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江苏省文物科研课题成果汇编

江苏省文物局 编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6  

出版社: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江苏省文物局 编  

页数:

546  

Tag标签:

无  

前言

  淮安位于淮河下游的苏北腹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代伟人周恩来的故乡。自古以来,淮河就是中国南北之分界,如南船北马、南稻北粟、南橘北枳等都以此为界。淮安因淮河而得名,它北临淮河,东濒黄海,南临长江,自古就是中国南北交通之枢纽,具有泗口、末口二大口岸。泗口是淮河之最大支流泗水人淮处,经此可溯河而上,北上齐鲁和中原。末口是中国最早之人工运河邗沟人淮处,经此可渡淮北上,争霸中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淮安有着高度发达的文明和文化,如闻名遐迩的青莲岗文化,就是以楚州区宋集乡青莲岗遗址命名的,是江淮东部地区第一个被命名的新石器时期考古学文化。夏商时期,淮安是夷人之故地,和东夷有着血脉相连的密切关系。西周时期,淮安是徐淮夷之故土,号称东方大国的徐国就活跃在包括淮安在内的淮河中下游地区,是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楚的东渐和吴越的北上,齐、楚、吴、越在此进行了激烈的角逐和争夺,最后融人了以楚文化为首的南方文化大系。因此,淮安一直是中国南北交通之要道,是江浙闽赣等南方人士北上中原的必经之地,亦是中国南北文化交流之走廊,在中华文明融合和形成过程中,各式各样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都在此碰撞、融合和交流,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格局和面貌。淮阴高庄战国墓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所产生的,其复杂的文化内涵和多元的文化因素佐证了这种碰撞和融合,是春秋战国时期淮安的历史见证。  淮阴高庄战国墓发掘于1978年。是年3月26日,在今淮安市的前身,原淮阴地区的清江市城南乡高庄发现了这座古墓,清江市博物馆随即进行了抢救和发掘。经发掘,该墓共出土各类文物291件,其中有青铜器176件,陶瓷器37件,玉石器9件,骨角器59件,铅纺轮4件,木陀罗器6件等,淮阴高庄战国墓因此成为迄今为止江苏境内出土青铜器最丰富的先秦大墓。这些随葬品既是判断墓主人身份的重要依据,亦是研究先秦时期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的宝贵资料。为了发掘该墓之丰富内涵,进行考古发掘之总结,1988年发表了发掘简报,并随即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内容概要

  淮阴高庄战国慕青铜舆饰的修复和研究、现代纳米微粒改善传统装裱浆糊性能的研究、博物馆社会教育及公众服务方法对策研究、新时期博物馆要全方位面向社会服务公众、以镇江博物馆为例论新时期博物馆的学术研究、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探讨、考古工作公众化与社会教育问题。

书籍目录

淮阴高庄战国慕青铜舆饰的修复和研究现代纳米微粒改善传统装裱浆糊性能的研究博物馆社会教育及公众服务方法对策研究新时期博物馆要全方位面向社会服务公众以镇江博物馆为例论新时期博物馆的学术研究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探讨考古工作公众化与社会教育问题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加强和完善新时期博物馆的青少年教育职能浅论博物馆与数字化中、小型博物馆讲解工作探讨镇江地区居民博物馆认知情况调查报告江苏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与利用战略研究国外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村)保护与利用我国名镇(村)保护现状与问江苏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与利用战略中共代表团在梅园(口述实录)抗战后国共和谈代表团进驻梅园办报刊明辨事非连电台联系中央大家庭温暖如春争分秒中原解围再让步东北停战反独裁争真民主欲堵口必先复堤为灾民争取救济马歇尔陷入困境新大使参与调解双重政策终失败第三方面再调解和平之门被关闭代表团撤返延安结语附录南通近代城市建设研究第一章 古代南通的城市第二章 南通城市近代化发端的产业基础第三章 南通城市建设的领导者第四章 城市建设与城市发展第五章 城市规划和城市建筑第六章 卫星城镇建设与区域发展第七章 南通近代城市建设的成就镇江市在三国时的地位暨铁瓮城的价值与保护镇江的三国资源孙权家族与镇江铁瓮城与孙昊政权的关系铁瓮城遗址考古研究铁瓮城保护与利用方案镇江铁瓮城遗址保护管理暂行办法江苏省世界遗产保护体系建立的调查与研究江苏近代建筑文化遗产研究

章节摘录

  淮安位于淮河下游的苏北腹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代伟人周恩来的故乡。自古以来,淮河就是中国南北之分界,如南船北马、南稻北粟、南橘北枳等都以此为界。淮安因淮河而得名,它北临淮河,东濒黄海,南临长江,自古就是中国南北交通之枢纽,具有泗口、末口二大口岸。泗口是淮河之最大支流泗水人淮处,经此可溯河而上,北上齐鲁和中原。末口是中国最早之人工运河邗沟人淮处,经此可渡淮北上,争霸中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淮安有着高度发达的文明和文化,如闻名遐迩的青莲岗文化,就是以楚州区宋集乡青莲岗遗址命名的,是江淮东部地区第一个被命名的新石器时期考古学文化。夏商时期,淮安是夷人之故地,和东夷有着血脉相连的密切关系。西周时期,淮安是徐淮夷之故土,号称东方大国的徐国就活跃在包括淮安在内的淮河中下游地区,是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楚的东渐和吴越的北上,齐、楚、吴、越在此进行了激烈的角逐和争夺,最后融人了以楚文化为首的南方文化大系。因此,淮安一直是中国南北交通之要道,是江浙闽赣等南方人士北上中原的必经之地,亦是中国南北文化交流之走廊,在中华文明融合和形成过程中,各式各样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都在此碰撞、融合和交流,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格局和面貌。淮阴高庄战国墓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所产生的,其复杂的文化内涵和多元的文化因素佐证了这种碰撞和融合,是春秋战国时期淮安的历史见证。  淮阴高庄战国墓发掘于1978年。是年3月26日,在今淮安市的前身,原淮阴地区的清江市城南乡高庄发现了这座古墓,清江市博物馆随即进行了抢救和发掘。经发掘,该墓共出土各类文物291件,其中有青铜器176件,陶瓷器37件,玉石器9件,骨角器59件,铅纺轮4件,木陀罗器6件等,淮阴高庄战国墓因此成为迄今为止江苏境内出土青铜器最丰富的先秦大墓。这些随葬品既是判断墓主人身份的重要依据,亦是研究先秦时期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的宝贵资料。为了发掘该墓之丰富内涵,进行考古发掘之总结,1988年发表了发掘简报,并随即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江苏省文物科研课题成果汇编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