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公共服务绩效优化与民生改善机制研究

王伟同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作者:

王伟同  

页数:

16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公共服务绩效优化与民生改善机制研究:模型构建与经验分析》由王伟同所著,核心思想是通过优化政府公共服务绩效来达到改善民生的目的,其中暗含了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政府是民生改善的主体,民生发展滞后我们应当问责于政府;二是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改善民生的有效路径。这种判断我本人也是比较认同的。书中认为在经济改革与发展进程中,民生能否得以改善取决于公共服务体制的三方面绩效:一是政府能否提供足量的公共服务以满足公共需求,即规模绩效;二是在既有公共服务投入规模条件下,能否高效率地将公共服务投入转化为公共服务产出,即效率绩效;三是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能否公平、均等地提供给广大有公共需求的民众,即均等化绩效。只有保障这三方面绩效同时实现的机制,才是有效的民生改善机制。这种分解公共服务绩效的方法虽不能说十分严谨,但却很合乎逻辑,最为重要的是,它为评价和优化公共服务绩效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书籍目录

第1章 导论1.1 选题的背景1.2 三个基本问题的提出1.3 基本研究框架1.4 研究意义1.5 本书的创新之处1.6 主要研究方法第2章 文献综述2.1 均衡发展、财政分权与公共服务规模2.2 公共服务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2.3 公共服务均等化:概念、现状与实现路径2.4 对现有文献的一点评价第3章 公共服务规模绩效评价及其改善3.1 如何正确评价政府公共服务规模绩效3.2 中国政府公共服务规模绩效的实证考察3.3 中国公共服务提供规模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3.4 本章小结第4章 公共服务效率绩效评价及其改善4.1 公共服务效率的经济学解释4.2 中国整体公共服务效率评价——基于DEA方法的横向国际比较4.3 中国整体公共服务效率评价——基于国家层面的纵向时间序列分析4.4 中国公共服务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来自省级层面面板数据的证据4.5 本章小结第5章 公共服务均等化绩效评价及其改善5.1 为何要推行公共服务均等化5.2 中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绩效评价——基于地区差异的分析5.3 公共服务投入均等化是否意味着公共服务效果均等化5.4 中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绩效评价——基于城乡差异的分析5.5 中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5.6 本章小结第6章 综合评价、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6.1 对中国公共服务绩效的综合评价(1978_2006)6.2 关于中国公共服务绩效问题研究的几个基本结论6.3 有利于民生改善机制建设的几条政策建议6.4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关于公共服务问题及民生改善问题的研究并不是近来才有的事情,随着经济和财政理论的发展,政府对于公共服务及民生领域的责任问题早已经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长期以来,各种经典理论都认为政府是提供公共服务及改善民生的不二人选,关于政府职能边界的理论研究表明,政府应该提供那些市场无法有效提供的、但对社会有益的、必需的产品和服务。在这种统一的认识下,包括基础教育、公共医疗、经济住房等优效品与服务,以及与社会保障相关的社会福利的提供被普遍认为应置于政府职能范围之内,属于公共服务的范畴。当一个社会中这些产品出现供给不足时,人们自然会想到政府在其中应当承担的责任。社会公正理论也从本质上强调政府在社会发展中的相应责任,无论是罗尔斯(Rawls)强调的社会正义中初级产品的公平分配,还是阿马蒂亚·森的保障每个公民的可行动能力(capability),或是诺齐克的程序和权利公平,都要求政府担当起重要角色,政府的有效作为是保障社会公平实现的基础。经济转轨理论则认为政府是以新旧体制交替为特征的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随着政府逐步解除与个人之间传统的社会保障契约关系,公民对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需求会迅速上升,也对新体制下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一历史问题,作为转轨进程推动者、驾驭者的政府责无旁贷。  因此在当前民生领域出现矛盾和问题时,我们很自然地会考虑如何从政府的角度来化解民生领域的危机与矛盾。因而近一时期中国在民生及公共服务领域出现不同程度的危机与矛盾后,便涌现了大量的关于从政府角度解决民生领域问题的基础及对策性研究。  部分学者最初关注了公共服务的分配问题,认为中国当前民生困境的症结在于公共服务资源的分配不公问题,随后国家层面也提出了关于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主张,因而众多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题的研究开始大量出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公共服务绩效优化与民生改善机制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