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指导与实训练习

柳洁,易德保 主编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

2011-8  

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

柳洁,易德保 主编  

页数:

140  

内容概要

  本书是根据柳洁、易德保主编的全国医学院校高职高专系列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第2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内容,按实验教学要求和进度编排的。内容主要包括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实验指导与实训练习两部分。本书在文字上力求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在教学方法上力求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严格地组织实验内容,科学地选择实验材料。实验材料以组织切片、电镜图片、胚胎模型与标本为主。组织切片均有取材、染色和观察方法的说明。本书将多媒体演示与实验教学融为一体,将实验观察与实训练习融为一体。

书籍目录

实验一 绪论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室规则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实训练习
实验二 上皮组织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
实训练习
实验三 结缔组织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
实训练习
实验四 肌肉组织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
实训练习
实验五 神经组织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
实训练习
实验六 循环系统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
实训练习
实验七 免疫系统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
实训练习
实验八 内分泌系统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
实训练习
实验九 消化管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
实训练习
实验十 消化腺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
实训练习
实验十一 呼吸系统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
实训练习
实验十二 泌尿系统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
实训练习
实验十三 皮肤、眼与耳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
实训练习
实验十四 男性生殖系统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
实训练习
实验十五 女性生殖系统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
实训练习
实验十六 人体胚胎早期发育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
实训练习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三)胚胎发育第3周(三胚层胚盘形成)1.观看录像人胚早期发育。2.观察模型(1)16天人胚模型显示外胚层的神经板、原条、原结、中胚层和脊索、内胚层。模型头端可见口咽膜,尾端可见泄殖腔膜。(2)20天人胚模型显示胎盘、体蒂、胎盘边缘保留的部分羊膜和卵黄囊。背面观可见到神经褶、神经沟和3对体节;腹面观可见到原始消化管;中部横断面可见到体表的外胚层、神经褶、神经沟、体节、间介中胚层、胚内中胚层的脏层和壁层、内胚层。(3)三胚层胚盘呈圆盘状,由不同颜色的上、中、下胚层紧密相贴形成。(四)胚胎发育第4周至第8周(胚期后期)1.观看录像人胚早期发育。2.观察模型(1)22天人胚模型显示神经沟已愈合成神经管,体节为7对,原始消化管形成,体蒂转到胚体腹侧。(2)25天人胚模型显示胚体呈圆柱状,前、后神经孔未闭合,体节为14对,腹侧出现膨大。胚体中部横断面可见神经管、脊索、原始消化管、口咽膜、泄殖腔膜、尿囊及心脏。(3)28天人胚模型显示前、后神经孔均闭合,体节为25对,心膨大明显,口凹周围出现3对鳃弓。(4)30天人胚头明显变大,出现上肢芽和下肢芽,体节为34对,脐带形成。(五)胚胎发育第9周至出生(胎期)1.观看录像人胚发育。2.观察胎儿陈列标本观察各月正常胎儿陈列标本,注意胎儿外形、大小及所见器官的演变。观察双胎、联胎、寄生胎和唇裂、腭裂、无脑儿、脊柱裂等畸形标本。(六)胎膜1.观看录像人胚发育。2.观察模型(1)胎膜的形成与演变胎膜是受精卵发育形成的一些临时性器官,包括羊膜、卵黄囊、尿囊、脐带和绒毛膜。模型①羊膜腔位于胚盘上方,其壁称为羊膜。卵黄囊位于胚盘的下方。羊膜腔与极端滋养层相连的部分称为体蒂。滋养层由绒毛形成,称为绒毛膜。胚外中胚层之间的一个大腔,称为胚外体腔。模型②由于胚胎本体(胚盘)的头端生长快,故体蒂的位置相对后移。模型③体蒂的位置移至胚体的尾端,其内有尿囊(黄色),它是卵黄囊尾侧向体蒂长出的一条盲管。体蒂和卵黄囊壁内有血管形成。模型④由于胚盘向腹侧包卷,与胚盘周缘相连的羊膜也跟着向胚盘腹侧面包卷,使体蒂及其中的尿囊与卵黄囊靠拢,同时卵黄囊与中肠相连的部分变窄。绒毛膜上的绒毛比较发达,均匀地覆盖在整个绒毛膜的表面。


编辑推荐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指导与实训练习》是全国医学院校高职高专系列配套教材之一。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指导与实训练习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