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基于代理冲突视角的股权治理效应研究

万丛颖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6  

出版社: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作者:

万丛颖  

页数:

197  

前言

  股权结构的设置作为公司治理的内部机制,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其治理效应也是公司治理研究中的重大课题。受到相关政策以及资本市场环境所限,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治理机制并未发挥其应有的治理效应。针对这一问题,以往学者从不同角度展开过广泛的分析与研究,但始终未得出统一的结论.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这一问题也受到实务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万丛颖博士在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从事专职科研工作,2006年考取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主要从事股权结构、公司治理方向的研究,查阅了大量该领域的文献资料和数据,取得一系列前期研究成果,在《金融研究》、《财政研究》、《经济管理》等国家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持过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辽宁省教育厅等多项相关领域的研究课题,并在研究过程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经验,掌握了较为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能力和理论水平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为其博士论文的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博士论文选题新颖、论述充分、资料翔实、思路清晰,答辩时受到答辩主席东北大学博士生导师钟田丽教授以及答辩委员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延喜教授等人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

内容概要

  《基于代理冲突视角的股权治理效应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第一,研究内容的创新。考虑到股权分置改革之后,随着股权结构的变化,债权人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可能会日益严重,因此《基于代理冲突视角的股权治理效应研究》将债权人与公司所有者之间的代理问题也纳入到研究框架中,采用结构方程对股东、管理者、债权人三方的利益冲突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委托代理理论进行扩展,提出一种中义的公司治理的概念。  第二,研究视角的创新。基于中义的公司治理概念,《基于代理冲突视角的股权治理效应研究》提出采用代理冲突指标对股权治理效应进行衡量,并根据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分为股权代理成本、债权代理成本和控制权代理成本。股权治理机制的治理机理即是通过股权结构的变化影响代理成本,从而改变公司绩效。  第三,研究方法的创新。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国有股股东持股比例、法人股股东持股比例等股权结构指标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因此在以往的研究中采用回归方程的方法容易导致多重共线性问题,影响检验结果。此外,由于回归方程一次仅能引入一个因变量,因此使用回归方程对股权治理效应进行检验只能将代理冲突分别引入,而无法将多种代理冲突综合进行考量。因此,《基于代理冲突视角的股权治理效应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将各股权结构指标以及三类代理成本同时引入模型,克服了采用传统的回归方程进行检验的方法上的缺陷。

作者简介

  万丛颖,女,1982年生,辽宁大连人,2005年获英国萨里大学金融服务管理专业理学硕士学位,2009年东北财经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现为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从事专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司治理、财务治理和资本结构。曾在《金融研究》、《财政研究》、《经济管理》、《财经问题研究》、《中国资产评估》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并结项省级课题一项、副省级课题一项,在研省级课题两项。近期主要研究方向为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股权结构等。

书籍目录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2 相关概念界定1.3 研究思路以及主要研究方法1.4 主要研究内容、结构及创新之处2 股权结构治理效应的文献综述2.1 股权分布状况的治理效应2.2 股东性质的治理效应2.3 股权结构治理效应的评述3 相关理论基础3.1 公司治理理论3.2 股权结构的治理效应3.3 股权治理效应的影响因素4 股权结构的治理效应分析4.1 代理成本的三个维度——基于中义的公司治理的理论分析4.2 相关文献回顾4.3 研究假设4.4 研究设计4.5 实证检验4.6 研究结论5 股权分置改革之后股权结构的治理效应分析5.1 股权分置改革概述5.2 股权分置改革对股权结构的影响5.3 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代理问题的变更5.4 股权分置改革对股权结构与代理成本之间关系的影响5.5 研究结论6 不同产权性质下的股权结构治理效应分析6.1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6.2 国有公司与非国有公司产权差异6.3 产权性质对股权治理效应的影响6.4 研究结论7 不同市场竞争度下的股权结构治理效应分析7.1 市场竞争的治理效应7.2 相关文献回顾7.3 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7.4 研究设计7.5 实证检验7.6 分组检验7.7 研究结论8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模式选择8.1 公司治理模式8.2 基于权变理论的权变治理模式8.3 权变治理模式的构建9 主要结论9.1 结论9.2 有待进一步分析的问题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究往往过分关注国有股的负面影响,这些影响一方面来自国有股产权主体缺位引发的监督机制失效,管理者内部人控制严重;另一方面来自行政机关对公司的过分干预,导致公司目标受到过多非经济利益因素的影响.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国有股的正面影响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正面影响主要来自政府对公司的保护和扶持,包括优惠法规、政策保护、资金扶持、优先购买等。无关论和非线性论均考虑了国有股的正面和负面效应,突破了以往对国有股的片面认识,同时许多学者的研究考虑了行业因素对两者之间关系的影响,较有参考价值。但是目前的研究仅关注国有股股东的监督效应是否得到有效发挥,如果从控制权私人收益角度来看,相对于其他性质的股东,国有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权益的动机较小,这也有助于公司价值的提高,而国内关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  2.2.2 法人股股东  法人股是公司法人或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其依法可经营的资产向公司投资所形成的股份。关于法人股股东持股比例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法人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一般观点认为法人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主要原因在于法人股股东进行股权投资的动机是获得投资收益、跨行业经营以及实现规模经济等。由于股权分置时期法人股不能通过股票市场进行流通,其主要的收益来自于上市公司的分红派息,因此法人股股东对公司的短期利润和长期发展都十分关注,对管理者进行监督和参与公司治理的动机较强。许多学者的实证研究结论也证实了这一点。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基于代理冲突视角的股权治理效应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