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西方现代戏剧译作(第3辑)

吴朱红 中国传媒大学
出版时间:

2011-11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  

作者:

吴朱红  

页数:

234  

Tag标签:

无  

前言

以色列人民的文化传统如同中国文化一样,深深地植根于千年历史中。 以色列戏剧,虽然相对年轻,却是一种发展迅速的文化现象,出色地表达着以色列这个年轻国家的当代精神。 以色列戏剧由多种不同的元素构成——当代的和经典的,本土的和引进的,实验的和传统的,来自不同背景的剧作家、演员、导演和制作人将外来戏剧和本土戏剧融合起来,创造了鲜明的以色列戏剧风格。戏剧的景象是非常活跃的,有很多专业的轮演剧院及地区性、非职业剧团为遍及全国各地的大量的忠实观众演出。演出经常满场。很多重要的剧作家的作品已经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并在世界各地上演,因此获得了相应的国际地位。 很高兴,如今这些最好的剧作中的三部(《安魂曲》、《面包屑》、《三个好朋友》)首次译成中文。祝贺吴朱红女士,她倾力奉献,所编译的第一部以色列戏剧专集终于在中国出版了。这本书介绍了优秀的以色列戏剧,它将为中国的戏剧工作者和戏剧爱好者提供了解以色列的一种美妙文化的途径。我相信,它将有助于加强以中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安毅泰 以色列驻华大使 2011年8月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本以色列戏剧作品集。本书共收集了三个剧本:《三个好朋友》《面包屑》《安魂曲》,译者将所有剧本导演成戏,并在中国和以色列上演。这些剧本既具有传统的西方戏剧的艺术特色,也融进了东方的韵味,让人去思考人生中的人形、爱、亲情等主题。

作者简介

  青年戏剧家。戏剧硕士(MFA,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副研究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吴朱红戏剧工作室(北京/香港)导演/总监。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话剧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会员。已经公演戏剧作品十余部,在国内外戏剧界具有一定影响力。曾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青年艺术家奖”、北京师范大学“荣誉校友”、英国文化委员会资助等。戏剧编导作品:《三个好朋友》(导演/译者,吴朱红戏剧工作室,2010)《安妮日记》(导演/译者,吴朱红戏剧工作室,2008-2011)《家有娇妻》(与张朝晖合作改编,北京人民艺术剧院,2005)戏剧翻译剧目:《深度灼伤》(中国国家话剧院,2011)《大酒店套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2010)《纪念碑》(中国国家话剧院、福建人民艺术剧院、青岛市话剧院、上海戏剧学院、台湾四把椅子剧团等,2000-2010)《远去的家园》(广州话剧团,2005)WWW.COM(英译本,上海话剧艺术中心,2003)《屋外有花园》(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澳门华文戏剧节,2000-2001)《安妮日记》(北京儿童艺术剧院、中央戏剧学院,1999)出版专集:《西方现代戏剧译作——吴朱红外国新剧译作集》(2005)《西方现代戏剧译作(第2辑)——吴朱红外国戏剧译丛》(2008)。

书籍目录


Preface
三个好朋友
 剧本
 编剧简介
面包屑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第四场
 第五场
 第六场
 第七场
过场戏
 第八场
 第九场
过场戏
 第十场
 第十一场
 第十二场
 第十三场
 第十四场
 第十五场
 终场戏
 编剧简介
安魂曲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第四场
 第五场
 第六场
 ……
心声依旧

章节摘录

版权页:好吧,够了。我来什么也不为。现在也许我该走了……改天再来……我下次跟她说……卡米拉!我能问问你吗?作为什么人?作为你曾经爱过的人……我从来没有爱过你。我爱的是阿哈伦,不是你。好吧,作为你的姐夫。最好别问了,我该走了。我觉得也许我们该谈谈….我们没什么可谈的。一点儿也没有。我想不出一点儿我们可以谈的。好吧……就这样。好吧。只是……我想知道你是不是有事儿跟我说关于什么?关于我们。关于我们,我没什么可说的。关于我你有话可说。我只有一个小问题。(犹豫地)好吧,小问题。你记得那天晚上?秋天?在长凳上……这么说吧,我记得。我记得。好了,那天晚上,在社区中心花园的长凳上,跳完探戈以后……当时,当时,阿哈伦发现你和我,就在他心脏病发作之前……(打断他)我记得……怎么样?他心脏病发作了……然后,你的头这样歪着,在你离开以前,你是什么意思?我不记得。我记得。你怎么能不记得?

后记

心声依旧 空阔简约的舞台上,神情麻木的年迈老人、母亲怀中的垂死婴儿、贫穷孤独的流浪汉,在经历了不一样的生命磨难和一样的内心挣扎之后,最终被死神带走;远离尘世之时,落英缤纷处竞有一片温暖的光芒,现场女声如泣如诉的演唱更似天籁之音《安魂曲》就这样讲述了一个关于人生的寓言——空灵、写意却时时观照着每个人的内心,关于生命本质的追问和吟唱,透彻而深邃。一向对外来演出既包容又挑剔的北京观众,这一次再难不动声色,矜持终究没有抵挡住那股浓浓的忧伤和苍凉,来自异国的观众在潸然泪下之后,第一次认识了以色列戏剧。 看到眼前的《安魂曲》与西方戏剧一脉相承,我还以为以色列戏剧也有着与古希腊悲剧相仿的年纪,于是在契诃夫原作的幽远意境和现场演唱的哀怨忧伤之间,想象着它的源远流长却没有想到,以色列戏剧的历史不过百年。一百年之前,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复活了希伯来语言,也成就了新兴的以色列戏剧。而《安魂曲》的编剧、导演哈诺克·列文则是当代以色列戏剧的代表人物。曾经上演过多部列文作品的以色列卡梅尔剧院这样介绍他:“剧作家、导演、诗人、作家——作品有戏剧、小品、歌曲、诗歌、小说。他亲自导演了多部自己的作品,以诗意的文本与演员舞美设计、作曲、编舞等共同创造了独特的舞台形象。”的确,简约的外表、严峻的主题、时而轻松的表达、灵动丰富的舞台意蕴,最终凸现的是列文对现实的深思和一种超越现实的普世的悲悯情怀。根植本土文化、放眼人类命运构成了列文作品的精神内核,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贯穿了列文的戏剧人生,支持他把戏剧创作坚持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创作《安魂曲》时,列文已经身患重病,但他还是坚持完成了该剧的排练和演出。这是一个生命正在一分一秒地离他而去的过程,而他却以踏着生命的每一个脚印、引领观众一同去体验和思考那种通常罕见的生命终极的方式走过,还不忘将一份美丽和光明留下来。《安魂曲》是列文戏剧舞台上的绝唱,也是他生命的杰作。 2006年初冬的以色列之行,使我亲身体验到了以色列戏剧的蓬勃朝气——其题材之多样、内容之广泛、观众之良好的看戏传统以及戏剧之深入人心都格外夺目。当今的以色列戏剧关注民众内心和公共生活、扶植新作品、培养新观众、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表达,刻画着以色列多元文化的生动面貌,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在见证了以色列戏剧历史的哈比马国家剧院,时任剧院对外关系主任的Varda Fish女士带领我们回顾了以色列戏剧的成长历程。就在1917年十月革命前夜的风云变幻之中,一座专业的希伯来语剧院——哈比马剧院(希伯来语意为“舞台”)在莫斯科的小巷里悄然成立,并于1922年演出了首部剧目《魂魄》,高尔基因此预言哈比马剧院:“这个幼小美丽的婴儿必将长成辉煌的巨人。”《魂魄》的公演,还得到了诸多戏剧和文学大家如戈登·克、肖伯纳、莱因哈特的肯定。20世纪30年代,在世界各地犹太人回归以色列故土的风潮中,哈比马剧院踏上了特拉维夫的海岸。从此,剧院“以戏剧表达犹太民族心声”为传承,用优秀的戏剧作品塑造国家的文化形象,留存起属于以色列的共同记忆。回京后,我撰写了一系列介绍以色列戏剧的文章,发表在《北京青年报》、《剧本》等报刊上,其中一篇名为《以戏剧为心声》。我相信对于大多数戏剧入来说,戏剧是用来表达心声的,他们被这个心声所鼓舞而不断前行。 十二年前我开始挑选并翻译西方新剧本,这些作品经由众多国家院团公演,一再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其中反响尤其强烈的有《纪念碑》、《屋外有花园》、《深度灼伤》(中国国家话剧院)以及《大酒店套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等。这些作品在开阔视野、丰富剧目、营造风格、多样化题材方面作出了一定贡献,也反复印证了一条规律:在导、表演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剧本仍旧起着主导作用。三年前,我作为戏剧导演,亲手将优秀剧目呈现于舞台上;一年前,我主持的戏剧工作室(北京/香港)以《安妮日记》、《三个好朋友》为代表剧目,创造了戏剧制作和演出创新的可能性所有这些努力都是为了推广世界优秀的戏剧文化。 感谢以色列驻华使馆文化处大力支持《三个好朋友》的演出及本专辑的出版。他们用诚恳细致的努力搭建起以中文化交流的桥梁,履行着文化传播者的崇高责任。以色列驻华大使安泰毅(Amos Nadai)先生欣然为本书作序,更加体现了一个国家对于不同文化间对话的一往情深和无限祝福。 感谢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能够在六年前决定出版这样一部外国新剧目的丛书。这在当时既是全新的尝试,又将面临市场的不确定性,因此格外彰显了出版社独到的眼光和超前的魄力。如今第三辑的面世,是这个品牌的延续和提升,也再次彰显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对学术品位和社会责任的坚守,以及对严肃艺术和戏剧文化事业长久不懈的鼓励和推动。 感谢所有关注过我作品的人,以及所有支持和帮助过我的人,当我怀着感恩的心准备一一写下你们的名字时,却发现这将是一份太长的名单于是我想说,戏剧成就了我们的缘分,就让我们彼此珍视,继续同行。十年沧海,戏剧仍在,风雨过后,心声依旧,一切都可以释怀了。 吴朱红 2011年8月14日写于京西和风四季 2011年8月30日改于伦敦—爱丁堡—北京旅途中


编辑推荐

《西方现代戏剧译作(第3辑):吴朱红外国戏剧译丛之以色列集》是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西方现代戏剧译作(第3辑) PDF格式下载



我陆续买了吴朱红的三个集子,很好,字体也较大,不像目前流行的那样,看得费眼神,内容也选得都不错


是以以色列剧作为主的,蛮好的


不能不买的书。


为了《安魂曲》才买的这本书,但看过之后觉得每一部戏都带给人不同的震撼,物有所值!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