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爱玛的想象

朱虹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4  

出版社: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朱虹  

页数:

23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爱玛的想象:读书•写作•哄孩子》主要内容包括:检讨对孩子的教育,失职的地方很多。文章大都是写小爱玛做游戏的情节,奶奶参与其中。整个过程彰显的是祖孙和谐相处,及孩子无比想象能力,孩子在参与的过程中享受的快乐。是不是小爱玛天生就有丰富的想象力呢?不是的。我想,应是父母、奶奶爷爷等人的正确引导。

书籍目录

我的本色的“女性主义” 我的本色的“女性主义” 关于“性别”的“敏感” 我与哈佛 燕京——从《美国女怍家短篇小说选》到《中国当代女作家散文选> 遇罗锦,一个实话实说的女人——在波士顿大学教书侧记 这里有真金——记美国女作家格雷丝•佩莉 妇女文学——广阔的天地 崇敬与怀念 记两个文化巨人的会见 我的老师朱光潜先生 忆师长:两道伤口 我的最爱 阅读与超越——读《傲慢与偏见》第一章 禁闭在角色里的“疯女人” 《简•爱》与基督教《圣经》 英国19世纪小说中的临终遗嘱问题 市场上的作家——另一个狄更斯 读书•写作•哄孩子 读英国的散文——文学园地里的“孤儿院” 他在等什么?——我读哈金的《等待》 听衣裳讲那百年的故事——读袁仄、胡月著《百年衣裳》杂感 三十年辛劳结硕果——读谢玉娥著《性别•习俗•文化——转型期有关问题的考察备案》 说不尽的哈姆莱特——祝贺英国老维克剧团首次访华演出成功 悲剧英雄寇流兰——观北京人艺演出有感 “黄颜色”的联想——看话剧《哗变》 爱玛的想象 跋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我奇希望于80年代后那些受过正规训练的新一代。80年代初,在美期间我曾约钱满素博士一起,向哈佛燕京学社递交一份倡议,要他们出资在中国办一个外国文学方面的英语刊物,以便我国学者与国外同行对话。答复是这种做法不符合该学社的章程,只好作罢。但当时哈佛—燕京学社主任韩南教授提出,愿意资助出版中国年轻学者的博士论文或新著。出版社方面,韩南教授的首选是社科出版社或北大出版社。可是,他事后对我说,对方都反应冷淡。1992年,哈佛大学举办“性别化与中国:妇女、文化与国家”( Engendering China)研讨会,我拉着与会的三联总编董秀玉到哈佛燕京学社跟韩南见面,他们二十分钟(我当翻译,看着表的)谈妥,由此产生“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从1994年开始,已出版了七十多种,现在还在继续出版。 80年代初我的主要精力用在从零开始的研究生工作中,起初罗大冈先生任系主任,我是副主任。后来罗先生不再挂名了,我当主任。主任也好,副主任也好,我认定这个工作就是当“垫脚石”。我动员自己的同行,大家一起当垫脚石,为新一代学者铺路。在同事的支持下,我这个没有任何学位的大白丁全面抓起研究生工作:出题、考试、阅卷、面试……没有任何教学条件,开不出课,我满城跑,请人来演讲。我把这叫做“从无到有”。另一方面,有时也搞点“从有到无”。譬如邓力群院长规定研究生人人必渎《资本论》,我打报告申请把《资本论》改成《反杜林论》以适合学习外国文学的需要。赶上“清污”,我关起门来写报告证明我们的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无论是包德莱尔还是艾略特或是什么别的题目,一概不存在资产阶级之“污”。其实那么多论文,我何曾都读过。后来我知道,不论是《


编辑推荐

《爱玛的想象:读书•写作•哄孩子》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爱玛的想象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