2-10出版)  

作者:

景安东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及经典剧目赏析》内容分为上篇、下篇两个部分。上篇着重介绍戏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主要的戏曲种类、艺术特点等。下篇主要是部分戏曲经典剧目选编与欣赏。在角色行当的划分中,各个地方戏的称谓有别,《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及经典剧目赏析》则以京剧的称谓为主。在下篇的唱段谱例的选取时,限于篇幅,只对一些剧目进行了介绍,并未附曲谱。

作者简介

景安东,男,绵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中国教学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川省音乐家协会等协会会员,绵阳市音乐新课程培训授课教师。1995—2002年为《中小学音乐教育》《校园歌声》《中小学音乐报》等杂志和报纸特约记者、通讯员。2007年被《音乐教育与创作》杂志评为“优秀撰稿人”。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川剧的传承、发展与大学生教育”课题负责人。参与北川羌族文化传存与保护等省、市级科研课题多项。近年来在全国发表论文、歌曲30余件。其中《巴山情》《欢呼奥运》等10余件歌曲作品获全国金、银、铜等奖项,并有4件作品入选台湾《中华音乐文化教育杂志》《主人翁之歌》;多篇论文发表于《艺术评论》《音乐创作》《四川戏剧》《电影文学》等核心期刊及《音乐教育与创作》《黄河之声》音乐类期刊。

书籍目录

上篇中国戏曲基础理论 第一章中国戏曲概述 第一节中国戏曲的特点 一、中国戏曲的特点之——歌舞相和 二、中国戏曲的特点之——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 三、中国戏曲的特点之——狭小舞台与博大生活的统一 四、中国戏曲的特点之——程式化 第二节中国戏曲的剧种 第三节中国戏曲音乐的特点 一、戏曲音乐的组成 二、戏曲音乐的唱腔结构 第二章中国戏曲简史 第一节中国戏剧的形成 一、戏曲的孕育 二、中国戏曲的雏形——歌舞戏与参军戏 三、剧目列举:《踏摇娘》 第二节宋金戏曲 一、宋金戏曲概述 二、宋杂剧与金院本 三、宋南戏 第三节元杂剧 一、元杂剧概述 二、《西厢记》的戏剧冲突 三、《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四、《西厢记》的地位和影响 第四节南戏 南戏之压轴戏——《琵琶记》 第五节明清传奇 一、明清传奇前期 二、明清传奇后期 三、明代四大声腔 第六节明清杂剧 一、明代杂剧 二、清代杂剧 第七节清代地方戏 第八节徽班进京与京剧的形成 一、徽班进京 二、京剧形成 第九节新兴地方戏的产生 第十节京剧现代戏汇演举行 戏剧梅花奖设立 第三章戏曲的行当 第一节生行 第二节旦行 第三节净行 第四节丑行 第五节戏曲表演之综合性 一、唱、念、做、打 二、一桌二椅 三、戏曲脸谱 第四章中国京剧 第一节京剧概述 第二节京剧的声腔 一、二黄声腔 二、西皮声腔 第三节京剧流派 一、旦行名家 二、生行名家 三、净行名家 四、丑行名家 第五章昆剧(昆曲) 第一节昆剧概述 第二节北昆 第三节湘昆 第四节永嘉昆曲 第五节宁波昆曲 第六章地方戏 第一节秦腔 第二节川剧及其代表剧目和著名的表演艺术家 一、川剧概述 二、川剧的发展 三、川剧的艺术特色 四、川剧著名表演艺术家 五、川剧剧目 六、川剧流派 第三节评剧 第四节越剧 第五节黄梅戏 第六节豫剧(河南梆子) 第七节河北梆子(西路梆子) 第八节绍剧 第九节晋剧(山西中路梆子) 第十节广东粤剧 下篇部分戏曲经典剧目介绍与欣赏 昆曲《牡丹亭》游园 京剧《空城计》 京剧《除三害》 京剧《徐九经升官记》 京剧《玉堂春》 京剧《锁麟囊》 京剧《萧何月下追韩信》 京剧《铡美案》 京剧《责妃醉酒》 越剧《红楼梦))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黄梅戏《天仙配》 黄梅戏《女驸马》 评剧《花为媒》 评剧《杨三姐告状》 评剧《刘巧儿》 川剧《绣孺记》 川剧《玉簪记》 豫剧《打神、告庙》 豫剧《花木兰》 豫剧《七品芝麻官》 豫剧现代戏《朝阳沟》 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1918年,苟慧生安然度过变声期,嗓音较前更为清亮圆润,与刘鸿升、侯喜瑞在三庆园演出《胭脂虎》;与梅兰芳、程继先合演《虹霓关》;亦常同杨小楼、余叔岩、王凤卿、高庆奎、朱桂芳等合作。此时的荀慧生,对京剧艺术的特点已有充分的认识,决心为它献身。除继续向路三宝学习花旦外,更投师王瑶卿门下学习青衣正工。在演出中,把梆子的一些优秀剧目和技艺,引入京剧艺术领域。同年,经杨小楼介绍,与昆曲名家吴巧福之女吴春生结婚。 1919年,杨小楼应聘上海天蟾舞台。除挑选青衣尚小云、老生谭小培外,又邀荀慧生担任“刀马”。公演后引起轰动,人称“三小一白”(即小楼、小云、小培和牡丹),头一天打炮戏是《花田错》,苟慧生演丫环春兰,以其扮相俊俏,表演生动,跷工绝妙和唱白蕴含着梆子韵味而使上海观众耳目一新,被赞为“誉满春申”。小楼率队回京,天蟾舞台挽留荀慧生,与周信芳、冯子和、盖叫天、小达子等名伶合作,演出剧目有《赵五娘》《劈山救母》《九曲桥》《杨乃武与小白菜》等,还演出新编剧《元宵谜》《西湖主》等,名震沪上,演期一续再续,竟达半年之久。上海国画大师吴昌硕同知名人士严独鹤、舒舍予等人也成立“白社”,意在宣传与扩大荀慧生的艺术影响。苟慧生喜作画,1924年正式拜吴昌硕为师。吴书“白也无敌”赠之。他又向于非闇、齐白石、胡佩衡、陈半丁、叶恭绰、傅抱石、李苦禅、王雪涛等名师求教。绘画丰富了他的艺术生活,提高了艺术素养,并进入他的舞台表演艺术之中。如饰演《丹青引》女主角杨云友,边唱“日暮天寒雁泪哀”,边当场援笔作画,挥就山水丹青,别有…番艺术境界。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京剧旦行名伶评选,荀慧生以主演《丹青引》一剧,名列前茅,与梅兰芳、尚小云、程艳秋一起被誉为“四大名旦”。这标志着荀慧生艺术走向成熟,得到社会的肯定,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观众的赞赏。实际上第一次赴沪演出后,荀慧生便不断寻求自己的审美理想和艺术道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从剧本、唱腔、表演、念白到服饰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荀慧生演出的剧目有300多出,其中经陈墨香等文士协助整理、移植、新编的近40出,逐渐形成荀派艺术的基本剧目。主要包括:《丹青引》《红娘》《勘玉钏》《元宵谜》《鱼藻宫》《红楼二尤》《杜十娘》《还珠吟》《钗头凤》《霍小玉》《荀灌娘》《十三妹》《陶三春结婚》《花田错》《辛安驿》《香罗带》《英杰烈》《绣襦记》《荆钗记》《玉堂春》《金玉奴》《得意缘》等。


编辑推荐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及经典剧目赏析》由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及经典剧目赏析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