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大学之道

汪元宏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  

出版社: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

汪元宏  

页数:

469  

前言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道”乃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思考和探索“为政之道”、“为军之道”、“为学之道”——等是所有理性人的崇高追求。自古至今,对大学之道的上下求索一直是理性的大学与大学人的可贵品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中国古代学人对大学理念思索和追求的诠释;“办什么样的大学,如何办好大学;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是当代中国大学与大学人孜孜求索的根本之道,更是大学书记和校长必须直面回答的问题。《大学之道》,浓缩了一位大学领导者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总结。  汪元宏同志长期从事大学领导工作,尤其是在担任安徽科技学院党政主要领导职务的过程中,不仅致力于全面推进学校事业的发展,而且一直在深入思考什么是高等教育的本质规律,什么是大学事业发展之道的本源,围绕“如何办学、如何育人”这个看似简单却内涵丰富的时代命题,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作出了自己的回答,在推进大学改革发展中体现了对“道”这个万事万物发展变化本质规律的深刻理解,体现了对事物发展规律和高等教育规律的深度把握。  《大学之道》系作者讲话、报告、公开发表论文与会议交流文章的精选集子,内容涵盖科学发展、秉实治校、和谐育人、民主办学及加强党建等五个方面,共70余篇文章,既全面体现了作者自20世纪末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不断认识、不断实践、不断升华的思想历程,又完整再现了安徽科技学院十几年来加快事业发展的奋斗历程;既真实记录了作者思考探索的理性精神,又生动展示了安徽科技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和师生员工十几年来奋发图强的实践风貌,更深刻显示了安徽科技学院人致力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和引领文化的人文情怀;既集中反映了作者对大学教育规律的独到认识与深刻洞悉,又突出呈现了安徽科技学院整体工作改革创新的亮点。

内容概要

  《大学之道》系作者讲话、报告、公开发表论文与会议交流文章的精选集子,内容涵盖科学发展、秉实治校、和谐育人、民主办学及加强党建等五个方面,共70余篇文章,既全面体现了作者自20世纪末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不断认识、不断实践、不断升华的思想历程,又完整再现了安徽科技学院十几年来加快事业发展的奋斗历程;既真实记录了作者思考探索的理性精神,又生动展示了安徽科技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和师生员工十几年来奋发图强的实践风貌,更深刻显示了安徽科技学院人致力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和引领文化的人文情怀;既集中反映了作者对大学教育规律的独到认识与深刻洞悉,又突出呈现了安徽科技学院整体工作改革创新的亮点。

作者简介

  汪元宏,男,安徽庐江县人,1954年5月出生。1979年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林学系林学专业。现任安徽科技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安徽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副会长,安徽省伦理学会副会长,安徽省心理卫生协会副会长。  主要从事高校党政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及研究工作。主持及参加多项省、部级研究项目;独著、合著出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村民实用法律手册》《中老年心理保健》《和谐人——一场人文化的变革》等著作;在《光明日报》《中国高教研究》《高校理论战线》等发表论文40多篇。

书籍目录

科学发展篇1.高校发展要重视弘扬和培育大学精神2.解放思想才能实现科学发展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4.建设节约型校园是高校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5.安徽高等教育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与对策6.科学发展观与高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7.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好地推进我校事业发展8.高校发展要处理好“四个关系”9.大学要努力培育先进校园文化10.论高师院校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11.职技高师办学特色及其建设12.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应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3.台湾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及其启示秉实治校篇1.关于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思考2.论教风学风建设和教育思想观念转变3.做好本科教学评建工作的几点体会4.评建工作要重视增强激情、把握方向、优化方法5.努力推进学校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6.积极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创业7.大学要重视培养创业型人才8.现阶段高校应树立和强化“七个理念”9.关于提高高校管理工作水平的几个问题10.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11.高校如何提高毕业生就业率12.积极推进全员聘用制改革13.加强科学研究,发展科技产业14.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高校永恒的主题15.增强“六种意识”,推进学校事业发展16.认识、思路、干劲决定教学评建工作成败17.科学管理是提高企业效益的必由之路18.确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形象19.略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分配制度和谐育人篇1.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性素质教育模式2.辅导员班主任如何提高工作水平3.正确的观念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4.大中小学民族精神教育要科学衔接5.高校要加强民族精神教育6.论邓小平文艺思想的主要特征7.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8.高校德育工作必须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9.培养道德情感增强德育实效10.论诚信道德建设中的他律机制11.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的主要特征12.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重在创新13.心理素质培育应当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内容14.论大学生自我优化心理素质的途径和方法15.论思想道德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16.思想政治教育要与管理相结合17.论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德育原则18.高校教师应寓心理教育于教学之中19.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20.大学教师要不断提高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21.新生如何开创精彩的大学生活民主办学篇1.高校应当成为基层民主建设的先锋2.提升代表队伍素质是加强教代会建设的基础工程3.论教代会对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作用4.坚持和完善教代会制度,推进民主政治建设5.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构建高校和谐校园6.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促进高校事业发展加强党建篇1.完善高校校、院(系)领导体制的探索与实践2.新形势下高校要强化反腐倡廉建设3.加强党风建设首先要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4.大力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建设5.健全他律机制是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的关键6.入党积极分子参训应认清的两个问题7.关于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三点认识8.领导干部拒腐防变必须牢记的五点9.推进干部制度改革,促进干部队伍建设10.不能以财产多寡论先进与落后11.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学校党建工作12.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探讨13.高校要重视加强党政管理干部队伍建设附录安徽科技学院办学特色及其内涵后记

章节摘录

  高校发展要重视弘场和培育大学精神  大学的发展必须重视大学精神建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大学得到了快速发展,步人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但不容忽视的是,大学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不能始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不能努力做到统筹兼顾等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比较普遍,即物质建设这一手比较硬,而精神建设这一手比较软,以至于大学精神滑坡现象引起了社会普遍的关注与担忧。有识之士发出了“守护好大学精神家园”的呼吁。这不仅关乎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关乎大学自身的生存发展。因此,中国的大学要理性审视自身发展中的成绩与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弘扬和培育大学精神。  一、大学之道贵在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顶层理念与核心内容,是大学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积淀、凝炼而形成的为师生所认同的,对师生行为起引导、熏陶、激励和规范作用的一种价值观念体系。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大学之所以有无穷的魅力、巨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在发展过程中凝聚和积淀了一种为自身所需要、社会所必需,并且对整个社会起引领示范作用的独特精神。大学之大,在于精神之大,在于有“树立标准、展示理想、坚持价值”的内在神韵。  大学的产生从一开始就孕育着独特的精神色彩,大学精神与大学与生俱来。大学精神的产生和发展源自大学人在办学过程中的价值追求,又深深根植于一定历史时期的先进社会理念和精神,大学精神是时代精神和大学人价值追求相结合的产物。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大学之道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