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有多少状元能够真正成才

杨东平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2  

出版社: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杨东平  

页数:

252  

字数:

274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生活本身就是教育,生活处处是教育,这是陶行知最重要的教诲,作者杨东平在《新京报》专栏的名称叫“大教育”,也是这个意思。不揣冒昧,以这些不成熟的思考和文字就教于方家。
《有多少状元能够真正成才》这本小册子汇集的是2007年至2010年6月作者杨东平写的部分文章,包括几篇2006年代表性的文字,主要是发表在报刊的教育评论、随笔、会议发言,以及我的博客文章。
《有多少状元能够真正成才》包括了等内容。

作者简介

  杨东平,1949年生。北京理工大学文科学部主任委员,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现代化理论、教育公平、教育公共政策等。兼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会理事;自然之友理事长、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是中央制定《全国中长期人才工作规划纲要》聘请的战略专家,国务院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聘请的专家,是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曾任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总策划。2004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影响中国的50个公共知识分子”;2007年,被《南风窗》评为“年度十大公益人物”;2007年,《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获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第一名。
  著有《通才教育论》、《城市季风:北京和上海的文化精神》、《艰难的日出——中国现代教育的20世纪》、《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走向公共生活的教育理论》等等;主编《教育:我们有话要说》、《大学精神》、《大学之道》、《新公民读本(小学卷)》、《中国教育蓝皮书》、《中国环境绿皮书》等等。

书籍目录

总序
第一章 我为什么反对奥数
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吗?
有多少状元能够成才?
“择校费”的破解之路
教育要打一场“反恐战争”
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
我为什么反对奥数
关于奥数的“实话实说”
奥数热、择校热可以治理吗?
破译“择校热”的真正原因
“择校热”是不治之症吗?
关于“奥数热”的情况反映和治理建议
关注成都市铁腕治理“奥数热”
北京小升初“新政”应更进一步
“名校腐败”拉响城市义务教育警报
中关村三小腐败案该如何定罪?
“名校腐败案”频发症结何在?
该不该取消“重点学校”?
从“最牛毕业班”谈起
为北大附中小升初取消招收特长生叫好
第二章 中国需要新的教育理想
透视“韩寒现象”
道德沦落还是“反制度”抗争
教育改革的信心从何而来?
《规划纲要》应突出体制改革优先
坚持公开决策解决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
第五章 接续“学在民间”的香火
孟母堂事件与“在家上学”的合法性
新东方上市的教育意义
继续推进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
改革是一种境界
制度创新是可能的吗?
教育的声音
在首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颁奖典礼上的致词
为“青年领袖”颁奖
教育:学会用数字说话
关于中国教育的忧思和“天问”
应对变化:教育公益组织的盛会
普方的故事
接续“学在民间”的香火
新教育:变革的力量
促进教育改革的五种力量
第六章 “钱学森之问”的遐思
从高校扩招看高等教育制度改革
师范教育应当姓“师”
关于高等教育:我想对总理说
研究生导师资助制度激起波澜
高等学校体制改革刻不容缓
大学生就业:施加压力还是提供服务?
承认“扩招有点急”又何妨
大学生的“厌学”现象和学习自由
如何建设“一流大学”
为南方科大加油
对大学生开展公民教育正当其时
关于“钱学森之问”的遐思
解答教育“天问”从改善土壤始
求索大学的理想
关注大学校长
大学的“去行政化”改革如何启动
大学与大树
第七章 黑土地上的爱
传统与记忆
“宜居城市”与“宜看城市”
再谈北京的水危机
“软实力”有多软
北京城市交通如何“公交优先”
谁的新农村建设?
黑土地上的爱
存在“气象恐怖主义”吗?
怎样取消“恶俗者”的通行证?
扶桑花女孩
令人感动的田子坊
毕竟西湖六月中
理想主义者的出发
向普希金致敬——俄罗斯印象之一
国家强大的力量——访美印象之一
三门峡沉思——国庆豫西记游之二
新中国美术:不可磨灭的记忆
给老虎磕头
丹麦没有童话,人类要有未来
大旱云霓望如何
跋:生活即教育

章节摘录

  据报道,一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面对做不完的作业,发出了怀念幼儿园的感慨。小小少年已知愁滋味,开始怀旧,足令大人们心酸。但我也知道,在许多幼儿园,儿童们已不堪重负,被他们的父母拴在“早期教育”的战车上,学习十八般武艺,而且费用十分昂贵。更有甚者,将开发的主意打在了母亲的肚皮上,名曰“胎教”,也开始大把收钱。把望子成龙心切的独生子女家长“诓”进来,有一个十分响亮而义正词严的理由: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我认为,这正是当前青少年教育中流毒最广、危害极大的奇谈怪论,可以视为是无稽之谈。我们都知道,起跑线上的争分夺秒,只有对100米、200米的短跑才有意义;而人生则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其教育的成效、成才或成功与否的评价在二三十年后,根本就不是一场速战速决——比起跑、比爆发力的竞赛。  将教育喻为一场短跑,是一种根本性的误导,基本是商家的经营之道。对马拉松运动而言,起跑线上的竞争就没有什么重要性了,连前半程的成绩也不太重要。它此试的是运动员持久的体力、耐力,整体的协调、配合、掌控能力,把握现场、随机应变、危机处理的智慧和悟性,等等。那些急于求成、一马当先的领跑者,不可能是最后的优胜者;只有那些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具有整体战略和具体策略、沉稳大气的运动员,才能首先到达胜利的终点。  人生正如马拉松,最初的几步没有那么重要。这已经被大量的研究和事实所证明。我们不妨检查自己的教育经验,成年后在社会上有所作为的,究竟是不是小学、初中时班里的那几个学习尖子?  显然,这并不是说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不重要,只是说青少年时代的学习成绩没有那么重要,说明人的成长、成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我们对人的认识远远不如对物质世界、自然规律的了解。西方教育的主流,源自自然主义、人文主义的传统,认为儿童作为上帝赐予人类的礼物,是一个特定的生长阶段,有独立于成人世界的独特功能和使命。儿童不是小大人,也不应是家长为实现自己功利目标的工具。发现儿童,尊重儿童,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看待,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基本准则。它被表述为这样的幼儿教育理念:游戏是儿童的天职。因而,西方国家往往以法律的方式严禁在幼儿园进行知识教育。这不仅是因为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身体健康、心智发展和社会化远比知识教育更为重要;也是基于儿童的认知规律。一个5岁孩子难以掌握的运算,7岁时易如反掌。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超越他的年龄,提前去做他难以实现的事呢?这正是当下的应试教育不断下放学科教学的难度,以及开展有“数学杂技”之称的“奥数”最令人发指之处。看到那些为家长望子成龙的梦魇所驱赶、以牺牲睡眠和健康为代价、不得不从事各种高难度的学习的孩子,我经常会想起马戏团里的小熊和山羊,它们本应在草地上无忧无虑地嬉戏玩耍,却被迫战战兢兢地钻铁圈、走钢丝!如果说最有可能在精神上“早夭”、输在“起跑线”上,也许正是这种幼年严重透支、被应试教育所压倒的孩子。  还要说到“早出人才”的理念。全世界通行的“六三三”学制的合理性,16岁才能进入劳动力市场、18岁成人这样的规定,与接受知识的速度和程度无关,主要是基于青少年身体发育和心理成长的逻辑。15岁完成高中课程并不等于15岁已经成人。而且,无论对于社会还是当事人,15岁上大学还是18岁上大学,有那么重要吗?我们对少年班成就的介绍,无非是他们比别人早几年拿到博士学位、或当上教授,这可以说明他很聪明,也可以节约几年的教育开支,此外究竟有什么实际意义和价值?与同龄人相比,他们牺牲和失去的东西倒是非常具体的。我们经常抱怨使用现代科技缩短了动植物的生长期,致使瓜果不香、鱼肉无味,那么,我们对人的培养,是否有同样的迷误?  当然,时下家长的集体恐慌,大多并非来自成才或成功的追求,而是小升初(中考)的现实压力,他们忍痛牺牲孩子的健康和快乐参与考证热和择校热,是被逼无奈。其实,义务教育均衡化、取消重点学校制度、禁止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精神已经明确,关键是地方政府要敢于作为。例如,应当明令禁止少年儿童参加成人的英语等级考试。对这样严重损害青少年成长、严重扰乱基础教育秩序的不合理现状,还要放任到何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有多少状元能够真正成才 PDF格式下载



作者对教育的思考的结晶,值得一读!


好书,对现行教育制度的弊端一针见血。值得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阅读。


零零碎碎,但有一些真知灼见。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